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极其讽刺的现实?
当我们的龙头企业在前线浴血奋战,硬扛着制裁搞芯片时。
我们自己的一些人,却在背后捅刀子。
我说的,就是通信专家项立刚,最近炮轰中科院院士何作庥的那场大论战。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项立刚直接点名,说何作庥院士当年的点评,是极度的无知。
何院士当年说了什么?
我专门去扒了前年的访谈。何院士认为,造芯片和他研究的氢弹,在理论上有很多共同点。荷兰人搞明白了这些理论,所以造出了光刻机。
而这家被制裁的企业,不一定懂光刻机,大概率是拿别人的设备用。
他断言:这种类型的企业,并不懂得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
这帽子,扣得大不大?
这才是整件事最荒诞的地方:
一个搞氢弹理论的权威,跨界去指责一个搞商业制造的企业,不懂理论。
这背后的逻辑,就是项立刚炮轰的核心:
这帮不懂装懂的领导和专家,他们压根就没搞懂,光刻机到底是什么!
他们以为,光刻机,是实验室里,靠理论堆出来的学术成果。
但项立刚们点破了真相:
光刻机,本质上,是一个商业设备!
它不是用来发论文的,它是要进生产线造芯片,去创造经济价值的!
![]()
你理论再牛,你造出来的机器,良品率不行,成本太高,客户(晶圆厂)不买单,那一切都是零!
ASML的成功,靠的不是理论。
我查了ASML的发家史。它当年也是弟中弟,是靠着股权深度绑定德国蔡司(镜头)和美国西盟(光源),整合了全球的供应链,才打败了日本的尼康和佳能。
它靠的,是产业链的融合,是几十年的技术磨合。
这,才是制造业的逻辑。
而何院士们犯的错误,就是总想用氢弹的逻辑,去套芯片的逻辑。
氢弹,可以不计成本,可以一个团队关起门来搞理论。
但芯片和光刻机,不行!
它需要芯片设计厂商、材料厂商、晶圆工厂,彼此配合,持续地优化产品。
这也S是我们过去吃大亏的地方。
我专门去扒了SMEE(上海微电子)的成长史。这才是真正的穿透性猛料:
早在2008年,我们的02专项,就把EUV列入了重点。从立项时间看,我们和ASML几乎是同步起跑。
![]()
2016年,清华大学就搞定了光刻机双工件台的样机;
同年,长春光机所也完成了EUV的原理装置验收。
我们的理论,早就通了!
那为什么我们还被卡?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ASML那样强大的商业整合能力。
我们的实验室里,有最牛的理论;但我们的工厂里,造不出能大规模量产的设备。
这中间的鸿沟,就是项立刚们真正着急的地方。
这就像什么?
这就像何院士们,是顶级的美食家。他们写出了全世界最完美的食谱(理论)。
而那些一线企业和SMEE,是S一线的厨子。
美食家站在旁边,指责厨子不懂食谱。
但他不知道,厨子现在缺的,不是食谱,是锅(设备)、是火(材料)、是稳定的供应链!
![]()
项立刚的炮轰,打的,就是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傲慢。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醒了。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已经派调研组,奔赴那家龙头企业了,要深度沟通,汇总十五五规划。
这信号说明什么?
说明国家队终于开始俯下身,去听一线厨子的声音了。
上海微电子也拆出了芯上微装,在深圳的湾芯展上,高调亮相。
他们不再死磕EUV,而是先用后端封装光刻机(已经交付500台),去抢市场,赚小钱,养活团队。
这,才是商业的正道。
这事留给我们一个战略选择:
面对卡脖子,我们是该继续迷信理论的权威,把钱和资源,砸给院士和高校,去攻克那个最尖端的理论?
还是该调转方向,把资源,砸给项立刚们支持的一线企业和SMEE,让企业在市场的厮杀中,去打通那个更要命的产业链?
#项立刚 #何作庥 #光刻机 #芯片 #中国科技
参考信源
—(项立刚:中国的科技发展已是一通百通)
—(何作庥院士:某企业不一定懂光刻机,理论研究是关键)
—(电子信息司赴某企业开展十五五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规划调研)
—(清华成功研发光刻机双工件台掩模台系统α样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