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文章《不“掐尖”、能退出,打破学段壁垒给成长松绑 “贯通式培养”试点如何缓解“升学焦虑”?》,聚焦成都贯通式培养试点,全文如下:
40分钟的融合课堂一半在教室,另一半则是在校园中完成“任务”——学生们化身校园导游,在孔子像前向父母讲述尊师重道,在“萌宠乐园”讲解大鹅的习性,最终父母得到孩子们提前制作的“植物拼贴卡”作为礼物。
![]()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举行的一年级贯通班“满月秀”活动。受访者供图
近期,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举行了一场一年级贯通班“满月秀”活动,邀请家长近距离感受贯通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通过问题引导和场景搭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这是不少家长体验贯通班课程后的直观感受。
探索育人方式改革、打破学段壁垒、实现贯通培养……近期,作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成都市推出改革新举措,自2025年起探索开展“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
贯通式培养试点如何促进从“知识传授”到“全面发展”的转变?能否缓解家长的“升学焦虑”?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深入校园一探究竟。
从“育分”转向“育人”
贯通班和普通班区别在哪?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教师孙兰举例说,同样40分钟的课程,贯通班以发布任务的方式进行,首先让孩子知道他们完成的标准在哪里,用20分钟教孩子学习方法,剩余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遇到困难时,或小组合作、或查询资料、或向老师询问来解决问题,以此激励学生自主成长、积累成功而变得“了不起”,获得自信正反馈。
在课程体验后,学生们手捧拼音冰箱贴、数学任务单等,向家长分享“最满意的任务单”,展示一个月学习中“被看见、被认可”的成长印记。老师们也通过这堂特殊的“家长会”,详细解读了贯通培养中“过程性评价”与“个性化支持”的理念。
作为成都8所试点学校之一的成都列五中学也开展了“初高中六年贯通式培养”,今年秋季学期,该校初一年级总共招收了20个班,其中有2个班被设置为贯通改革试点班,共90名学生。
今年8月底,成都市民曹黎的儿子通过自愿报名、摇号的形式进入了成都列五中学贯通班。“听说报名学生很多,很幸运儿子能进入贯通班,求学之路有了保障,也缓解了升学焦虑。”曹黎说,儿子就读贯通班后,学习自主性更高了,有更多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打篮球、踢足球,发展个人兴趣与特长。
成都列五中学校长彭灏介绍,列五中学贯通班建立了准入和退出机制,班级学生人数原则上只减不增,学生可以自愿退出。“学校还构建了贯通式培养教师专项培训机制,通过每月组织一次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创新等集中研讨,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改进。”
![]()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小一贯通试点班英语课现场。受访者供图
在成都的改革中,贯通式培养试点不是学制改革、不调整现行学制,是在国家规定学制、课程和教材基础上,通过单独开设班级,探索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制或初高中六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
成都市教育局普通教育处副处长王妍介绍,贯通培养试点强调从“育分”向“育人”转变,从“知识传授”到“全面发展”转变。目前,试点学校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推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落地。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记者了解到,贯通式培养的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全面育人、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站在家长角度,贯通培养不是短视与功利,而要帮孩子从认识自己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贯通,大学毕业后在未来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能够解决问题的创造者”;站在学校角度,则是以终为始地为学生提供成长滋养,让孩子在真实情境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潜能。
“学校绝不应局限于升学率或分数排名、不是三个学段简单的联通,一定是对标新课改、新课程,构建综合多元的学习方式,实现一体化设计与无缝衔接。”作为首批试点学校,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党总支书记孟红如此解读“贯通”二字。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试点独特之处在于不“掐尖”,而是家长根据实际自愿报名参加,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数的,采用电脑随机录取方式确定,学校不得通过考试方式遴选生源,给学生和家长减轻了压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成都家长张博文说,提前报名参与贯通班,就是看中了学校并非只为“掐尖”,而是希望为孩子选择更长远的培养模式。贯通班在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情感能力和实践能力,初中阶段重点培养人文素养、创新素养和人格素养,时代发展迅速,期盼能为孩子埋下追梦的种子。关于是否会担心孩子出现不适,张博文说:“因为课程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学校也设立了退出机制,只要我们家长做好配合,不会特别担心和焦虑。”
贯通探索如何落地
成都此次的试点并非个例,全国多地也在积极探索基础教育贯通式培养模式,但侧重点和实施方式各有不同。如北京推行多年的“1+3”培养实验项目(即学生初二结束进入实验校学习初三至高中),旨在打破初高中教育壁垒,实现学段的连续贯通,让普通初中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上海市教委近日也提出“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完中和含高中的一贯制学校”。
打破既有升学程序开展中小学贯通式培养,在教育改革中具有“突破性”。贯通探索如何加速落地,业内人士及相关专家认为,这不能一蹴而就,还需构建尊重生命成长规律、激发个体潜能的“全链条育人”新生态。
在确保改革举措“阳光运行”的同时,需要多方协同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专家建议,各地应持续优化学校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育管理、育人观念等教育要素配置,为学生提供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可供选择的贯通课程,形成高质量的一体化培养体系。教育部门要建立对试点学校从准入、培养到测评等全链条的评价标准体系,引导学校特色发展。
当前,在试点中也出现一些误解,有自媒体解读试点为“取消中考”。成都市教育局明确辟谣,当前实施的试点并非取消中考,而是落实“双减”要求,推动育人方式的改革。公众关注是否取消中考,其实是期待教育不要那么“卷”,孩子不必过早承受升学重压、陷入“刷题应试”学业过度竞争漩涡,期待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而这也是贯通式培养改革正在持续探索的方向。
成都市也将不断总结改革试点成效,逐年扩面增量,探索构建“幼—小—初—高”15年长链条贯通培养体系,形成15年、12年和6年三种贯通培养模式,增强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