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北师大张志勇教授:家庭教育的第一任务不是学习!而是……

0
分享至



来源:第十七届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实录

主题:《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

演讲嘉宾:张志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教授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

刚才我们听了俞老师和毕老师的对话,我想我们都有一份感受,就是我们享受了一场教育思想的饕餮大宴,我们可以感受到极富启迪、温暖人心的一种教育对话。

那我想非常感谢论坛邀请我到这个会上来做一个分享。我想分享的题目是《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想给大家分享这样五个话题。



家庭教育具有第一性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这深刻揭示了家庭教育的“第一性”原则。学校教育实质上是建立在家庭教育这样一个沃土之上的。由此我们要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这朵灿烂之花,必须根植在家庭教育的土壤之上。家庭教育的土壤是不是丰厚的,是不是营养健全的,对我们的学校教育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所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脉”,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在下乡调研的时候,遇到许多留守的儿童。我们学校做了大量家庭教育的补偿工作,比方说每周让孩子在电脑面前跟家长视频连线,做一个沟通。似乎在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连接,但这能替代我们的家庭教育吗?能补偿孩子缺失的家庭安全感和依赖感吗?

校长和老师们告诉我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春节期间,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团聚,可短短一两周后又要离开。孩子见到了父母,竟如同陌生人,他们连叫声“爸爸妈妈”都张不开口了。我们的家长很着急,爷爷奶奶很着急,这种亲子的关系能不能恢复,能不能建构起来呢?一周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孩子们还是很难开口,为什么?这恰恰说明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

今天我们讲家庭教育更加重要,为什么更加重要?尤其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边界已经被打破。我们进入了一个“全域教育”时代,在这种情况之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同性更加重要。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不但是正向的赋能,它也可以产生负向的赋能。如何来看待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两面性?

学校可以严格管控电子产品,手机不让进校园,电脑不让进校园。但是回到家庭呢,孩子们像被解放了一样,若沉醉于网络世界里,而家庭教育又未能有效引导的话,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加凸显。





会爱孩子是一门科学

我跟家长们说过一句话,爱孩子是一种天性,但会爱孩子是一门科学。今天的年轻的父母们,接受的教育学历层次越来越高,他们未必懂得如何做父母,如何建设家庭,如何为孩子提供一个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没有整个社会,没有家庭的教育学素养,无论教师付出多少努力,都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正是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背景。我们现在确实存在着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问题,更存在教而无能的问题。这四大问题今天仍然是我们整个家庭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所以,我们要真正做到教育理念的一致,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教育思想的普及和传播的过程。有一年,我到山东的枣庄三中,一所非常好的高中,也就意味着当地所有初中的好孩子几乎都集中在这个学校里了。那么这个学校的家长对学生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校长讲了他感受非常深的四个问题:

第一,我们的家长包办代替。包办一切,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干,什么样的活动都不让学生参加。这就意味着扼杀孩子成长的一切可能性。

校长讲了一个例子,有一天一个家长给班主任打电话:“老师啊,我的孩子今天起的比较晚,没有来得及吃早饭,孩子带了两颗鸡蛋,你能不能把那个壳扒了让孩子吃。”我们的好多孩子真的连鸡蛋壳都扒不了了。你说我们这种成长的环境,这样的包办代替,孩子的生存技能如此之差,他怎么能够成长为一个有能力的健康的人呢?

第二是短视。什么叫短视呢?很多家长现在为了应试,为了孩子考一个好的学校,似乎他眼中孩子的所有时间都应该用在学习上,其他事儿都不能干,眼中只有学习。

第三是偏颇。孩子出了一点问题,都是学校这个事情。

第四是盲目自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在一些家长眼里,我的孩子在初中以后都考前十名啊,到你这怎么连一百名都进不去了?他就不知道所有初中的前十名都到这里来了,我们的家长就容忍不了这样一个在比较当中失败的位置了。

所以我们今天讲,要真正地形成一个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的理念和共识是非常困难的。

我主张家庭教育要走出六个陷阱。

第一个叫极端教育功利化。什么叫极端教育功利呢?就是刚才我说的,为了应试,为了考试,其他都不能干,学习以外的活动都是浪费时间,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一个考试成绩。这种狭隘的功利观,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第二个叫盲目追求考试排名。就是我们习惯用排名定义孩子的成功与否,忽略了考试真正的诊断功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写过一本书回忆他四年级的老师,他那时候考试也很多,开学后要考三个星期,但是考试完了之后,他们不是给孩子一个简单的排名。他的老师阿尔莎小姐是校长,她跟德鲁克谈话说,“德鲁克我最近发现你特别喜欢读书。”“我给你调一个位置,让你到阳光明媚的窗下,你静悄悄地安心去读书。我最近发现你的书写拼写比过去进步了,你要继续弘扬啊,遇到不懂的字词,不要胡乱猜想啊,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习惯,自己去查字典。”她说:“德鲁克,我最近发现你的写作有进步了。我们搞一个约定,一周你写两篇文章,一篇你自己命题,一篇我给你命题。”刚才我们俞老师说他数学学得不好,德鲁克四年级的时候数学也考得很差,他就认为自己数学是不行的。可是老师告诉他:“德鲁克,不是你的数学无能。我们发现你这次考试,在这个两个知识点上没有学会,影响了后边的这个数学知识,所以你的知识点连贯不起来。如果能够把这两个知识点补上去,你后边数学一定能学得很好。”大家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对待考试的。我们对待考试就是每一次定义,你成功不成功,排名在哪?他们的每次考试都干什么?就是要找到你前进的方向,唤醒你激发你前进的动力。

第三是陷入“超前学习”的内卷中。我们的幼儿园大班开始学小学的课程,我们的小学开始学初中的课程,初中开始学高中的课程……超前学习干什么?超前去抢占有力的排名位置。如果我不超前学习,我在班里就考到后边去了。我们强调学校的制度设计,不允许超前讲授我们的课程的知识。但是我们的老师们,也在裹挟之下等不及了,入学先搞一个测试,然后再从这个起点上教后边的孩子,个别不会的,人家都去补课了,你也去补课吧。那我们现在这样一个超前的学习,把教育逼上了一个死胡同,不断地卷啊,不断地往前赶,也让孩子和家长们不堪重负。

第四,只关注考试科目的学习,忽视孩子“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许多家长认为音体美劳与升学无关,因此限制孩子参与。我在山东工作期间,委托北师大开展教育质量监测,数据显示:非常喜欢艺术的孩子和不喜欢艺术的孩子,考试成绩差四十分。喜欢艺术的孩子考试成绩是高的。美国人做“零点项目”,每天第一节课开设体育课,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考试成绩均有提升。为什么?体育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它是激活大脑、提高认知效率重要的一门课程。艺术教育为什么重要?为什么可以提高学业成绩呢?因为艺术的思维方式、对概念的理解,与知识学习呈正向相关,能优化学习方法和效率。

第五,剥夺孩子的正常睡眠。我们有好多少孩子每天带着朦胧的睡意,走进学校的课堂。缺乏睡眠的孩子,大脑的“学习阀门”因缺觉而被关掉了。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2018年1月14日,我到一个学校里边去,而那的校长并不知情。到了九点,我在学校看了半个小时了,校才知道我来了。我看到每个班里面都有孩子站着听课的,大概五六个。我就问这些孩子:“你们是不是又闹事儿了,学校把你们罚站了?”他说:“老师不是这样的,我只要坐着听课,很快就困着了。”那么我们今天这样剥夺孩子的睡眠,为了提高学业成绩,盲目增加机械训练的时间,意义到底何在呢?为什么世界上两个儿童公约都在强调儿童的睡眠?它不仅是个健康问题,它也是一个整个大脑科学运行的物质基础保护的问题。

第六,传递过度的教育焦虑。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家长对考试排名的焦虑,对未来考好大学的焦虑,一定会传给孩子,形成一个负向的教育循环。





生活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

为什么说生活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因为人从出生起,在面对生存与生活时,我们的创造性、探索性是最强的。家庭教育本来就是“无言之教”,它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所以,生活,是儿童的智慧资源,生活也是儿童的成功之母。

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正是生活教育的缺失。现在是一个知识学习过渡的时代,是一个实践性生活性学习匮乏的时代。由此,儿童就丧失了对学习意义的感知。没有这样一个主动的体验和意义的感知,我们就无法把孩子内在的探索欲激发出来。

因此,儿童参与家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我们主张家庭教育要回归家庭本位,必须重视家庭建设,重视让孩子参与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实践。身心不一、知行脱节,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今天还要回到当年杜威所讲的实用主义的教育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重温这个教育改革的理念,大力倡导六种家庭生活:劳动生活、阅读生活、体育生活、自然探索生活、社会实践生活、艺术生活。我们要通过这些生活实践,让我们的孩子丰盈起来,那么我们就会给孩子找到智慧成长的沃土。





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灵魂

2015年,在广东中山开的国际家庭教育研讨会上,韩国前教育部长文龙鳞先生提出一个观点:“道德教育完全是家庭教育的责任,而人的道德学习是有其关键期的。”这句话对我过去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冲击。为什么说人的道德学习完全是父母的责任呢?儿童道德概念建立的关键期在哪里呢?

人的大脑的道德学习、道德推论能力及道德感知建设能力,是大脑前额叶担任的工作。这个敏感时期在3-8岁,在10岁前后道德学习能力达到最佳的状态。这个阶段,孩子正处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时期,是家庭教育、品德教育关键期。家庭教育的载体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重大任务是品德的塑造和养成。

所以,家庭教育的优势领域是促进儿童的道德发育,今天我们讲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任务,学业学习要回到学校这个舞台上;而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任务,社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践教育。那么我们现在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到处都是学科教育,在学校里边是学科教育、应试考试;到了家里边,还是学校的学科学习的外延,还是在做作业;到社会上,还是在进行补习教育。我们有家庭教育吗?我曾经说过一句话,这叫不叫“协同育人”,这叫“协同害人”,协同起来单一的应试教育在害我们的孩子。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教育学家认知学家、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霍华德·加德纳在《重塑真善美》中提出,环境影响了儿童真善美的观念的发展,其中学校教育培养的是“真”,寻求真理的力量是学校教育的任务。而家庭教育要培养“善”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而同伴和媒体呢,要培养“美”,审美素养,所以,我们讲要回归家庭教育,要回归生活教育,要把品德教育作为我们的主要任务。

在此,我特别要强调三点:

第一,重视习惯的培养。好孩子是从好习惯培养开始的。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从幼年期就应当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的小孙子3岁多一点,他是六月份出生的,上幼儿园3个月了,还在山东那边。有一天他打开视频跟我说:“爷爷啊,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电视。”因为他听着声音,我似乎在看电视,确实我那时候还在吃饭。我今年暑假期间曾告诉他说:“你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电视,你要全身心地吃饭。”大家可以看到,好习惯的种子,需要从小悉心播种和呵护。

第二,重视家庭的劳动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细胞里边社会成员都要担当他的责任。每一个在家庭里边如何担当一份责任呢?家庭是职场的雏形,当一个孩子从小参与到家务劳动者的时候,他就能明白,我个人的努力,可以促进这个家庭集体变得更好。这样的孩子以后会有更多的团队协作能力,他会更加独立、更加靠谱。

家庭的生活教育就是家庭生活中的劳动和协作。家庭劳动教育是综合育人的。哈佛大学的一项跟踪实验,得出一个结论: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之后的失业率1∶75,不爱劳动、不爱家务的孩子,他的失业率、犯罪率会更高。爱做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此外,从社会性上来讲,他的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都是比较低的。因此,家庭教育当中重要的生活方式是劳动,我们要培养出自律和独立的孩子,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我看到一个网上流传的一个父母要牢记“三不惯两不管”原则,很有参考价值:

三不惯:孩子沉迷手机,不惯;孩子拖拉磨蹭,不惯;孩子习惯不好,不惯;

两不管:孩子能力范围内的事不管;孩子能承受的困难不管。

第三,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构。刚才毕淑敏老师谈到的“重要他人”至关重要。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能不能建构这样的重要他人关系。有些孩子可能会产生自杀的想法,但如果有一个关系、一个人让他感到温暖,感到有希望,感到有力量的时候,他就不会走向绝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建构和谐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

我们师生关系不能只存在讲堂上,也一定要存在生活当中,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候,你就出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好好地爱他、支持他、帮助他,让他感到温暖,感到有力量的一种关系存在,我们的教育就会走向更加美好。

我到现在都怀念我的老师。我是81年上大学,之前在乡镇上高中,只周日休息一天。周六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我的老师就边陪着我走边跟我谈话,一起走出操场。我在乡间的小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了,老师还在那里注视着我,我回头老师还给我招招手。这一幕是我永远难忘的师生情,给了我无穷的人生力量。

这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将“社会情感学习”纳入主流教育系统的原因。





榜样示范是家庭教育的“本”

家庭教育不是有言之教,家庭教育是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环境的力量。哈佛大学脑科学家约翰·梅迪纳说过一句话:“孩子是可怕的模仿者。”在家庭环境里,孩子时刻在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

我当年在山东工作期间,就强调在职公办教师有偿补课的事情要严格规范和管理。有一个老师,周六放学时提醒孩子说,“补课的钱你还没打来,别忘了回去打卡上去。”大家想一想,当我们教师这样一个神圣的育人岗位的职责,其实在这一刻已经荡然无存了。

学校的教育、课堂上的教学本领,这些固然很重要,但教师还要以人格育人。从根本上讲,认可不认可你这个老师、爱不爱你这个老师、喜欢不喜欢你这个学科,我想这是育人的根本力量。

家庭教育亦然。好父母、好家庭、好的家庭生活,本身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改变,家庭改变,孩子就会改变。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范本”。良好的家庭的阅读氛围、学习氛围、道德氛围本身就是最伟大的教育力量。所以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家庭建设本身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大家可以看到,《家庭教育促进法》特别强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注重家庭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我希望在家庭建设中更加重视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爱的家庭。美国教育委员会顾问、权威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认为:在美国,对学业成就的最佳预测指标,就是家庭情绪的稳定性,而家庭情绪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关系。所以他说过一句风趣的话,如果你真的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你的第一要务就是爱老婆。当然我们也说要爱你的丈夫是吧?夫妻关系的温馨,给孩子带来的是最佳的大脑发育安全环境。

第二,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有道德的家庭。陈鹤琴先生说:“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在此阶段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么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构了。”

第三,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安全的家庭。这个安全的家庭不是生理的安全,是一个大脑的心理的安全感。约翰·梅迪纳曾说:“大脑最在乎的就是安全。”如果我们的父母天天暴跳如雷,看到孩子有一点不顺眼,就大发脾气。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儿童的情绪稳定和健康就没有发展。

《儿童发育杂志》发表过一项研究显示,父母冲着孩子大吼大叫,会产生类似于体罚的后果。孩子焦虑、压力和抑郁的程度增加,行为问题也随之增加。所以我提出一个观点,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无论孩子犯错与否,父母都应好好说话,大吼大叫不仅对改变孩子的言行无效,还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第四,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爱学习的家庭。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的孩子要考高中了,他妻子看孩子看得很紧,天天把门一关,让孩子在里边学习,然后她在外边等着看着。有一次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她就说:“你最近要注意力集中啊,你不能一会躺着一会儿坐起来。”孩子就说了:“我在里边,你怎么知道我是坐是躺呢,你在外边怎么能看见我呢?”原来这位母亲装了一个反的猫眼儿,可以从外往里看。孩子为此大哭大闹了一场,你对我监控监视就是不信任,关系搞得特别僵。所以我想,家长不学习,天天坐在凳子上监控孩子学习,你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呢?孩子学习,家长也正学习,我想它会感染我们孩子,引导我们孩子。父母真正地投入一个热爱学习的状态,孩子总会被这样的氛围感染和引导,更能感受到父母的支持。

第五,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我们大量的家庭教育研究发现,很多的父母是强控制孩子、给孩子施加高压,孩子在他的生活和学习规划当中没有任何的发言权。这样一个强压强控制家庭往往成为问题家庭。孩子的自控性、自主性、胜任感、自我发展的能力都会降低。所以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当中,还是要充满温馨的协商对话,这样和谐平等的决策环境对我们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就想给各位汇报这么多,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大牛市,A股会涨到哪里?

大牛市,A股会涨到哪里?

郭小凡财经
2025-11-09 16:22:17
王栎鑫为女儿庆生,正式告诉儿女离婚

王栎鑫为女儿庆生,正式告诉儿女离婚

锋哥与八卦哥
2025-11-11 13:13:00
王治郅近况:48岁转型成功,二婚妻子绝美,再生一对儿女很幸福

王治郅近况:48岁转型成功,二婚妻子绝美,再生一对儿女很幸福

大西体育
2025-11-11 15:53:58
俄乌两国为何要死磕红军城?尊严与政治背后多重博弈

俄乌两国为何要死磕红军城?尊严与政治背后多重博弈

史政先锋
2025-11-11 15:46:36
什么信号?有银行直接5.5折卖房

什么信号?有银行直接5.5折卖房

大猫财经Pro
2025-11-10 18:51:29
悲壮!8勇士轰100分,辽宁轻取2连胜,张陈治锋33+13 何佳轩准3双

悲壮!8勇士轰100分,辽宁轻取2连胜,张陈治锋33+13 何佳轩准3双

萌兰聊个球
2025-11-11 16:31:05
家花不如野花香?抛弃妻女娶小三,如今过成这样只能算他'活该'

家花不如野花香?抛弃妻女娶小三,如今过成这样只能算他'活该'

枫尘余往逝
2025-11-10 14:13:05
三星杯八强中国揽五席 廖元赫阻击申真谞

三星杯八强中国揽五席 廖元赫阻击申真谞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11 20:07:11
同事年终奖350万,为公司赚8亿的我分文未得,我默默离开

同事年终奖350万,为公司赚8亿的我分文未得,我默默离开

小秋情感说
2025-11-11 14:53:03
王家卫,早该塌房了

王家卫,早该塌房了

ins生活
2025-11-08 20:01:14
尴尬,沙特想花几万亿建的“直线城”要黄了?PPT做得唬人,现实就...

尴尬,沙特想花几万亿建的“直线城”要黄了?PPT做得唬人,现实就...

英国那些事儿
2025-11-10 23:26:22
特朗普不得不访华,美国人已经发现,中国跟二战时期美国一样强大

特朗普不得不访华,美国人已经发现,中国跟二战时期美国一样强大

闻识
2025-11-10 16:12:26
向佑彻底没救了!现身南昌酒吧,新交的女友又胖又颓,烟酒不离手

向佑彻底没救了!现身南昌酒吧,新交的女友又胖又颓,烟酒不离手

阿伧说事
2025-11-11 09:51:31
泰国法院判了!历时超3年,跨境网赌大佬佘智江将被引渡回中国:被曝曾参与KK投资

泰国法院判了!历时超3年,跨境网赌大佬佘智江将被引渡回中国:被曝曾参与KK投资

红星新闻
2025-11-11 17:10:22
阿莫林痛批爱将:我都不认识你了

阿莫林痛批爱将:我都不认识你了

体坛周报
2025-11-11 17:46:15
好厉害的裙子不该露的地方全遮住了

好厉害的裙子不该露的地方全遮住了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11 13:30:17
一个母亲真能毁好几代人吗?网友:孩子的智商大部分取决于母亲

一个母亲真能毁好几代人吗?网友:孩子的智商大部分取决于母亲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11 01:15:18
洋姜不是姜,是天然胰岛果,在中国被沦为咸菜,都快吃绝种了

洋姜不是姜,是天然胰岛果,在中国被沦为咸菜,都快吃绝种了

泠泠说史
2025-11-11 15:43:31
日本内阁大臣“祸从口出”

日本内阁大臣“祸从口出”

参考消息
2025-11-10 20:03:23
网友议梁靖崑出局:他状态太差 郭焱:这是本届全运会第二大冷门

网友议梁靖崑出局:他状态太差 郭焱:这是本届全运会第二大冷门

劲爆体坛
2025-11-11 19:30:03
2025-11-11 20:59:00
新东方家庭教育 incentive-icons
新东方家庭教育
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5358文章数 262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考研往专业课信封里塞钱有用吗?”网友:有用,当天就知道成绩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接连触碰中国底线 日本贼心不死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接连触碰中国底线 日本贼心不死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时尚
亲子
手机
数码
军事航空

火遍全网的这件外套太好穿,我总结了几个实用搭配公式

亲子要闻

守护流感季儿童呼吸健康,科学应对感染后咳嗽

手机要闻

双11首发即破发!华为Mate 70 Air为销量拼了?

数码要闻

慧天X5测评:超轻薄机身加标压性能,企业办公神器?

军事要闻

空军发布重磅视频 多款新型战机亮相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