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时30分,73岁的高长福拖着购物小车走进开化寺早市,买齐了白萝卜、芥菜和洋姜。立冬了,他如往年一样,要制作腌菜。如今,冬天不缺蔬菜,但一些老人仍保留着入冬腌菜的习惯,还有年轻人追求DIY腌菜的仪式感。眼下,在许多家庭的腌菜缸里,诱人的咸香正慢慢酝酿。
菜缸热销
开化寺早市的一处摊位前,围拢了不少挑选大白菜的顾客,其中老年人居多。
摊主一边称重、装袋,一边向人们介绍:“今早刚从地里摘的,菜帮薄、菜心紧,腌酸菜不塌软。”
“买了10棵,留点炒菜,其余拿来腌酸菜,孩子们爱吃。”高长福把一棵棵白菜装上小推车,满意地走了。还有老人和同伴交流起各自的腌菜心得。市场外的西夹道,一家商铺在销售各种尺寸的腌菜缸,引来不少人选购。
69岁的陈大爷左挑右选,相中了一口缸,“家里的老缸裂了,过来买口新缸。”
店主介绍,最近腌菜的人多,特意进了这些缸,基本快卖完了。
各有秘诀
11月9日,家住万科紫郡小区的高卫星和女儿高雅忙活了几个小时,腌制了一缸芥菜。父亲把陶缸里外擦拭干净,缸底铺一层粗盐,接着码一层芥菜,按压紧实,最后将一块洗净晾干的青石压在菜上面,给缸口封上木质盖子,置于阴凉墙角,并告诉女儿,要每隔几天观察,及时清理腌出的白沫,半个月可开缸,女儿很期待那一天。
这几天,新城社区网格员孙洁入户时,见不少居民开始制作腌菜,各家都有“独门秘诀”。光华街59号院的刘大娘,刚腌制了萝卜、黄瓜、豆角和白菜,种类很丰富。她表示,白萝卜洗净、切片,用白砂糖腌制1个小时,再放入蒜片、白醋、泡椒。最后封口,放到气温低的地方腌制一晚。第二天就能吃了,酸辣可口。
老人委托网格员把“配方”发到群里,供邻居们参考。
手艺传承
市民高小梅的老家在吕梁农村,记忆中,小时候冬天缺青菜,妈妈总会把自家种的萝卜、芥菜腌成咸菜或酸菜。咸香的味道,成了她童年的味觉记忆。
母亲年事已高,再没精力腌菜,高小梅开始自己动手。立冬后,她去菜市场买了白萝卜、苤蓝,以及花生、姜、蒜、辣椒等辅料。她按母亲教的步骤,先把生抽、醋、花椒、大料放进锅里熬开,再把花生米煮熟备用,接着将萝卜、苤蓝切成条,撒盐拌匀,挤干水分。随后加入辣椒、蒜、生姜,倒入放凉的熬制调料,装罐密封,放一天就能吃了。打开罐子的瞬间,熟悉的香味扑面而来。咬上一口,是儿时的味道。
冬天味道
御德苑社区网格员张睿玲11月8日入户时,64岁的居民高玉萍刚刷干净一口粗陶缸。每年腌菜季一到,这口用了20多年的老缸就成了家里的“主角”。
高大娘坐在小板凳上,往缸里码切好的芥菜。一层菜,一层盐,在盐的作用下,菜叶很快渗出了水。“盐少了容易坏,多了又涩口,得凭手感。”老人说:“20天后,口味刚刚好,最下饭了。”
市民赵小红,网购了玻璃罐,照着网上的教程腌洋姜。“很期待,等妈妈吃后给个‘好评’。”
眼下正是芥菜、雪里蕻、萝卜最应季的时候,一家人动手腌菜的温馨画面,在不少家庭的厨房里上演。一碗清粥,一小碟腌菜,能唤醒一整天的美好,这也是来自冬天的味道。记者 李涛
来源:太原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