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不少人办房产证时,都习惯只写一个人的名字,觉得“反正都是自家的,写谁都一样”。可很少有人知道,就因为没多写“共有”这两个字,后续卖房、继承、过户时,可能要多交好几万的税,白白吃了哑巴亏。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共有”俩字为啥这么管用,不同情况下该怎么写,帮你避开税费坑。
先明确核心:房产证上的“共有”,就是明确房屋产权归两个人或多人共同所有,常见的有“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两种。别小看这俩字,它直接影响后续房产交易、传承时的税费计算,差一个字,税费可能差出一套家电钱。
先说说最常见的坑——夫妻间房产证没写“共有”,卖房时多交个税。
很多夫妻买房,房产证只写一方名字,觉得夫妻财产本来就是共同的,没必要多此一举。可真到卖房时就发现,麻烦来了。按照现行政策,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的,免征个人所得税。这里的“家庭唯一”,是看房产证上的产权人,以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名下有没有其他房产。
如果房产证只写丈夫名字,妻子名下还有一套房,那这套房就不符合“家庭唯一”条件,卖房时要按房价的1%或差额的20%缴个税。比如房子卖100万,个税就要交1万;要是房价涨得多,按差额20%算,可能要交好几万。但如果房产证上写了“夫妻共同共有”,就会核查夫妻双方名下房产,只要这套是两人唯一住房,且满5年,就能顺利免个税,这几万块不就省下来了?
再说说继承房产的坑——没写“共有”,子女继承后卖房税费翻倍。
父母买房时房产证只写一方名字,百年后子女继承房产,再想卖掉,税费会高得吓人。比如父母有一套100万买的房,只写父亲名字,父亲去世后儿子继承。继承时虽然免契税,但房产过户到儿子名下后,房产证上的“原值”还是100万。
如果儿子继承后想卖房,房子市场价涨到200万,那差额就是100万。因为这套房不是儿子的“家庭唯一”住房(假设儿子自己有房),要交20%的个税,也就是20万。但如果父母生前房产证上写了“夫妻共同共有”,父母双方去世后子女继承,再卖房时,要是满足“满5年且唯一”,就能免个税;就算不满足,也能按家庭情况核算,税费可能大幅降低。很多家庭就是因为没写“共有”,子女继承后卖房多交了十几万税,追悔莫及。
还有按份共有的妙用——多人买房写清“按份共有”,转让时只缴自己份额的税。
比如朋友、亲戚合伙买房,或者父母和子女共同买房,房产证上一定要写“按份共有”,并明确各自的产权比例,比如“父亲占70%,儿子占30%”。这样一来,后续有人想转让自己的份额时,只需要对自己的份额缴纳税费,不用整套房计税。
举个例子:一套100万的房,父亲占70%,儿子占30%。儿子想把自己30%的份额以30万卖掉,只需要按30万的房价计算契税、个税等,而不是按100万算。如果没写“按份共有”,默认是共同共有,转让时要按整套房价格计税,税费会凭空多出不少。尤其是合伙买房的情况,没写按份共有,后续转让、分割房产时,不仅税费高,还容易产生纠纷。
还要提醒大家,房产证加“共有”俩字,本身花不了多少钱。夫妻间加名,只需要交工本费,几十块钱就能办;非夫妻间加名,比如父母给子女加名、朋友间加名,按产权份额缴纳契税,税率通常1%-3%,但比起后续卖房、继承时能省的几万甚至十几万税,这点成本完全值得。
不过也不是所有情况都要写“共有”,比如单身人士买房,暂时没有配偶和子女,房产证写自己名字就行,不会有税费纠纷;但如果后续结婚,建议及时加上配偶名字,注明“共同共有”,避免日后麻烦。
很多人觉得房产证上的字只是形式,没必要较真,可就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共有”俩字,背后藏着实实在在的税费差别。办房产证时多花几分钟,多写两个字,后续可能就能省好几万,这才是会过日子的精明做法。
你家房产证上写了“共有”吗?有没有因为房产证上的名字吃过税费的亏?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和看法,让更多人避开这个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