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批量直售房产,为啥银行越急着脱手,老百姓就越不想买单
文 | 锐析风云局
编辑 | 锐析风云局
作为长期关注楼市与金融动态的观察者,最近一个反常现象让我格外关注:本该专注放贷的银行,如今竟成了卖房主力军,而且是成规模、无中介的直售模式。
一边是银行低价抛售房产的热闹场景,一边是楼市下行期的买房焦虑,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逻辑,银行为何突然跨界卖房,这些低价房源值得普通人入手吗?
![]()
银行直售房席卷全国
如果你近期关注房产交易市场,大概率会刷到银行直售的房源信息,不同于中介平台的繁杂房源,这些标注着银行直售,产权清晰,低于市场价20%-30%的房子。
他们正从各大城市的农信系统集中释放,广东农信系统的数据最为直观,自2024年8月以来,挂牌出售的房产标的已达12386个,覆盖住宅、商铺、写字楼等多种类型。
而四川农信系统更是后来居上,2024年11月至今,推出的房产标的数量突破2.4万个,相当于每天有近300套房源进入直售市场。
![]()
此外辽宁农信系统的直售房产标的超1.1万个,贵州农信系统也有9539个,这些数字还在持续更新中,要知道,银行并非房产中介,以往即便手握抵押房产,也多通过法拍渠道处置。
如今主动下场直售,且规模如此庞大,显然不是偶然,这背后,是不良资产处置的迫切需求,更是楼市变化的直接映射,对于购房者来说,这样的低价房源看似是捡漏机会,但在出手前,我们必须先弄明白这些房子的来源。
银行为何选择直售而非法拍
这些银行直售的房产,并非银行主动囤货的投资品,而是业主无力偿还贷款后,被银行收回产权的抵押资产,简单来说,就是业主断供了。
![]()
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很多城市的房价较峰值下跌30%-40%已成常态,部分区域甚至出现50%-60%的跌幅,房价下跌直接导致不少房产沦为负资产。
房子当前的市场售价,远低于业主当初的贷款总额。这就出现了卖房还要倒贴钱的尴尬场景:业主想转手止损,却发现卖房款连剩余贷款都不够偿还,若无力承担这个差额只能选择断供。
当断供现象增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自然随之攀升,截至2025年6月末,国有六大行的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率全部上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均增加0.13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增幅最高达0.17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分别增加0.04和0.09个百分点,相较于国有大行,农信银行及区域性银行的压力更大。
![]()
贵州银行上半年整体不良贷款率较去年末上升0.1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飙升0.7个百分点,达到1.75%,兴农银行的情况更为严峻,尽管整体不良贷款率呈下行趋势。
但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较去年末暴增14.15个百分点,高达21.32%,面对激增的不良资产,银行为何放弃传统的法拍模式,转而选择直售,核心原因在于法拍房的处置痛点过于突出。
对于银行而言,法拍流程繁琐、回款周期长,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收回资金,这会进一步加剧资金周转压力,对于购房者来说,法拍房的风险不容忽视。
产权纠纷、隐性租赁关系、高额税费等问题,都可能让低价捡漏变成踩坑,而银行直售模式恰好解决了这些痛点,银行在收回房产后,会先完成产权剥离,确保手续清晰无纠纷。
![]()
再以低于市场价20%-30%的价格出售。这种模式对银行来说,能快速回笼资金,降低不良贷款率,对购房者来说,既能以优惠价格买房,又能规避法拍房的潜在风险,堪称双赢,但这并不意味着直售房完全没有风险,后续我们会详细分析。
谁在为过去买单
银行批量直售房产的现象,本质上是房地产行业泡沫破裂后的连锁反应,很多人将断供潮归咎于房价下跌,但在我看来,这并非房价下跌本身的问题。
而是过去多年炒房热催生的泡沫必然会付出的代价,房地产的本质是民生产品,但其金融属性在过去被过度放大,在房价单边上涨的预期下,大量资本涌入楼市,投机炒房成风。
![]()
导致房价涨幅远超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数据显示2015-2020年期间全国多数城市房价年均涨幅超过10%,部分热点城市甚至达到20%-30%,而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涨幅仅为5%-8%。
这种失衡的增长模式,注定难以持续,当楼市进入调整期,房价回归理性,那些高杠杆炒房的投资者首当其冲,而部分收入不稳定的刚需购房者,也因无法承受月供压力而被迫断供。
可以说,现在的断供潮,是过去炒房泡沫积累的风险集中释放的结果,银行选择直售模式处置不良资产,既是应对当前困境的无奈之举,也是行业回归理性的信号。
这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高杠杆、高投机的玩法不再可行,无论是银行、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需要适应新的市场规则。
![]()
直售房值得买吗
面对银行直售的低价房源,很多购房者难免心动,但在决定出手前,有几个关键问题必须理清,避免盲目跟风,核实产权与房屋状况是前提。
尽管银行承诺产权清晰,但购房者仍需亲自核实房产的产权证书、抵押注销证明等文件,确认无任何产权纠纷,同时,要实地考察房屋的实际状况。
包括户型、装修、配套设施等,避免购买到存在质量问题或隐性瑕疵的房产,除此之外还要评估自身还款能力,拒绝过度杠杆。
![]()
当前楼市处于调整期,房价走势存在不确定性,购房者应摒弃抄底心态,理性评估自己的收入稳定性和还款能力,不要因为房源价格优惠就盲目加杠杆,避免重蹈断供者的覆辙。
最后,关注区域发展潜力,并非所有银行直售房都值得入手,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优质房源,保值增值能力更强。
而那些人口流出严重、配套不完善的区域,即便价格再低,也可能面临后续转手困难的问题,购房者应结合自身需求,优先选择地段优越、配套成熟、交通便利的房源。
银行批量卖房的现象,不仅是金融领域的一次调整,更是楼市格局重构的缩影,对于银行来说,直售模式是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
![]()
结语
对于购房者来说,这既是难得的捡漏机会,也是一次需要谨慎决策的考验,说到底,房地产市场正在回归居住本质,那些依赖炒房获利的时代已经结束。
![]()
无论是买房还是卖房,都需要回归理性,尊重市场规律,未来,只有真正符合居住需求、具备核心价值的房产,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量力而行、按需购房,才是最稳妥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