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最终改口,称可以不再接管安世半导体,只要中方满足一个条件
9月底,荷兰强行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并将中国籍CEO张学政一纸调离,之后即便是在中荷进行沟通后,荷兰方面始终没有为此事承担责任的态度。
可就在11月7日,荷兰政府突然放出风声,称他们可以考虑不再接管安世,但是中方得先答应一个条件。
这个“前提”到底藏着什么算盘,荷兰“服软”背后,是认怂,还是另有打算?
![]()
荷兰突袭接管波,中方反应快准狠
当时接管这事动静很大,解释却很模糊,理由是“保护国家关键产业”,然而却没有拿出明确证据证明安世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什么具体威胁,也没说明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动手。
更直接的动作是,他们连夜就换了公司CEO,把中国籍的张学政撤了,这可不是简单的监管介入了,而是直接剥夺了中资企业的经营权利。
![]()
此举在欧洲属于极为罕见的操作,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质疑是否违背了自由市场的基本原则。
中方选择了最实用的方式给予回应,既然荷兰方面断供,那中方也可以对关键芯片“卡脖子”。
安世在中国的工厂是全球新能源汽车芯片的重要供应商,尤其在电动汽车控制芯片领域,很多欧洲大厂都得靠它供货。
![]()
中方宣布对部分芯片实行出口管制后,欧洲车厂这下可坐不住了,供应链要是断了,生意自然是做不了了。
但中方没有封锁全部产品,而是通过有限范围的出口限制,直接让欧洲产业界感受到了真实压力。
这种反制方式既避免了激化矛盾,又把经济影响力用在了刀刃上,荷兰政府原本想打一场“政治牌”,结果被中方用产业链反将一军。
![]()
产业链反制见效,荷兰陷入内外交困
荷兰政府本以为这场接管风波可以迅速压下去,但现实比预期复杂得多。
一方面,中方的出口限制迅速波及欧洲汽车产业,相关企业纷纷表达担忧,甚至有部分企业开始暂停订单、调整供应计划,另一方面,荷兰国内也面临压力。
首先是政治层面,当前荷兰正处于政府更替的过渡阶段,看守政府的权力本就有限,这次冒进式的操作在国内引发不少争议。
![]()
不少经济界和媒体开始质疑,政府是否评估过这一举措带来的后果,尤其是对本国与中国经贸关系的影响。
而在财政层面,据了解,安世荷兰总部还存在拖欠中方工厂货款的问题,金额不小,这种情况下,继续站在“道义高地”上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更麻烦的是,欧洲其他国家并没有坚定站在荷兰一边,欧盟方面虽然表达了“关注”,但并未公开支持接管行为。
![]()
欧盟贸易专员出面调停,强调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欧盟不希望因为荷兰一家的决定,把整个欧洲汽车产业拖进芯片危机。
美国的态度也耐人寻味,作为荷兰的传统盟友,美方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给予实质性支持,甚至对早前准备实施的监管措施也选择了暂缓。
这种“看戏”的姿态让荷兰政府意识到,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施压工具其实不多。
![]()
与此同时,中方在对荷兰施压的同时,工厂继续为其他欧洲客户供货,个案审批、按需保障,策略灵活,既展现了反制能力,也保留了合作空间。
这一系列操作让荷兰政府逐渐陷入两难,一方面无法继续强硬推进接管,另一方面又难以在不丢面子的情况下全面撤回。
![]()
荷兰“服软”的背后
11月7日,局势出现明显转折,荷兰方面通过媒体释放出信息,表示愿意“暂停”接管安世半导体,但前提是中方恢复芯片供应。
这一“条件换条件”的说法,乍一听像是妥协,实则埋着不少伏笔。
首先,这里的关键词是“暂停”,并不是撤销接管,也没有恢复中方的经营权,更没有讨论张学政的职务问题。
![]()
换句话说,荷兰政府的态度是,可以暂时不动,但手里的接管权随时可以再拿出来,这种做法更像是一种策略延伸,而不是彻底回头。
其次,这个条件本身也有一定的“舆论战”意味,如果中方拒绝恢复供货,荷兰就有理由对外宣称,中方“拒绝合作”,把供应链问题的责任往中国身上推。
![]()
反之,如果中方答应了,那就等于默认了此前荷兰接管行为的合法性,这种双向设局的谈判方式很典型,既不割肉,又想收场。
但中方对此事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企业管理权必须恢复,不能搞“既得利益不退还”的交换,荷兰方面承担全部责任。
这件事的本质不是芯片供不供的问题,而是市场规则能不能守的问题。
![]()
接管行为如果不被纠正,就等于给其他国家树了个“先干再说”的榜样,这在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是极其危险的信号。
同时,中方也展现出强烈的谈判筹码,一方面,国内芯片替代方案正在加速推进,安世中国方面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将不再依赖荷兰原材料,转向国内晶圆企业采购。
![]()
另一方面,东莞工厂的产能和技术储备,依旧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中方不是在赌气断供,而是在用实打实的产业实力参与谈判。
从这个角度看,荷兰的“改口”更像是现实压力下的务实选择,而非彻底放弃立场。
![]()
安世半导体这场风波到现在各方立场已经越来越清晰,荷兰的“服软”说明,单边行动在全球高度互联的产业链中难以为继。
中方的反制策略也表明,中国企业在面对不公对待时,已经具备以产业实力为后盾的应对能力。
参考资料
强盗逻辑?美媒:荷兰考虑放弃夺取安世控制权,但前提是恢复芯片供应 观察者网 2025-11-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