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韩国釜山会晤后,关系暂时得以缓解,还没安静几天,欧洲却对中国接连使出三记狠招,大有与中国掀桌子之势。
一、9月底,荷兰利用冷战时期一条没有用过的法律,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下属的全资公司安世半导体实施全球运营冻结,强行夺取领导权。
在欧洲居然公然抢夺全资的中国企业,实在骇人听闻,曾经奉为圭臬的“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保障荡然无存。公然抢夺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
二、11月5日,法国政府针对中国网络平台Shein启动了司法程序,以发现了具有儿童面部特征的色情玩偶为由,要关闭该平台。
在中欧关系艰难之际,这是法国在推波助澜。另外德国外长突然宣布取消访华的行程,都是在给中欧关系泼冷水。
三、11月7日,萧美琴以台湾地区所谓“副领导人”身份在欧盟议会演讲,这是历史头一遭,完全突破红线!
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表示,欧洲议会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允许萧美琴等“台独”头面人物进入欧洲议会大楼出席年会并进行“台独”分裂活动,此举严重损害中方核心利益,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冲击中欧政治互信。中方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坚决反对,已向欧方提出严正交涉。
中方以四个“严重”表达了强烈不满,欧洲议会部分议员突破了红线,“严重损害中方核心利益”。
![]()
欧洲方面接连对中国使出三记狠招,分别在经济、政治层面都突破了禁区,有与中国掀桌子的感觉。
现在的欧洲经济状况已经很难了,俄乌冲突让欧盟损失惨重、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还要求欧盟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要掏空欧洲,这种状况下实在不清楚为什么欧洲要对中国掀桌子。
德法之前一直是与中国关系不错的国家,现在却成了反华的先锋,马克龙多次要求欧盟对中国的稀土管制启动“核选项”《反胁迫工具法案》。
德国中央银行行长、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纳格尔声称,希望欧洲能够克服与中国的贸易困境,做好在必要时采取“强硬行动”的准备。
直到萧美琴在欧盟议会演讲,中欧关系急转直下。特朗普没同意赖清德出访南美路过美国,欧洲却主动邀请萧美琴演讲,挑战中国的底线。
![]()
中欧关系到今天这个地步,完全是欧盟的责任,欧盟方面对华态度急转直下有三个原因。
一、俄乌冲突后,欧盟指责中国为俄罗斯提供了军事设备,在经济上帮助了俄罗斯。
欧盟一直将俄罗斯视为最大的威胁,因此哪怕勒紧裤腰带也要支持乌克兰,期待乌克兰挡住俄罗斯的攻势,顺带拖垮俄罗斯的经济。而中国商品弥补了西方商家退出的俄罗斯市场,中国采购俄罗斯石油被欧盟认为是帮助俄罗斯经济。
中国正常为俄罗斯提供机床等工业设备也被指责为支持俄罗斯的军工业。支持俄罗斯就是站在欧盟的对立面,加上西方媒体一如既往地抹黑中国,对华的仇恨愈加累积。
![]()
二、欧盟在AI、绿色能源、电动汽车、5G、军事装备都被中美远远抛在身后,一贯高高在上的欧洲人一时接受不了。
欧洲一些媒体更是将欧洲的落后指责是中国的责任,声称中方窃取了欧洲的技术,搞国家补贴拖垮了欧洲的贸易,总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欧洲讲究意识形态,反击中国成为“政治正确”,因此将矛头指向中国。
三、中国的稀土管制措施,让欧洲很紧张,他们根本无力应对,因此将自己捆在美国的战车上,向美国表忠心。另外,看到中美竞争激烈,认为中方不会对欧盟态度强硬。
欧洲现在沦落到如同立陶宛一般的境遇,没有实力与中国抗衡,就找一些事来恶心中国,连美国都不敢干的事欧盟也干了,就是趁火打劫的意思。
![]()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中美博弈成为塑造国际秩序的核心变量。欧盟在中美博弈中一方面在经济领域寻求合作,另一方面在安全与意识形态领域靠近美国。
随着美国与中国在贸易领域的妥协,看到中国越来越强势,欧盟站在意识形态的山峰上感觉到切肤之痛,
欧盟对华政策受三重定位驱动:贸易伙伴、经济竞争者、体制对手。
欧盟反复强调“战略自主”,但在实践中却受制于外部压力。2025年欧盟《欧洲防务白皮书》一方面呼吁减少对美依赖,另一方面又依赖美国的安全保障,欧盟的自主性因此被削弱。
安全保障永远优先于经济利益,特别是俄乌冲突,欧盟更加依赖北约的保卫。因此欧盟不得不一再对美屈服,哪怕美国对欧盟加征15%的关税,欧盟连反击都不敢,直接签署了。
![]()
这么重要的贸易战,关乎未来多少年欧盟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居然连反击都不敢,欧盟再也抬不起头了,彻底沦为美国的附庸。
2025年10月,中国对美贸易额同比下降24.65%,而同期对欧盟贸易额仍保持增长,显示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然而,欧盟因追随美国对华技术限制,导致自身在绿色经济、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日渐落后。
欧盟在5G建设中排除华为,延缓了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企业成本。此外,欧盟对华投资审查趋严,影响了中欧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合作潜力。
欧盟的安全政策过度依赖美国,导致其防御能力与战略目标脱节。俄乌冲突后,欧洲加速“重新武装”,但防务开支的激增并未转化为真正的自主能力。
![]()
欧盟在乌克兰危机中依赖美国情报支持,欧盟对华“经济脱钩”加剧了其供应链风险,欧盟的“双重性”政策正在侵蚀自身利益。
尽管2025年前10个月中欧贸易额达19.28万亿元,同比增长5.9%,但欧盟将中国视为“制度性对手”的定位,导致双方在人权、台湾等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严重损害了中欧政治互信。
中欧原本在气候变化、多极化等领域有不错的合作,但欧盟的摇摆立场导致合作效率下降。近年因美国压力,欧盟在碳边境调节机制中对中国企业设置壁垒,破坏了合作氛围。欧盟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参与度下降,转向与美国协调地缘战略,进一步限制了中欧合作的广度。
欧盟在中美博弈中的困境,本质是战略自主的缺失,战略自主的缺失又因为自身实力不济,只能选择不顾自身利益站队美国。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欧盟非常不客气,为欧盟提供了重新评估对华政策的契机。可欧盟再次放弃了这一机会,欧盟的立场没有自身的利益,只有美国的利益,居然对华使出了三个狠招。
![]()
在中国的努力下,荷兰已经准备放弃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11月8日,中国已同意荷方派代表赴华磋商。面对欧洲芯片断供的巨大压力,荷兰已经没有多少选择,来华磋商无非需要一个台阶。另外法国也暂停了要求Shein关闭的指令。
可萧美琴在欧盟议会演讲是注定要等来中方的反击,可能在安世半导体事件处理完后,将是一轮疾风暴雨。
现在欧盟的领导人好像与世界脱节了,既不清楚百年大变局的现实,也不能摆正自身的位置,一直被世界的潮流裹挟着自生自灭。
欧盟要回头的几率很小,最终的结果将是大分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