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吹牛,在24岁之前,我从未尝过缺钱的滋味。
2008年,24岁,我在杭州富阳一家婚纱影楼做企划。每月15号领着1500元的工资,20号再拿点提成。发薪后花两三百块钱买几件新衣服,然后就坐等下个月发工资。现在回想,那段日子虽然无趣,但也无忧。吃住,电话费,都由善良的老板安排妥了。除了那点象征性的衣物开销,生活几乎无处可花。不社交,不娱乐,每日基本处于宿舍与办公室的“两点一线”。
给人打工,消费不高,没有外债……这样的生活,确实美滋滋。
然而,这般轻松的日子,在我30岁那年(2014年)就戛然而止了。
步入30岁,所谓三十而立。身边一些朋友们说,你作为一个男人,你该有份自己的事业了,该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了。那时,整个杭州正被一股创业热潮席卷。从白领到蓝领,乃至在校学生,只要你想,似乎人人都能当老板。从注册公司到拿到执照,两千元内就能搞定——创业的门槛,那是前所未有地低。
对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在那一年(2014年)提出来的。
年轻气盛,加上虚荣心极度膨胀的我,脑袋都没有拍一下,就一头扎进了创业的大潮,注册了一个公司。我漫长的“缺钱”生涯,也就从此拉开序幕。如今回头看去,那时我哪懂什么创业,感觉我那不叫创业,叫瞎搞。
有些时候,我甚至一度怀疑我们中年人的缺钱,是不是都是从负债开始的?
记得在2018年,我各种外债缠身,信用卡、网贷平台(如借呗、花呗、网商贷)加起来,欠了二三十万。我和如今的许多年轻人一样,都是这些平台的常客。每个月,我的生活只围绕两件事运转:想办法搞钱,想办法还款。高额的债务,像一块巨石压在胸口,真让人喘不过气。
无尽的还款提醒和无休止的催收电话,构成了我生活的主旋律。一边是没有稳定进账,另一边是奄奄一息的公司和拖欠的办公室租金……若说毫无压力、高枕无忧,那是自欺欺人。
后来,我还脑子一热,贷款买了车(当时仍无钱买房)。欲望不断扩张,虚荣心毫无收敛,这缺钱负债的日子,足足折磨了我七八年。
幸运的是,这段暗无天日的生活终于彻底结束了。于我而言,这无异于一次重生。
而终结这一切的,并非天降横财,而是认知的彻底转变。许多事看淡了,许多问题的本质看清了。于是我开始大刀阔斧地砍掉虚荣心,消灭过度欲望,生活的一切,居然神奇般地做起了减法。
必须承认,虚荣和欲望并非绝对的坏事。它们如同金钱本身,仅是一种工具罢了。运用得当,或可助你达成目标,跃升阶层;反之,灾难便会降临。这灾难绝非轻描淡写,它会贯穿你的生活,严重打乱你的节奏,带来极度的痛苦。正如有网友调侃:“没钱比死还难受。”
那么,怎样才算缺钱?
我的定义是:持续处于一种现金流为负或紧绷的状态。 比如,想买某样东西却拿不出钱;或是今天刚进账一万,明天就必须付出一万一千元。缺钱,是一种持续的状态,而非偶然的窘迫。
你若穿得光鲜亮丽,旁人便以为你很有钱。但我发现,身边不少这样的朋友,有时连一两百块都掏不出来——这也算是对我“缺钱”定义的最佳诠释了吧!
作为过来人,我深知虚荣和欲望是刻在骨子里的人性。要让它彻底消失,极难,这需要持续的修行。若要彻底根除,那便是活得极致通透的圣人境界了。不知老子、孔子等先贤们,是否也曾为虚荣所扰。
缺钱的原因千千万,但有钱的原因,就那么一个——有钱。
中年人缺钱,几乎是一种常态。家庭、事业、人际应酬、家人(或自己)的疾病……各种必须要承担的费用支出,从四面八方涌来,构成了一幅不得不“缺钱”的现实图景。
那我们该如何打破这一尴尬?
理论上很难,但路径却出奇地清晰,这恰恰是我用七八年痛苦换回的答案:
拼命搞钱:提升能力,开拓渠道,增加现金流是解决问题的根基。
狂砍支出:严格区分“需要”与“想要”,无情地削减一切非必要的、由虚荣心驱动的消费。
二者结合,一开一合,一攻一守,这算是破局之道。 人到中年,我们终将明白:管理欲望,而非被欲望奴役,这才是财务与心灵自由的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