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书·谥法解》中说“刚彊直理曰武,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意思是说只有性格刚强坚持正理者,或武力强盛武德充沛者,或平定祸患安定天下者,或以律法约束民众使臣民归服者,或志向远大但导致国力困顿者,才可被上谥号“武”。若是以此为标准,历史上的那些武帝、武宗,谁是名正言顺,谁又是名不副实呢?
![]()
谥号为“武”的皇帝:十三位
历史上,谥号为“武帝”的皇帝共有十三位,即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追谥)、晋武帝司马炎、成武帝李雄、后赵武帝石虎、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宋武帝刘裕、南齐武帝萧赜、梁武帝萧衍、北周武帝宇文邕和陈武帝陈霸先。
![]()
1.汉武帝刘彻:屡破匈奴,攻灭南越、闽越、卫氏朝鲜,降服西南夷,大败西羌。刘彻是汉景帝第十子,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在即位后的第三年,便派兵帮助东瓯抵御闽越,最终使得东瓯纳地内附,之后又一改汉初对匈奴的和亲修好策略,开始对匈奴实行武力打击,先后发动定襄北之战、河西之战等多场大规模战役,尤其是“漠北之战”,对匈奴造成毁灭性打击,一度形成“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外频频用兵,东南方向先后攻灭南越和闽越;西南方向攻灭且兰、邛都、劳深等,迫使夜郎、滇国等西南夷投降,将汉朝版图和影响力扩充至云贵地区,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即蜀身毒道)打下基础;向东大败卫氏朝鲜,将朝鲜半岛北部纳入统治;向西攻占河西,大败西羌,打通丝绸之路,使西汉影响力远达中亚地区;向北屡败匈奴,将汉朝北部防线扩充至阴山以北。
汉武帝的对外征伐,固然使得汉朝版图大增、声威远播,但也导致国力大损,以致社会矛盾日益严重,统治动荡。
![]()
2.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建立东汉。刘秀是汉高帝刘邦九世孙,乃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后裔。新莽末年天下大乱,赤眉、绿林等各路义军蜂起,刘秀亦在宛城起兵反莽,刘秀先是跟随绿林军作战,曾在“昆阳之战”中大败王莽主力,后因兄长刘縯被更始帝杀害,于是借招抚河北的机会,逐步脱离更始政权。
此后,刘秀迅速在河北做大,正式与更始帝决裂,并在击败吞并铜马军后正式称帝,建立东汉政权。之后,刘秀引兵南下攻取洛阳,进而扫平关中、收取关东、攻取荆楚、平复陇西、攻占巴蜀,进而一统天下,建立“光武中兴”伟业。
![]()
3.魏武帝曹操:统一北方,攻占关中、西凉,奠基曹魏。曹操是太尉曹嵩之子,通过举孝廉入仕,历任洛阳北都尉、骑都尉,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汉末董卓乱政,曹操于陈留举兵讨董,后割据兖州发展壮大,招降整编青州黄巾军,并通过迎汉献帝迁都许昌掌控朝政,此后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使得实力大增,进而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攻灭河北袁氏,从而一统北方。
之后,曹操率兵南下,迫使刘琮投降,后因“赤壁之战”放弃南下,转而经略西北,击败马超、韩遂等,攻取关中、平定凉州,进而南下攻灭汉中张鲁,但旋即又因在“汉中之战”中败于刘备而丢失汉中,班师洛阳不久后病逝。曹操一生征战,基本奠定了曹魏基业,其子曹丕篡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谥号武皇帝。
![]()
4.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消灭东吴。司马炎是司马懿之孙、司马昭嫡长子,曹魏末年司马氏执掌朝政大权,其父司马昭去世后,司马炎承袭权势,并迫使魏元帝曹奂禅让,称帝建立西晋。在位期间平定河西鲜卑叛乱,南下攻灭东吴,从而实现全国统一。
司马炎统治初期,倒也算颇有一番作为,缔造了“太康盛世”的局面,但后期却“怠于政术,耽于游宴”,使得奢侈荒淫之风渐起。再加上他大封同姓诸王,让宗室出镇要地,立智力低下的司马衷为太子,为西晋内乱进而覆灭埋下了巨大隐患。
![]()
5.成武帝李雄:建立成汉,扩充疆域。李雄是氐族人,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李雄父亲李特率六郡流民起义,李雄被任命为前将军。其父李特和叔父李流去世后,李雄被拥立为主,继续率流民作战,击败晋军将领罗尚,夺取成都后,自立为成都王,之后又僭越称帝,建立成汉政权。
在位期间,李雄先后攻占汉中、巴郡、梓潼等地,攻灭谯登,降服氐王杨难敌、豪强陈安等军阀势力。之后,又派兵攻克宁州,夺取南中地区,使成汉疆域达到鼎盛。
![]()
6.后赵武帝石虎:为后赵屡立战功,开拓疆域。石虎是羯族人,乃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皇帝石勒堂侄。石勒原为前赵将领,后脱离前赵自立,石虎则跟随堂叔作战。石虎虽然骁勇善战,但却生性残暴,石勒为此多次责备石虎,但因其勇猛善战,又不得不用。
在石勒建立后赵的过程中,石虎可以说居功至伟,先破邺城使后赵立足,后又征战四方,屡败前赵、西平秦陇,开拓十三州疆域。石勒去世后,少帝石弘即位,独掌后赵大权的石虎随之自称天王,将石勒妻妾、子孙屠戮殆尽。掌握政权后,石虎又先后与前燕、前凉交战,并南侵东晋,后在称帝的同年去世。
![]()
7.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建立后燕,攻灭翟魏、西燕,击败东晋。慕容垂是慕容皝之子,前燕开国皇帝慕容儁之弟,骁勇善战、勇猛过人,从十三岁开始随父作战,曾大败后赵、东晋,攻破洛阳,为前燕屡立战功。然而正是由于功劳卓著,其先是遭到兄长猜忌,后又在侄子慕容暐即位后,遭到太傅慕容评、太后可足浑氏加害,被迫带领家人转投前秦苻坚。
“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崩溃,慕容垂开始脱离前秦,阴杀苻飞龙,挫败长乐公苻丕,击溃东晋名将刘牢之,大胜高句丽,称帝建立后燕。此后,慕容垂灭亡翟魏、西燕,击败东晋,平定境内叛乱,又以七十岁高龄讨伐北魏,击杀北魏名将拓跋虔,却病逝于班师途中。
![]()
8.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攻灭胡夏、北燕、北凉等,统一北方。拓跋焘是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北魏第三位皇帝。拓跋焘在位期间,屡屡对外用兵,即位次年便亲自率军击败柔然,回军后又亲征胡夏,攻克长安、统万城,生擒胡夏国主赫连昌。之后,又二攻胡夏,夺取安定、平凉等地,驱逐赫连定。
此后,拓跋焘开启统一北方战争,先破龙城、灭亡北燕,后取凉州、俘虏北凉国主沮渠牧犍,又镇压国内盖吴叛乱,并屡次出兵击败柔然、高车、吐谷浑,迫使西域和东北诸国遣使朝贡,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后又两次南侵刘宋,最终却被宦官宗爱杀死。
![]()
9.宋武帝刘裕:灭五国诛六帝,建立刘宋。刘裕出身贫寒,早年靠砍柴、种地、打渔为生,后投身北府军,先后在平定孙恩叛乱、消灭桓楚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凭借战功和迎回晋安帝之功,得以掌控东晋朝政,并诛除桓玄余党,
在短暂休养生息后,刘裕又领兵西征,消灭西蜀政权,迫使仇池臣服,击败反叛的司马休之。之后,趁着后秦姚兴去世,国内叛乱迭起的机会,刘裕又兴兵北伐攻灭后秦。凭借一系列的战功,刘裕声望无人可比,于是他又先后杀死晋安帝司马德宗和晋恭帝司马德文,进而称帝建立刘宋政权。刘裕原本还想北伐北魏,可惜不等出师便因病去世。
![]()
10.南齐武帝萧赜:平定叛乱。萧赜是齐高帝萧道成长子,南齐第二位皇帝。萧赜早年在刘宋任职,曾先后率兵平定桂阳王刘休范和沈攸之的叛乱,其父萧道成称帝建立南齐后,萧赜被立为太子,并在父亲去世后即位。
在位期间曾平定富阳唐寓之叛乱,并通过与北魏通好,使得边境安定,少有战事。不过萧赜在位仅三年便病逝了,而且由于不立次子萧子良而立长孙萧昭业,导致埋下了宗室骨肉相残的隐患。
![]()
11.梁武帝萧衍:建立南梁,抵御北魏。萧衍出身兰陵萧氏,乃西汉相国萧何二十五世孙。早年以门荫入仕,抵御北魏入侵,后因兄长萧懿被杀,起兵讨伐东昏侯萧宝卷,拥立南康王萧宝融为帝。后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政权。
萧衍在军事上,主要是抵御北魏的南侵,期间一度在“钟离之战”取胜,维持了南北均势,后曾多次发动北伐,但战果皆不大。在位后期,萧衍醉心于佛教,开始怠于政事,最终于“侯景之乱”中被杀。
![]()
12.北周武帝宇文邕:攻灭北齐,统一北方。宇文邕是北魏奠基人宇文泰第四子,北周第三位皇帝。北周建立之初,权臣宇文护专权,三年内连杀孝闵帝宇文觉和明帝宇文毓,之后拥立宇文邕即位。宇文邕即位后隐忍十余年,这才杀死宇文护亲政。
亲政之后,宇文邕积极发展经济、改进兵制、扩大兵源,为统一北方做准备。在经过数年筹划后,宇文邕亲领七路大军攻打北齐,一举攻陷邺城,俘虏北齐后主,成功统一北方。之后,他又率兵北伐突厥,后因病被迫撤军,最终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六岁。
![]()
13.陈武帝陈霸先:平定内乱,抵御北齐,建立南陈。陈霸先初为南梁新喻侯萧映的传令吏,后因在“广州兵乱”中一战解围,受到梁武帝器重,并在平定交州叛乱的战争中立下大功,因功升任振远将军、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
“侯景之乱”爆发后,陈霸先率兵勤王,先在建康摧毁侯景势力,后奉命镇守京口。侯景叛乱严重摧毁了南朝根基,以致西魏、北齐纷纷插手南梁新帝人选,之后陈霸先击败王僧辩,废黜了北齐拥立的萧渊明,改立萧方智为帝。之后,陈霸先又击溃北齐进犯,接受萧方智禅位,称帝建立南陈。
![]()
由于唐朝以后,皇帝谥号泛滥,且字数越来越来长,已经失去了盖棺定论、评论功绩的作用,所以唐朝以后虽然也有皇帝谥号中带“武”字,但已经失去参考意义,所以唐肃宗李亨、唐德宗李适、宋太宗赵光义、宋高宗赵构、宋度宗赵褀、清太祖努尔哈赤等谥号中虽也有“武”字,但不在讨论之列。
庙号为“武”的皇帝:四位
由于唐朝以后谥号泛滥,而庙号普及,故对于唐朝以后的皇帝,大多称呼其庙号,而庙号中带“武”字的皇帝,主要有四位:即唐武宗李炎、西夏武宗李继迁、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和明武宗朱厚照。
![]()
1.唐武宗李炎:平定藩镇叛乱,击败回鹘。李炎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他即位之时,唐朝藩镇割据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唐武宗在位期间,先是平定了卢龙镇军乱,紧接着昭义镇刘稹又对抗朝廷,唐武宗采纳宰相李德裕建议,调集八镇兵力围攻昭义军,最终击败刘稹,诛其全族,期间还平定了河东杨弁叛乱。唐武宗可以说一定程度遏制了藩镇割据的恶化。
此外,唐武宗还曾大败回鹘,使得唐朝北部边疆安定三十余年,还曾试图恢复对西域的统治,最终采纳李德裕意见搁置。
![]()
2.夏武宗李继迁:屡败北宋,奠基西夏。李继迁是北魏鲜卑后裔,后被唐朝赐姓李氏,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党项李氏便开始世据以夏州为中心的五州之地,号定难军。北宋建立后,李继迁反对献地归宋,以复土抗宋为名集结党项部众,后袭据银州,自称定难军留后,向辽称臣,获封夏国王。
此后,李继迁屡屡率兵侵犯北宋州府,又先后攻占灵州、西凉府等地,乃西夏的实际奠基人。李继迁去世后,先被儿子李德明追尊为武宗,其孙李元昊称帝后,又追尊为太祖,谥号神武皇帝。
![]()
3.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平定海都,巩固漠北统治。海山是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第七位大汗。海山在即位之前,奉命出镇漠北的他,便沉重打击了海都叛军,平息了海都之乱。之后,他又越过金山,追剿海都之子察八儿等残余势力,进一步控制漠北。
元成宗无嗣而崩后,海山亲率大军南下夺取皇位,之后他厉行改革,可惜在位仅四年便去世,各项改革因此戛然而止。
![]()
4.明武宗朱厚照:应州大捷,平定宁王叛乱。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乃是明朝极有个性的一位皇帝,有人说他是追求享乐胡作非为,也有人说他是为了抑制文官,加强皇权。他曾尝试将军权收归皇帝,为此创立“豹房”政治,化名朱寿总督军务,还对边军和京军进行互调,以增强军队战斗力。在位期间,他曾亲自率军与蒙古军队激战五日,取得“应州大捷”(从伤亡数字来看算不上),并平定了宁王叛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