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角度上讲,人类也是微生物的容器,体表内外都承载着很多微生物,不妨让我们先从皮肤说起。人的皮肤上存在大量细菌,它们主要靠我们的分泌物和死皮为生,偶尔会进入皮肤深层。这些细菌以气味的方式宣示着自己的存在,正常来说,干净的人体是没有气味的,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体味,其实都来自这些细菌的分解活动。那么,这些细菌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研究发现,它们能和有害病原体竞争,抑制对方的生长,同时还能产生抗生素,从而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比如表皮葡萄球菌能分泌苯酚,这就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路邓葡萄球菌能合成一种抗生蛋白,来抵抗潜在的病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
与此同时,皮肤上的微生物还有激活免疫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往小鼠的皮肤上接种寄生虫的话,那么没有微生物共生的无菌小鼠就很容易染病,它们的免疫系统只会产生局部轻微的反应,但有微生物共生的正常小鼠,免疫系统的反应就很灵敏,接触寄生虫后也很难染病。那么可以推断,人类皮肤上的共生微生物,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也是有正面促进作用的。所以作者认为,清洁皮肤肯定有好处,但关键要适度,如果以不切实际的无菌状态为目标,那反而会削弱我们抵抗外部侵袭的能力。
从皮肤往体内深入,就会来到口腔、鼻腔、生殖道等黏膜部位。这些地方温暖而潮湿,所以微生物种类往往更丰富,比如在口腔内部,口腔黏液里有800多种细菌,牙间隙有1300多种,两个人进行一次法式深吻,交换的微生物数量就会超过1000万个。和皮肤一样,在口腔这些黏膜部位,微生物间同样存在相互抑制和对抗。比如乳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只要前者能管理好口腔的酸度,后者就是良性的,但假如乳杆菌数量变少,失去了主导权,那白色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引发念珠菌症。所以作者也建议,我们应该刷牙保护牙齿,但不要频繁使用带有杀菌作用的漱口水,否则就会破坏微生物群落的正常平衡。
和皮肤与黏膜相比,人体的大部分共生微生物都生活在消化道里,已知种类超过4000种。它们会随着食物的前进不断在消化道里移动,等最终粪便排出体外时,微生物甚至能占到粪便总体积的60%。而从人体消化道中排出的气体——屁,其实也是这些微生物无氧发酵的产物。从功能上讲,它们深深介入了人体的消化过程,大幅提升了人体吸收营养的效率。还是以小鼠为例,无菌小鼠消化吸收营养的效率低下,为了保持和正常鼠相同的生长速度,它们要多吃20%—30%的食物,同时粪便中还会留下大量没有被利用的营养物质,可见微生物在提高营养吸收率方面作用很明显。
除此以外,微生物还能帮人体分解毒素。有些食物天然含有有毒成分,比如大豆里的大豆苷元就有致癌性,它能模仿一些类固醇激素,紊乱人体的内分泌。不过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会受此影响,因为我们体内的特定细菌可以及时把大豆苷元分解成无害成分。值得一提的是,60%的亚洲人体内拥有这种细菌,而在西方人体内,这个数字仅有25%,所以大豆对亚洲人来说显得更健康一些。和皮肤上的微生物一样,消化道微生物对免疫系统同样有促进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在小鼠的肠道内部,原本该有大量免疫细胞聚集于肠道内壁,随时准备应对外来入侵,可无菌小鼠的肠道免疫系统明显衰退,免疫细胞数量严重不足。要想改善这种状况,只需要给无菌小鼠移植微生物群落就行,可见微生物对肠道免疫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另外,如今像哮喘、过敏等自身免疫病,在发达地区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很可能也与微生物有关。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假说认为,过度消毒的现代生活模式会让消化道菌群缺乏多样性,发展缓慢,从而让免疫系统运作失常。如果在自然状态下多接触一些微生物,肠道里多一些细菌,反而能让免疫系统回归正轨,减少自身免疫病的出现。最后也是最神奇的是,肠道微生物还能影响人的心情。2000年,加拿大沃克顿地区发生洪灾,居民们被迫饮用了不干净的水,很多人不仅肠胃不适,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还陆续出现了焦虑、抑郁等症状。研究人员认为,这很可能是由细菌引起的,尤其是空肠弯曲菌。小鼠实验证明,这种细菌和抑郁症密切相关。相比之下,另一些细菌则有镇静甚至愉悦功能,比如有些益生菌能让人减轻痛苦,强化记忆,降低焦虑。可以说,有时肠道微生物能像激素一样,影响我们的身体运转、精神状态和对世界的认知。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朋友会好奇,这些对我们如此重要的微生物是从哪儿来的呢?来源地有很多,比如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和物,吃下去的食物等等,但最重要的来源地是母亲。婴儿在出生前是无菌的,他们第一次接触微生物,就是分娩过程中在母亲产道中完成的。接着,母乳中也含有大量微生物,据统计,每毫升母乳中的细菌含量可达100万个。听到这儿是不是有些害怕,母乳里有这么多细菌,能保证安全吗?当然安全,而且这些细菌还非常重要,它们能帮婴儿尽快形成稳定的肠道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同时限制有害菌的生长。一旦肠道微生物的稳定进程受阻,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就会受到影响,他们长大后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更值得一提的是,母乳中不仅含有大量微生物,甚至还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寡糖”。寡糖是母乳中仅次于乳糖和脂类的第三大营养物质,因为婴儿不能消化寡糖,所以它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如今我们知道,这些寡糖就是为益生菌准备的,这是人类与益生菌群长期共同进化留下的重要证据。相比之下,市面上的配方奶粉因为经过消毒不含微生物,也很少添加寡糖,所以自然就没法像母乳那样帮婴儿形成微生物群落。因此从微生物的角度讲,母乳喂养的优势是奶粉无法比拟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