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文化认同,是徐州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和集萃地,历史底蕴深厚博大,文化遗址遗存灿烂。在徐州举行的第三届汉文化论坛以“何以为汉•和合共生” 为主题,70多位顶尖学者、文化名家、领军人才将齐聚彭城,共溯汉文化之源,共话汉文化之兴。
![]()
汉风越千年,徐州启新篇。两千年前,汉风从这里吹向天下;两千年后,这座古城正让汉文化走向世界。
2024年5月31日,江苏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主题新闻发布会,徐州提出打响“国潮汉风”“快哉徐州”文旅品牌,“构建世界级汉文化重要交流窗口和区域精神文明高地”,打造文化软实力更强的“江苏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
当法国专家喊出“伟大的汉朝,美丽的中国”,文物、非遗、文创承载着楚风汉韵,在全球刮起“汉风”,徐州正以汉文化为钥,开启一扇通向世界的文明之窗。
文化根基
汉文化资源的富集与守护
说起汉文化,一定是徐州。汉文化的深厚根脉和基因优势,是“汉源徐州”叩响世界的最坚实的底气。
![]()
沛县泗水亭的斑驳碑石见证刘邦的雄心,丰县汉皇祖陵的松柏守护着汉王朝的源头记忆。544处汉文化遗址遗迹、12137件汉代可移动文物,6000尊汉兵马俑列阵如林,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构成的立体史诗名扬海外;古朴神秘的龟山汉墓,被称为“东方金字塔”……汉高祖刘邦的桑梓故里、两汉文化核心发祥地,两汉时期楚国、彭城国和下邳国的所在地,先后有20余位诸侯王分封于此,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汉文化遗存总量和规模、汉文化的典型性和完整性在全国无与伦比。这些遗存是徐州的文化家底,也为世界级名片奠定了不可复制的资源根基。
![]()
徐州汉文化的世界价值,植根于其不可复制的遗产体系。打造世界级汉文化名片,不仅需要创新与推广,更需要坚实的法律与制度保障。从法律法规到具体规划,徐州构建起完整的汉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2021年,制定出台《弘扬汉文化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汉文化传承发展专项规划》,全力打造世界级汉文化名片。今年8月1日,《徐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施行,以法治力量护航文化传承。
“活化创新”
千年汉风焕发当代活力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延续,在创新开放中赢得尊重、赢得世界。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的《大风歌》回荡在徐州方特乐园上空。游客在别开生面的《大风歌》沉浸式实景剧中穿越时空,体验汉代生活。
![]()
汉文化旅游节期间,“汉家烟火·游徐州”“汉风奇妙夜彭城”,聚焦“夜学、夜赏、夜娱、夜游、夜食、夜购、夜体、夜宿”八大业态,突出“汉文化、徐州味、烟火气、时尚潮”,复原汉代“百工坊”“百味坊”“蹴鞠场”互动场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汉“潮”生活。
汉文化景区暑期推出“王陵奇妙夜”消费品牌,开启夜探汉代王陵的神秘之旅……借助VR、AR、全息投影等信息技术,从“静态展示”转向“活态传承”,让游客从“看遗址”变为“入历史”,构建起“看得见、穿得出、吃得着、带得走”的全域汉文化体验网络。
![]()
“推动‘汉’元素有机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文创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等方方面面,唱响尽显徐州特色与气派的‘大风歌’。”从汉服巡游到非遗市集,从玉器文创到汉风美食,古老的汉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
历史的回响仍在耳边,新的故事正在书写。“文化+产业+生活”的融合模式,千年汉风焕发新生。
传播升维
从“网红出圈”到全球共鸣
国际传播上的多维突破,推动汉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10月23日,“汉风新韵 潮游彭城”徐州文旅(粤港澳大湾区)推介会在深圳举行,徐州演艺集团的演员身穿汉服,用民族乐器演奏汉乐,让大湾区朋友“遇见汉风”。
![]()
从国际友城“楚韵汉风—徐州非遗境外行”、“Joys in Xuzhou”外国人在徐文化体验到专为入境游游客定制“国际友城彭友卡”,徐州依托丰厚的文旅资源,不断加强对外传播交流。
![]()
“走出去”“请进来”,“文物是最好的使者”,精品汉代文物先后赴美国、德国、匈牙利等20多个国家展出,让海外观众直观感受“大汉气象”。外国朋友沉浸式体验徐州剪纸、云龙编结等非遗项目,“石上史诗”汉画像石拓片受到追捧。马庄香包、邳州纸塑狮子头、邳州农民画、睢宁儿童画都成为推广汉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彭城有朋,共赴山海”,第七届徐工国际客户节今年5月20日启幕,2000多位宾朋“领略了楚韵汉风,品尝了特色美食,观赏了田园风光,不虚此行”。2024年徐州接待入境过夜旅游5.35万人次,同比增长82.3%。
![]()
文化表达突破时空界限,音舞诗剧《汉风华章》赴奥地利、新加坡展演,融媒体节目《徐州宝藏》让汉玉瑰宝走入大众视野。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顾颖,以汉画像石为底本进行创作,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在巴黎卢浮宫展示。法国文化遗产研究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白纳德连连赞叹“伟大的汉朝,美丽的中国”。
![]()
“风尚徐州,同步全球”“天下九州,世界徐州”。
汉文化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力量。从“两汉文化看徐州”的美誉到“世界级名片”的追求,守护根脉、创新表达、开放交流,徐州不仅是在续写自己的文化史诗,更在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贡献“徐州力量”。
第三届汉文化论坛辣汤时评系列文章:
![]()
撰文 | 巴全东
徐州广电编辑 | 李艳敏
一审 | 朱宸昕
二审 | 张清 孙剑
三审 | 王经波
![]()
转发+在看,告诉身边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