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来自北魏,是一名礼部中的小官员。
我的职务不是很高,仅仅是一个司服,但我的任务还是蛮重的,主要负责各位大臣以及皇家的服饰。
在这个方面上,我说要这么穿,哪怕是一品大员也不能反驳。
![]()
剧照中的古代大臣穿着
嗯,要说这贵族服饰,那可是颇有讲究。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毫不客气的说,这服饰的讲究可大了,一个不留神,不仅会把自己弄的一头雾水,还会影响自己的面子。
但服饰的内容,可广泛了。由于时间有限,咱们先挑最要的来说,也就是首服(冠),用百姓的话,那就是帽子。
一、天子之冠有何讲究
常言道,二十弱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贵族男子在二十岁的时候,便需要举行一个叫做“加冠”的成人仪式。
什么是“加冠”呢?就是在成人礼中,有宗族中的长者(一般是父亲)出面,为年轻男子戴冠。
![]()
古代加冠画
所以说,及冠是二十多岁男子特有的标配之一。
一般的贵族之家,男子在行加冠之时,要加三次冠;诸侯则是四次,天子最多,为五冠。(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天子头上顶五个帽子他不累吗?)
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天子的冠其实颇有讲究。
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叫通天冠,一个叫远游冠。权可通天,视游四方,可真是霸气异常。
1、(通天冠)
通天冠,一般特指皇帝在朝会期间所佩戴的冠饰。
![]()
宋代皇帝所戴的通天冠
《晋书·舆服志》便提到:“通天冠,本秦制。高九寸,正竖,顶少斜却,乃直下,铁为卷梁,前有展筩,冠前加金博山述,乘舆所常服也。”
按照祖制,通天冠乃皇帝专用,如果有哪个不长眼的东西敢戴这玩意儿,哼哼,那就等着全家下黄泉吧。
别怪我没有提醒你们,僭越,尤其是僭越皇家,是灭门的大罪。为了让大家心里明白,我给你们说说它的特点。
通天冠最大的特点,便是它的冠前面,加有金博山这个明晃晃的标志。
东汉有个大画家,叫做顾恺之,他有一幅作品《女史箴图》,画的便是汉元帝,后者的脑袋上,便是所谓的通天冠了。
![]()
《女史箴图》
不过,金博山却并非是通天冠所独有。南朝梁武帝在位期间,曾为太子举行冠礼,还特下诏令,让太子冠上加金博山。
得,这太子也是未来的天子,所以咱们一般人,对他可千万要远离,不可以随便仿造。
当然,除了金博山以外,天子的冠冕还有一个通用的特点,它上面有十二根琉。这是干嘛用的呢?
大家想一下,天子之圣颜,是不可随意窥探的,而冠冕前面的这十二道琉,便能阻碍臣子们的视线。
![]()
刘备画像冠冕前面有十二道琉
或许有人会问:臣子看不清皇帝,那皇帝不也看不清大臣吗?其实不然,皇帝身在高位,自然能对台阶下臣子们的表情动作一览无余。
2、(远游冠)
远游冠亦是皇帝所用冠饰之一,不同的是,它主要用于祭祀朝会等正式场合以外穿戴。
显然,远游冠的用途没有那么正式,而且比较广泛。
值得一提的是,远游冠不再是天子的专属物品了,太子和一些皇室宗亲,都有资格使用。
![]()
远游冠
从形状上看,远游冠形貌如同通天冠,但它的前方却没有了金博山。
还是顾恺之的画作,看看他的《洛神赋图》,里面的曹植,便佩戴了这种远游冠。
二、文臣之冠有啥讲究?
说完了天子的冠,再看看大臣们的冠,也有很多不同。臣子分文职与武将,武将戴冠的时候比较少,因为他们经常上阵杀敌,戴的是一种特殊的冠,叫做“胄”。
大家经常用甲胄来形容士族,这里的“胄”,就是将士们佩戴的头盔,对保护脑袋有一定作用。
![]()
有趣的是,一些人在佩戴胄之前,也是会戴头巾的,你问他热不热?想想就知道了。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来说文臣的冠,比较常见的形式,就有进贤冠、高山冠、法冠等样式,各有各的讲究、各有各的不同。
1、(进贤冠)
文职官员主要就是带这种冠饰,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根据官职的大小决定冠上梁的多少,有五梁、三梁、二梁、一梁,分别称为五梁进贤冠、三梁进贤冠,二梁及一梁则多加在进贤后,亦有简称为二梁冠、一梁冠的。
大家记住一个规律,凡是能用数量来裁定等级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等级越高,所对应的数量级也越高。
就拿这进贤冠来说吧,五梁进贤冠便是皇帝的专用冠饰之一,其使用范围与远游冠相近似,都是比较随意自由的场合下佩戴的。
![]()
五梁进贤冠
而三公及乡、亭候以上有封爵者,属于高级官吏,都是一方大员或者朝中重臣,他们都使用三梁进贤冠。
再次一级的,便是诸卿、大夫、尚书、刺史、郡国守相、博士及关中、关内侯这样的官职或爵位,一般使用进贤二梁冠。
剩下的,都是一些中低级的文职官员,一般没有决策权,所以使用进贤一梁冠。
![]()
不同级别的官员带的冠上梁不同
这不前两年,因为盗墓贼被发现的几个墓葬,其中关于进贤冠壁画的样式,与我们现在的认知是相同的。
2、(高山冠)
接下来说说谒者、谒者仆射,他们的标配,通常是戴高山冠。
![]()
高山冠
先解释一下谒者与谒者仆射这两种官职。前者的权柄很小,多是负责传递和通报消息的奴仆。
早在先秦时期,谒者便已经出现了,宫内的谒者往往是由宦官出任,负责传达消息。
而谒者仆射,便比较高级了,大家可以理解为是谒者们的长官或是头头。只要是个头目,其权柄便不一样了。
咱们北魏朝中,便有设立谒者仆射,那可是我的梦想。因为谒者仆射也负责朝廷礼仪,只不过人家是掌管的,我只是个小小分支。
除此之外,谒者仆射的传达功能也远超一般的谒者,有掌受诏劳问,出使抚慰,持节察授的权力。在外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如果碰上什么冤案,他还有资格受理,可谓是实权人物了。
![]()
谒者仆射受诏劳问
言归正传,我们再说说高山冠的样式。东汉时期的高山冠,其实和通天冠长的差不多,但它没有加金博山这个皇家标配。
到曹魏年间,魏明帝曹容觉得这个冠饰与通天、远游冠不容易分辨,故对其形貌进行重塑,将高度降低,并且加上介馈,给行人、使者等官员使用。
这么一来,高山冠若从正面来看,好像是斜侧着立起来的,所以这个冠饰也叫侧注冠。
3、(法冠)
法冠,是侍御史及廷尉正、监、平等执法等官员的标配。好吧,这也是惹不起的存在。
御史便不用我多说了吧,他的监察职权,不知让多少官员为之忌惮。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有掌管朝中法度之能,所以御史们的冠也被叫做法冠吧。
![]()
法冠
从样式上来看,法冠高大约五寸,柱卷为铁质的,寓意着刚正不阿,不易曲折。
可以,这也很直白。毕竟能当成御史的,都是这样的人物。发起脾性来,别说弹劾王公贵族了,就连天子都能怼。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话说远古之时,北大荒有一种叫獬豸的动物,头上长着一个犄角,能辨别曲直,一旦有人相互争斗,它就用犄角顶撞无理之人。
御史人们便仿照獬豸的角的形状制成冠,给执法者所专用,希望其能明辨是非,所以这种冠饰也叫獬豸冠。
4、(笼冠)
笼冠的顶部是圆形,这种冠饰,不正是咱们北魏朝中官员最经常佩戴的吗?关关于笼冠,或许有些人感到一头雾水,这里我给大家悄悄露个底。
![]()
笼冠陶俑
其实,笼冠的制作,与当年那位雄主北魏孝文帝有关。他曾对服装进行改制,后参考武冠而制作,其使用范围较武冠的使用范围要大一些。
北魏宣武帝三年,褚绢从南方进入北魏参加元会,看到大臣们的服饰,好奇不已,后作诗记录南北服饰的不同,其中“帽上著笼冠”,可能就是说这种笼冠。
三、武将之冠有啥说法?
最后,我们再说说武将佩戴的冠吧。这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便是武冠。
![]()
汉代男子武冠
武将们不修边幅,也不咋讲究,就连这帽子的名称,也非常有个性。
1、(武冠)
严格意义上来说,武职官员、武将、包括皇帝侍臣在内的人,他们所戴的冠饰,统一叫作武冠。从类型上看,武冠也别人叫作大冠、繁冠、建冠、笼冠。
不同的是,皇帝侍臣的武冠上还有其他装饰物品。据《晋书·舆服志》记载:“侍中,常侍则加金玛,附蝉为文,插以貂毛,黄金为竿,侍中插左,常侍插右。”
这是怎么来的呢?
![]()
皇帝的近臣也戴一种武冠
原来,北方严寒地带的胡人,多以貂皮制作帽子取暖,后世仿照这种做法,把貂皮附着在冠饰上。
汉朝的古籍有相关记载,是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所佩戴。秦灭赵后,将此冠赐给侍臣穿戴。汉魏以后,朝中也一直沿用其这种冠饰,有时将这个冠饰简称为貂蝉。
侍臣华丽的冠饰常常引得其他官员的羡慕,有的官员甚至为得到这种冠饰而兼任侍臣,西晋赵王司马伦篡位后,跟随者得到提拔赏赐,每次朝会满座貂蝉,所以就流传下来一句谚语:“貂不足,狗尾续。”
![]()
狗尾续貂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在武冠两侧竖插剔羽的踢冠,也叫作笼冠,因为形似笼子,是虎责等宫廷卫士使用的冠饰,和上面介绍的笼冠不同,这个笼冠还是要早上一些的。
当然,这两种冠的使用范围也有所不同,上面介绍的圆顶笼冠作为文职官员或侍从的冠饰,而此处介绍的武冠是武职官员及皇帝侍臣的冠饰。
2、(樊哙冠)
顾名思义,樊哙冠来自于西汉开国名将樊哙。刘邦在微末之时,樊哙这个杀猪的便是刘邦的护卫。
正因如此,到了后世以后,樊哙冠也逐渐成了皇宫殿门卫士所戴的冠饰。从样式上看,其冠高七寸,宽九寸,前后出各四寸,形制似平冕。
![]()
剧照樊哙
传说项羽在鸿门宴上要除去刘邦,樊哙在帐外见到事态危急,急忙扯下衣裳,裹住手中的铁盾,戴在头上,闯入营中,救出刘邦,后来依照这种方法制成的冠饰,就称为樊哙冠。
从晋及南朝时期一直沿用下来。
当然,除了以上介绍的冠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冠。由于它们不经常出现,所以在这里,也就没有介绍的必要了。
希望大家在看了之后,能对宫中的服饰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的冠礼》
《中国古代冠类首服的造型分类与文化内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