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认识一位前辈,在40岁之前,人生可以用“一事无成”来形容。
他换过十几份工作,创过三次业,全都惨淡收场。他说那十年,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只没头苍蝇,越努力,撞的墙越多,人也越迷茫。
可就在41岁那年,他像是突然变了个人。他关掉所有不赚钱的业务,一头扎进一个极其细分的领域,两年后,竟然做成了行业内的头部,身家暴涨。
我问他,到底是什么让他发生了如此巨变。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以前总想改变世界,后来才发现唯一能改变的,只有我的脑子。脑子一通,事就顺了。”
我们总以为,改命是靠抓住风口,遇到贵人。其实真正的转机,源于你内在认知的那一次“开悟”。
![]()
01
戒掉对“果”的执念,回归对“因”的深耕。
普通人为什么活得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追着“果”跑。
想发财,就天天想着怎么搞快钱;想成功,就到处找捷径、拉关系。我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个遥远的结果,却忘了,所有的果,都有其生长的因。
而开悟的人,恰恰相反。他们会把100%的精力,都用在种“因”上。
明代大儒王阳明,早年也曾陷入这种困局。他坚信“格物致知”,为了探究竹子的“理”,他对着院子里的竹子,不吃不喝地“格”了七天七夜,结果理没格出来,自己却大病一场。
这次失败,让他陷入了巨大的迷茫。直到被贬龙场,在生死之间,他才顿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他不再向外寻求那个“果”,而是开始向内探求自己的“心”,最终创立了惊天动地的“心学”。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你想要的果,都藏在你种下的因里。
一个人的开悟,就是从追逐外在的“果”,转变为深耕内在的“因”。不再问“我怎样才能成功”,而是问“我怎样才能值钱”。
当你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打磨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认知、修炼自己的品性时,那些你曾经梦寐以求的“果”,会作为副产品,不请自来。
![]()
02
砍掉冗余的目标,找到唯一的核心。
人为什么会碌碌无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标太多,精力太散。
今天觉得这个风口好,追一下;明天觉得那个领域有前途,试一下。看似什么都做了,到头来,什么都没做成。
而开悟,就是一次精神上的“断舍离”。它让你有慧眼,看穿层层迷雾,找到那个唯一值得你为之全力以赴的核心目标。
乔布斯重回苹果时,公司正处在破产的边缘,产品线多达几十种,却无一精品。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一个十字。他在四个象限里,分别写下了“个人”、“专业”、“台式”、“便携”。
他说:“从今以后,苹果只做这四款产品。”
在场的所有高管都惊呆了,这意味着要砍掉公司70%以上的产品线。但正是这次“砍伐”,让苹果得以把所有资源,都聚焦在了那个“唯一的核心”上,最终缔造了伟大的产品。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人生改命,唯简不破。
找到你人生中那个最重要的“一”,然后砍掉其余的九十九。这种极致的专注,会为你带来惊人的回报。
![]()
03
放弃无谓的内耗,拥抱确定的行动。
人最大的牢笼,是自己的大脑。
我们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开始,因为追求完美而迟迟不动,这些无谓的内耗,偷走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机会。
开悟,就是终于明白,行动是治愈一切的唯一解药。
曾国藩打仗,从不讲究什么奇谋巧计。他的战术,只有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
无论战况如何,他都只做一件事:每到一处,就立刻安营扎寨,挖深沟,筑高墙,把防御做到极致。然后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这种看似“笨拙”的方法,却让他战胜了无数看似比他“聪明”的对手。
因为他用最确定的行动,战胜了战场上最大的敌人——恐慌和不确定性。
你通往山顶的路,不是想出来的,而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当你停止思考“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而开始执行“我今天能做什么”时,你就已经走在了翻盘的路上。
![]()
所谓开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仪式。
它只是你终于看懂了世界的底层规律,并愿意按照这个规律,重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