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任何人出现在身边,都有目的,两个方法识别对方意图

分享至

阅读提示:《阳明心学:揭示人性本质》是一个系列,通过王阳明把阳明心学运用到实践中的案例,一步步揭示人性本质,以帮助我们与人交往时,正确认识人性、运用人性。本专栏通俗易懂,建议从第一章看起。

任何一个人出现在你的身边,都有目的,这是人性。很多人相信缘分,却不知道缘分有也骗局。

当一个人出现在你身边的时候,如何才能弄明白他到底有什么目的?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阳明心学的原因。

从王阳明把心学思想运用到实践中的情况来看,一个简单的方法,就可以识别出对方的意图。

这个方法很实用,我们通过王阳明与人交往的案例进行详细讲解:

一、突然出现的客人。

如果突然有人找你,无论对方是认识的,还是他人介绍来的,都要提防,他们的目的,可能不那么纯洁。

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初,王阳明在南赣,正在做攻打浰头土匪池仲容的准备。一天,突然从南昌来了两个身份特殊的客人。一个名叫刘养正,一个名叫李士实。

为何说他们的身份特殊?这两个人不仅是江西的名士,还是宁王朱宸濠最信任的幕僚。



王阳明为官有原则,素来不喜欢与权贵来往,尤其不喜欢和分布在各地的藩王来往。

朱元璋的后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养尊处优久了,就会胡思乱想,有些人甚至想效仿他们的祖先朱元璋、朱棣一样,起兵谋反。

当然,此时的朱宸濠虽然还没有大张旗鼓地谋反,但种种迹象表明,他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藩王。

王阳明在江西,虽然是南赣巡抚,但对朱宸濠的一些异常行为,还是有所察觉。

一是南赣的土匪大多与宁王府有往来。

王阳明在南赣剿匪,自然会关注土匪们的动向。很多土匪在王阳明的围剿下,奇迹般地失踪了。

按照王阳明剿匪的原则,对十恶不赦的土匪,要严惩,对于还有良知的土匪,则要放他们回家,帮助他们安居乐业。

土匪离奇消失,王阳明自然很是关注。最终的调查结果,几乎一致,土匪们逃到宁王府了。

这说明,宁王与土匪们有联系。王阳明无权去宁王府捉人,他只能持续关注朱宸濠的一举一动

二是宁王不断扩大人马。

明朝对各地藩王拥有的兵马数量,有明确的规定,朱宸濠的祖先由于协助朱棣坐稳龙椅,获得一定的特权,因此,宁王府的兵马可以扩大到七千人。



一个藩王能有如此多的人马,已经是一支不小的力量了,王阳明在南赣剿匪,他真正可以利用的兵力,也就三千人左右。

但是,宁王没有满足,他不断私自扩大兵马数量,一度引起朝廷的关注。朝廷为了限制宁王,曾下令取消他的卫队。

宁王并没有引起警惕,到了朱厚照时期,宦官刘瑾把持朝政后,他再次活跃起来。

宁王富有四海,他派人给刘瑾送了大量财物后,不仅恢复了卫队,还获得了扩大兵马的权限。

王阳明正是了解朱宸濠的野心,因此,当刘养正、李士实到南赣来拜访他的时候,他立即就意识到,这两人一定有目的。

那么,王阳明是通过什么方法,识别对方的目的呢?请继续往下看:

二、识别对方意图的两个方法。

无事不登三宝殿,其实讲的是人性。人与人之间,不会无缘无故有链接。有链接,必有目的。



从王阳明的方法来看,识别他人意图其实十分简单,只要弄清楚这两个问题,任何人出现,都能快速弄清楚他们的目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