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去参加了一所民办高中的媒体邀请活动。
这种活动其实就是学校组个局,邀请我们这些广州的教育自媒体到学校参观介绍,并互相交流意见,并不新鲜。很多学校想发布的资讯,除了自己的官方途径外,也会从这个渠道给到大家。
现在淡季大概每周去一所学校的频率,下学期会更多,并且不止是民办,公办也会有——只不过今年中考的会更规范化,加上现在盛事在即,大家都不会有太多动作。
民办学校是社会教育资源的重要补充。但 众所周知,今年的民办高中因为招生很艰难。40多所民办学校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学校有半数学位需要补录,这还是建立在学费已经作出让步的情况下。
![]()
一方面,这种招生情况持续下去,民办高中的生存和发展将是一个大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存在较多问题的民办自然流失,只要过渡得好,也是大势所趋。这样的环境下,其实倒逼办学方从上而下都该认真思考,如何办好一所民办学校,怎样做才能够获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从而让自己的学校办下去,办得好。
在上次参加的会议以及近几次受民办学校邀请参加活动的时候,我和其他几个前辈同行其实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有不少意见甚至高度一致。今天挑一些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一直以来,很多民办高中的卖点都是我聘请了某某校长、某某教练、某某教师,他们曾经带出过多少清北学生。
但事实却是,除了屈指可数那几所民办高中外,其他的,尤其是刚创校的民办学校,你能招来竞赛和清北苗子吗?凭什么觉得人放着前六不去,去民办做白老鼠?哪怕你愿意付出六位数的奖学金,也不会。既然不会,你请的这些老师,打的这个旗号又有什么意义?
其实吧,多数家长没指望自家普娃上清北,真正扎根教育的老师也不会认为自己可以让一个中考600的学生高考考700,那为什么还把重点聚焦在这里?因为清北高大上,大家认清北,投资人需要办牛X的教育!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想要办好学校,应该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出发(用户需求),不要脱离实际,想想他们要什么,然后就努力提供什么。
民办学校生源水平差异相当大,可能有一个平均水平接近第一梯度线的班级,有几个二三梯度的班级,还有几个500多分的班级,这些学校的需求显然不同,因此教学与管理侧重点也理应不同。
对于利用公费或者免了大部分学费招来的学生投放最多的资源无可厚非,因为他们是出成绩,打招牌的代表。这批学生,聘请有清北经验的名师带,对有竞赛潜力的学生聘请教练挖潜训练,在综评上下一些功夫,给予课外辅导的支持等等,这些都没毛病,事实上他们也是民办学校最为关注的。
但再往下,哪怕是二三梯度的学生,上面这些已经不适用了。这个层次的学生,合理目标应该定位特控线至双一流高校。那么,我认为除了正常教学以外,学校可以在生涯规划与专业选择(影响选科)上提供切实的帮助,课后有针对性地就着不同学生的强势科目培优,弱势科目补差(甚至按照单科水平走班,而非按照固定的行政班上课,这一点确实有学校一直在做)。
继续往下数,其实才是目前除了少数几所头部民办外,其余民办高中最多学生所处的阶层,即三梯度以下,下至普高线。
然而,这些学生尽管数量庞大,但很多民办学校似乎只是把他们看成一沓沓维持学校运作和盈利的RMB,收了学费就完事,并没有真正做到重视他们的需求,更别说问他们量身定做一些培养方向和模式——为数不多有的针对他们量身定做的是转轨艺术、传媒、体育高考或者国际路线,但与其说为了他们,倒不如说是为了校方升学率。
以前民办少,买方市场,你爱来不来。但今时不同往日,哪所学校能够真正做到重视这个层次的学生,取得他们家长的信任,哪所学校就能够跑出来。
所以,他们需要什么?
宏观地看,需要出路和发展。他们可能难以考上双一流,特控线,乃至本科线,但他们也要有出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未来能干什么,有的同学因为成绩不佳甚至可能一直在逃避、自卑,但他们总要升学,总要出来社会。
谁说,学校必须得对接中大华工的资源才叫对接,对接普通本科院校,靠谱的,口碑良好的专科院校行不行?引入一些适合这批学生水平的院校乃至企业资源,贯穿学生整个高中生涯,对同学们找到目标,认清方向都有积极的意义。
![]()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成立低空经济学院
不是只有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才有资格投身高精尖产业的。不少中考成绩并不优异的学生,可能只是因为偏科,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一般,自身没有方向和目标等等因素才会暂时落后于人。如果有人帮助他们,谁说在双非本科和大专就不能出人头地呢?
事实上,有不少民办高中,本就是背靠着着自己集团的高校,资源用起来简直不要太方便。
更加精细的,落到实处的,那就是如何帮助他们。
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的问题,除了没目标之外,如自控能力不足,家庭关系紧张,沉迷电子产品,畏难情绪严重等等。民办学校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多想办法,这就是展现学校智慧和教育工作者水平的时候了。
2025年,有超过4.5万的中考毕业生学生处于普高线(487分)到第三梯度线(627分)之间。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这些学生的发展却很少被人重视和提及。他们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却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往好的方向走(这里的好坏不指成绩,而是人生发展轨迹),还是往不好的方向区,不确定性极强。
往大了讲,我们这座城市也需要每一年的这四万多学生当中有更大比例往高处,往好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才。
往小了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他们父母的心头肉,在父母心中他们不比别的孩子差,但在中考这个义务教育画上句号的十字路口,家长往往不知道未来路在何方。
公办学校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可以精细化地对这些孩子投入更多,但民办理应做得到。做到了,自然不愁生源,不愁发展。
对于那些做得好的学校,接下来我不会吝啬和大家分享。嗯,不过对于那些我觉得做得不好的学校,我也不能写……你懂的。
![]()
2026年,是旧中考的最后一年。隐隐觉得,会改变的不止分数,还有整个初升高的教育生态。
今天的这个话题,大家有什么想说的,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欢迎加入区老师的各年龄段家长群,和我以及其他家长一起探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