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达川区8万余亩再生稻进入集中收获期。经专家现场测产,中稻机收后蓄留的再生稻最高亩产达326公斤,平均亩产310公斤。叠加前季中稻产量,成功实现“中稻+再生稻”双季亩产超吨粮,为粮食丰产筑牢根基。
![]()
在达川区万家镇迎风村“中稻+再生稻”千亩展示片,稻穗沉甸甸,谷粒金灿灿。看着大型收割机灵巧地在金黄的稻浪中来回穿梭,种粮大户赵勇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
达川区钜广家庭农场负责人 赵勇:我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在700多亩,前面中稻亩产在750公斤左右,产值120余万元。今年再生稻面积400多亩,因为雨水充足,再生稻产量比去年高,所以总的水稻产值在150余万元,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再生稻作为我国南方特有的耕作制度,具有“一种两收”的独特优势,无需重新播种、育秧、插秧、土地翻耕,节省近50%生产成本,真正做到了省时省力、节水节肥、增产增效。此次测产严格遵循“现场收割、测量面积、去杂称重、测定水分、计算产量”标准化流程,测出再生稻最高亩产326公斤,平均亩产310公斤。这样的成绩,让“中稻+再生稻”亩产“超吨粮”的目标触手可及。
![]()
达川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肥料股股长 余波:经市级组织专家实测,头季中稻机收后蓄留的再生稻单产300公斤以上,实现再生稻增收近2万吨,全年稻谷总产达25万余吨,让‘天府粮仓’的招牌更亮更实,为达州市粮食生产“十三连增”贡献达川力量。
![]()
达川区作为农业大区,近年来始终将再生稻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从“选良种、建良田、育良技、推良法、引良机”五方面发力,通过创新发展机制、强化技术保障,推动水稻产业统筹发展与潜力释放。目前,全区已建成5个水稻千亩展示片、6个百亩超高产攻关方、3个万亩示范区,以点带面,实现粮食产量与效益的双重提升。
来源:达川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