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康丽)11月7日,由四川省达州市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联合主办的“从学科教学走向科学育人——以全面育人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暨达川区实验小学120周年办学成果展示会”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实验小学举办。聚焦“科学育人”主题,来自全国的教育专家、校长及教师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在舞台剧《百廿蒙养 薪火永传》中温情启幕。该剧以时间为轴,生动再现达川区实验小学自1905年蒙养学堂一路走来,历经战火洗礼、改革浪潮与创新发展的壮阔历程,展现了一所百年老校的教育坚守与时代担当。
![]()
活动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院长陈锁明在致辞中表示,科学育人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需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生态。达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剑在致辞中强调,达州教育以“建区域教育中心、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通过深化教育资源整合与教师队伍建设,系统推进区域教育提质增效。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龙忠诚表示,达川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近年来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学在达川”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达川区实验小学党委书记侯俊杰以《蒙以养正,立德树人》为题,分享了学校120年科学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秉承“蒙以养正,格物致知”办学理念,创新打造“五正”党建品牌,构建包含蒙养课程和格物课程的“养正”课程体系,坚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底线,积蓄儿童行走四方的力量,为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通过打造“人格美、专业美、形象美”的教师队伍,培育了省、市、区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0人,骨干教师70余人,形成了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育人实践样本。
在主题研讨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张东娇结合达川区实验小学的实践,提出科学育人需依托三大支柱:区域办学标杆的引领作用、高度自治的组织管理机制以及持续传承的优良文化基因。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董洪丹指出,教研工作应实现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育”的转型,以课程整合和评价改革推动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的有机统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朱志勇则呼吁打破“标准答案”思维,通过创新课堂设计与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会议在达州市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设置了平行分论坛,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实践参访了达州市通川区第一小学校、达州市达川区逸夫小学。专家一致认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协同,进一步强化高校研究与基层实践的深度融合。达州市教育局表示,本次会议为推动达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路径,对提升区域教育品质、打造“学在达州”品牌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会议由达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达川区教育局、达川区实验小学联合承办,来自全国多地的教育工作者参与了交流。
作者:康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