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11月11日,在再生稻收割现场,一台搭载北斗导航4.0系统、升级款作物生长传感器的农机“沃得”正在进行收割作业。人不下田,便可享受丰收,这个广大种粮人的梦想,如今变为了现实。
这是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在新罗区雁石镇举行再生稻AI共富农场无人收割现场观摩活动的一个场景。据悉,该活动由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团队、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团队、市农科所及新罗区等单位举办。
![]()
观摩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是龙岩市农业农村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扎实举措之一,活动聚焦再生稻“福香占”再生季的全程智能化收获环节,既是对前期头季智慧种植成果的延续,更以科技之力破解再生季种植难题,为乡村共富注入“第二季”强劲动能。
“头季靠智能农机省了力,没想到再生季更省心。”雁石镇种粮大户拿着提前测算的“双季增收账”难掩期待,“传统种再生稻,第二季人工收割不仅慢,还常因稻秆脆弱导致20%的穗粒掉落;现在智能农机收割,减损率能降到5%以下,每亩至少多收30斤,加上头季省的成本,一年两季算下来,每亩纯利润比传统种植多近千元。”
![]()
农机正在进行收割作业
据农场技术负责人介绍,AI共富农场依托谢华安院士团队“福香占”品种的再生优势,结合罗锡文院士团队的智能装备,在头季收割后,便进一步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持续监测稻桩萌发、土壤墒情变化。“再生季的成功,才是智慧种植模式‘落地生根’的关键。”谢华安院士强调,厦中村的实践不仅验证了“福香占”品种的双季适配性,更通过“头季数据支撑再生季决策”的模式,破解了传统再生稻“靠经验、产量波动大”的痛点。
龙岩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峻源表示,随着再生季的成功收割,再生稻全程智能化种植“龙岩方案”将实现“头季到再生季”的闭环验证。
据悉,活动当天还设置了“再生季智慧管理体验区”,邀请农户现场操作大数据平台,直观感受“头季数据如何指导再生季种植”,让智慧农业从“观摩”走向“上手”,推动闽西再生稻产业迈向“双季丰收、农户共富”的新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