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皇帝萧衍信佛一辈子,天天自我约束吃素,活得特别久,八十多岁还坐在皇位上,惹得膝下一众皇子焦躁不堪。人老了思想也糊涂,东魏的军阀头子、河南王侯景为了摆脱统治者高澄的追杀,南逃求萧衍庇护,萧老头居然就同意了!
![]()
他犯了跟战国赵惠文王一样的贪欲,想要侯景带来的北齐的河南十三州之地。结果侯景野心大得很,一物两卖,同时向西魏的宇文泰和梁朝的萧衍兜售。宇文泰立马激动起来,但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萧衍不管那些,收下侯景的膝盖,但是拒绝了侯景联姻江南士族的想法,惹得侯景大怒。侯景一看老萧你还是没把兄弟当自己人啊,那我反了算了!带着八千精锐就在带路党萧衍的侄子、萧正德的带领下,攻向建康。
548年,侯景顺利包围建康,攻入外城,包围台城。五个月后,将萧衍老头活活饿死在宫殿里。萧老头死了,底下那么多儿子、孙子,立刻就开启了互殴模式,他们压根不去正面进攻叛军侯景,反而先在内部决斗,弄出一个优胜者来登基。经过两三年的互殴,江陵的湘东王萧绎获胜,于552年登基为梁元帝。
![]()
获得名义上的法理地位后,梁元帝开始发威,派陈霸先、王僧辩顺江东下直取侯景。三下五除二,收拾掉侯景,终于收复了建康。梁元帝这个人,肥胖,还是个独眼龙,一只眼睛幼年时瞎了,所以他是个特别敏感多疑自负的君主。收复了首都,他居然一直待在江陵,根本不去建康继位!
此时他麾下最主要的两支军力,王僧辩待在建康,陈霸先待在京口。江陵城是个小城,城墙非常薄,只有三层城墙,在那个年代,面对外敌的投石机,就是不堪一击。
![]()
西魏权臣宇文泰敏锐地察觉到萧绎与其他梁朝宗室的矛盾——比如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岳阳王萧詧(萧绎之侄)都对皇位虎视眈眈。若能借萧绎与诸王的争斗削弱梁朝,西魏便可趁虚而入。553年,萧纪率益州兵东下争夺皇位,萧绎向宇文泰求援。宇文泰表面答应,却提出“解江陵之围后,当割汉中等地予魏”的条件。萧绎急于平乱,未多犹豫便应下。然而当萧纪败亡、萧绎顺利称帝(改元承圣)后,西魏并未兑现承诺,反而不断向梁朝施压,索要益州、襄阳等地。萧绎这才惊觉自己被利用,断然拒绝。
可是已经晚了。
![]()
554年9月,宇文泰以“梁主拒命”为由,派柱国大将军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率五万大军南下。很快就包围了江陵。江陵城墙高约九丈,外侧环以深壕,城楼、角楼、弩台等防御设施完备。萧绎命大将王僧辩之子王頠、尚书仆射王褒等人率三万守军驻守,又征调江陵附近州郡的兵力,总兵力约五万。此外,他还下令拆毁江陵外城的部分房屋,将木材投入长江,试图阻塞敌军水军通道。
但是,没什么大用。
![]()
西魏大军分为三路,杨忠率偏师进攻襄阳,牵制梁朝援军;于谨亲率主力直扑江陵;宇文护则封锁汉水,切断江陵与外界的水陆联系。左卫将军尹德毅向萧绎进言,敌人远道而来,要不让王僧辩回来吧,我们可以支持得更久一些。但是萧绎却认为自己兵力还可以,城防还不错,怕什么怕,不用这么麻烦,自己干就可以,拒绝了尹德毅的意见。
很快,萧绎就为自己的盲目自信吞下了苦果。
![]()
554年十一月二十日,魏军开始用冲车、云梯猛攻城墙。梁朝守军以滚木礌石、火油罐反击,城上箭矢如雨。战斗持续至次日,西魏工兵在城墙下挖掘地道,用木柱支撑,随后放火烧断木柱,城墙轰然倒塌十余丈。守军拼死堵住缺口,鲜血浸透了城砖。
二十二日,魏军从缺口涌入,与守军展开巷战。王褒率残部退守内城,萧绎则带着太子萧方智、皇孙萧大圜等人躲入皇宫。此时,城内已乱作一团,百姓拖家带口涌向宫城,试图寻求庇护;守军士气崩溃,不少士兵丢弃武器投降。于谨下令“敢有藏匿梁主者斩”。士兵们开始逐户搜查。
![]()
二十三日清晨,宫城被攻破。萧绎被押解至于谨帐前。这位曾自诩“读书万卷,犹有今日”的皇帝,此刻形容枯槁。于谨并未立即处死他,而是命人将他囚禁在一间小屋里。当晚,江陵城内的大火燃起——有说是魏军纵火,也有说萧绎自焚藏书所致。《南史·梁本纪下》记载:“(元帝)乃聚图书十余万卷尽烧之……火未灭,城已陷。”这些承载着南朝数百年学术文化的典籍,在火焰中化为灰烬。
城破后的屠杀持续了整整三天。
![]()
萧绎的两个儿子萧方略、萧方规被当场斩杀;他的女儿溧阳公主虽被西魏将领带回长安,却终生未得善终。其余宗室成员如桂阳王萧大成、汝南王萧大封等,或被处死,或被掳往关中为奴。史载“梁宗室王侯以下及朝士,被害者三千余人”。
魏军士兵在城中肆意劫掠,“士女被掳者数万”。老弱妇孺被驱赶到城外,或卖为奴隶,或遭杀害。有目击者回忆:“城东门外的漳水,浮尸蔽流,三日不流。”当时的江陵城人口约十万,战后仅余数千人,且多为侥幸逃脱的老弱。
555年正月,萧绎被宇文泰处死,时年四十七岁。西魏立萧詧为梁主,都督江陵诸军事,史称后梁。这个政权不过是西魏的傀儡,辖地仅限于江陵一城周边三百里,完全受制于北周。
![]()
对江南而言,江陵之屠是南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前,尽管经历侯景之乱,江南的经济文化仍保持着一定活力;此后,随着大量士族、百姓北迁,江南的人口、技术、文化遭到重创。更关键的是,梁朝作为南朝最后一个有实力与北方抗衡的政权覆灭,使得陈朝(557年建立)只能偏安江南,最终在589年被隋朝灭亡。
从北方政权的角度看,江陵之屠为西魏(北周)打开了南进的大门。江陵地处长江中游,控制此处即可威胁下游的建康(今南京)。此后,北周、隋朝多次以此为基地进攻南朝,最终完成了统一。于谨因功被封为燕国公,成为西魏—北周的核心权臣;杨忠则因战功卓著,其子杨坚后来建立了隋朝。
![]()
江陵之屠的重大损失之处在于,萧绎这个皇帝是个爱好文艺的皇帝,他在江陵镇守多年,常年收集了大量儒家经典、史书、子集,基本上将长江中游地区留存的汉文化的典籍都集中在了江陵地区。结果,被不识货的宇文泰的军队哄抢、焚烧一空,许多从此散佚。到唐代的时候,人们阅读400年前的《汉书》,就发现原本早就没了,在江陵被烧完了。
![]()
所以说,现在的人能找到的原版古籍,能够追溯到隋唐已经是顶级的古籍了,南北朝时代的,很少很少。
这是中国文化一个巨大的断层与无法弥补的损失,真可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