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曾说:
“我们那个时代,最奇特,最遗世独立的,就是李叔同。”
李叔同,法号弘一法师,堪称“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完人”。
前半世,他红尘炼心,游戏人间;后半生,他遁入空门,参禅修道。
六十载风雨人生,他从成熟练达走向心灵澄澈,终成一代大师。
晚年时,他将毕生修行,凝结成《静心》一书。
弘一法师在书中坦言:
人生的路有千万条,每一个人都选择了不同的路,但无论怎么走,路都是由人心造就的。
正所谓,心无外物,本自具足。
所有出路,归根到底,都是心路。
1
焦虑时,修一份定心
生活中,你是不是个容易焦虑的人?
很多事拿不定主意,就算拿定了,别人三言两语,又令你疑虑重重;
经常急躁、慌张,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每天活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明明一切都好,可就是心绪不宁,精神紧张,身心无一刻安稳。
弘一法师说:“人需修一颗坚定的心,方能宠辱不惊,超然物外。”
在书里,他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禅宗小故事。
有个叫大梅的和尚,苦修多年,不得开悟,内心十分迷茫。
尤其是看到师兄师弟们一个个都成了名僧大德,大梅就更焦虑。
经常打坐坐不住,参禅参不透。
某天,大梅听闻马祖禅师到访,就急切地前去请教。
见他神色不安,马祖禅师只说了四个字——即心即佛。
佛祖心中坐,修行不外求,只管修好心,人就悟道了。
大梅思忖片刻,忽然悟透禅机,闭关修心去了。
他端坐禅房,两耳不闻,双目微闭,沉着地思考着、感悟着。
终于在沉静内心后,他顿悟玄机,终得正果。
所以说,心一定,烦恼、妄想、恐怖,都会倏忽而散,不见踪迹。
人世间的事,纷纷扬扬,无止无熄。
被人事缠绕的我们,不免思绪烦乱,心焦难耐。
唯有修持一份定力,方可将万千烦恼挡在心门之外。
屏蔽杂乱的声音、坚定自己的选择,少一点左顾右盼,多一份安定沉稳。
只要生出安定之心,我们便不再惧怕命运中的任何动荡。
2
孤独时,修一份静心
看书时,很喜欢一句话:
“抛开浮华与纷争,回归简单与宁静,是为大自在。”
弘一法师一次次劝诫世人:无论何时,只宜静守,不宜躁动。
尤其是孤独寂寞时,人要学会于无人问津中,修一份静心。
安安静静地吃饭睡觉、心无旁骛地劳作干活,才能对心灵产生滋养。
想当年,弘一法师还是李叔同的时候,常跑去杭州虎跑寺断食修炼。
山林古寺,本就清幽冷清,即便偶尔有朋友到访,也不似红尘那般热闹。
初来乍到,李叔同还颇感新鲜,但几天后,他就有点受不了了。
无亲人嘘寒问暖,无友人饮食弄月,更无知己把酒言欢。
有的,只是山林里凄厉的猿鸣,与树梢上光晕暗淡的残月。
为了消解心中寂寞,李叔同只能一次次屏息凝神,一遍遍默念佛号。
就这样,他感觉自己的心,越来越静,心绪越来越沉,仿佛沉入一片静谧的水中。
安静下来后,他发现,很多以前不懂的经书,看得懂了;想不明白的道理,想通了。
更令他诧异的是,他彻底厌弃了浮世繁华,只盼着能安静地独处。
1918年,他正式在虎跑寺剃度出家。
自此,青灯古佛,暮鼓晨钟,静养身心,潜心修行,成为律宗一派代表人物。
《大学》中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心有静气,便能生出一股无声的力量。
这股心力,足以带来我们穿过人生里的孤独寂寞。
3
别离时,修一份从容心
李叔同幼年丧父,长大成亲后,他便拜别亲友,与母亲妻子移居上海。
上海城南有一处“城南文社”,李叔同常于此会见文友,切磋学问。
其中,城南文社的主事许幻元,与李叔同最为要好。
后来又有三位文友前来,他们五人义结金兰,世称“天涯五友”。
在“上海书画会”,李叔同也是“知己满天下”。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先是他年幼的儿子和母亲相继离世,之后,因为战乱,他和很多朋友也渐渐走散了。
一时间,生离死别轮番上演,命运将李叔同抛入一场场痛彻心扉的别离。
当他看到好友许幻元远去的背影,终在百感交集下,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
弘一法师在书里,回忆起这些往事。
当那些人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中闪过,他却释怀了离别的惆怅。
他说:“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留人。
那些曾与你把酒言欢的知己,因缘际会下,会与你渐行渐远;
那些本以为会相处一辈子的人,也会在某一个时刻挥手告别。
人活一世,不必太执着于聚散。
人来人去间,修得一份从容心,才不会永坠离别之苦。
顺其自然,随缘而活,就是对彼此的成全。
4
落魄时,修一份平常心
书里写道,有个老人神色沉重地来到寺院,请佛陀开示,助他逃离苦难。
老人年轻时,在战争中失去一条腿‘中年时,妻子又因病撒手人寰。
等临老了,相依为命的儿子又意外离世,只剩他自己孤苦无依。
而他老得没力气干活,赚不来钱,日子过得十分凄苦、落魄。
佛陀听闻了老人的遭遇,随后捡起一片枯萎树叶,对老人说:“你仔细看看,它像什么?”
见老人默不作声,佛陀说:你难道不觉得它像一颗心吗?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老人接过树叶,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小洞……
佛陀接着说:
“它在春风中生芽,在阳光中长大,它默默地承受蚊虫的叮咬,经受了狂风的肆虐,可是它并没有凋零。
因为它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无限的热爱,相比之下,人承受挫折和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看书时,读到这个故事,心中不由得感慨:
人如草木,没有人能不经风雨地过一生。
谁不是在命运磋磨里,生出了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紧盯着伤口,反复咀嚼伤痛,人只会更痛苦、更绝望。
倒不如放平心态,坦然接纳,等闲视之。
人生际遇,就像弘一法师说的:“人命无常,如闪电之刹那生灭。”
任何人的一辈子,都有悲,有喜;有得,有失;有遗憾,有圆满。
不要去抱怨命运里的苦难,不要去埋怨生命里的缺憾。
等你迈过了人生里的沟沟坎坎,再回头看时,终会顿悟:
一切痛苦和落魄,所有遗憾和错过,都是生命的点缀。
《静心》中,记载了不少弘一法师说法的经历。
一次,有俗家弟子问:人要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麻烦,使自己远离烦恼?
弘一法师打了个比方:
“照镜子看见鼻子上有一墨点,很讨厌,擦镜子一定没有用。
外面的世界,就如同镜子,境界是缘,引起了心中的好恶是非。若能观察自心,即能觉悟。”
把心修好,世界就变好了;心路通了,人就不会无路可走。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静其心,容天下之事;平其心,纳天下之变;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万事万物,不过于心。心强大了,人才能够抵抗住世界所有的诱惑、躁动、不安、迷茫。
于岁月变迁中,安顿好自己的命运。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