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三命通会》《渊海子平》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天乙贵人,在命理诸星中素称第一吉神。《三命通会》云:"天乙者,乃天上之神,在紫微垣、阊阖门外,与太乙并列,事天皇大帝,下游三界,能解众生之厄。"又有《渊海子平》载:"天乙贵人最为尊,遇之富贵必然真。"历代术士皆言,命中若带此星,一生必有贵人相助,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可这贵人星辰,入在何处才算真贵?有说年柱带贵人,祖上有德;有说时柱见贵人,晚年得福;可偏偏古籍中反复强调:"唯有日柱贵人,方显真贵。"这是何故?同样是天乙贵人,为何位置不同,效力便天差地别?
更让人疑惑的是,历史上不少高僧大德,细细推算命盘,日柱上赫然也带着天乙贵人。按理说该享富贵荣华,可他们偏偏选择了青灯古佛,粗茶淡饭。这贵人星照命,到底是引人向俗世的荣华,还是指向出世的清净?
这其中玄机,得从南北朝时期一位奇人说起。
![]()
梁武帝普通元年,建康城内来了位相师,姓卜名道成。此人相术精湛,尤擅命理推算,在城中颇有名声。这日,他在酒肆里喝酒,忽听得邻桌几个读书人在议论朝政。
其中一人说:"听闻当今天子礼佛虔诚,国库开支大半都用在了修寺建庙上。这样下去,国家财政恐怕撑不住啊。"
另一人摇头:"你懂什么?陛下是在修功德。《金刚经》不是说了吗,'以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这功德大着呢。"
"可百姓生计怎么办?修那么多寺庙有何用?"
几人争论不休。卜道成听在耳里,却不置一词,只是自顾自地喝酒。这时,门外走进一个年轻和尚,二十来岁的年纪,穿着一身旧僧袍,脚上的草鞋都磨破了。那和尚也不点菜,就要了碗白水,在角落里坐下。
卜道成看了那和尚一眼,忽然放下酒杯,起身走了过去。
"师父从何处来?"他拱手问道。
年轻和尚抬起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贫僧从钟山来,要往城西的灵隐寺去。施主有何见教?"
"不敢,不敢。"卜道成坐下,盯着那和尚的脸看了好一会儿,"在下善观面相,师父这面相......"他顿了顿,"实在奇特。"
"奇特?"年轻和尚笑了,"贫僧这张脸,从小到大不知被多少人说过丑陋,施主倒是第一个说奇特的。"
卜道成摇头:"师父误会了。我说奇特,不是说相貌,是说命格。"
年轻和尚来了兴致:"哦?施主精通命理?"
"略懂一二。"卜道成说,"不知师父可否告知生辰?在下想为师父推算一番。"
年轻和尚想了想,报出了自己的生辰八字。卜道成掏出纸笔,当场排盘。排完之后,他整个人愣住了,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在桌上。
"怎么了?"年轻和尚问。
卜道成盯着那排好的八字,久久不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用颤抖的声音说:"师父这八字,日柱带天乙贵人,而且是双贵!"
"这...是好还是不好?"年轻和尚问。
"何止是好!"卜道成激动起来,"天乙贵人本就是第一吉星,日柱双贵,更是百年难遇!按命书所言,这样的命格,该是王侯将相之命,一生富贵无双,权倾朝野!"
邻桌那几个读书人听到动静,也凑了过来。其中一人看了那八字,点头道:"确实是日柱双贵。甲戊庚日生人,见丑未为天乙贵人。这位师父的日柱若是甲日,年支见丑,时支见未,岂不正是双贵临身?"
"正是如此!"卜道成说,"可我不明白,师父这般命格,为何要出家?按理说,您该在庙堂之上,身居高位才对啊!"
![]()
年轻和尚听了,却只是淡淡一笑:"施主说笑了。贫僧自幼家贫,父母早亡,是寺里的师父收留了我,教我识字念经。出家是自然而然的事,何来的富贵显达?"
"这不对啊!"卜道成急了,"命理从无虚言。师父日柱带双贵,必有贵人相助,岂会一直贫困?要么是师父未到运上,要么是......"他忽然想到什么,"要么是师父故意隐瞒身份!"
年轻和尚摇头:"施主多虑了。贫僧确实只是个普通僧人,法号宝志,在庙里做些杂活,日日念经拜佛,哪来的显贵?"
"宝志?"卜道成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师父可知,您这名字大有来历?志者,心之所向。宝者,珍贵无比。宝志,宝志......这分明是贵人之相!"
宝志和尚笑而不语。
正说着,外头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几个穿着锦衣的侍卫冲进酒肆,四处张望。为首那人看到宝志,立刻快步走来,恭恭敬敬地说:"宝志师父,陛下有请!"
这下,整个酒肆都静了。
卜道成瞪大了眼睛:"陛下?哪个陛下?"
"还能有哪个?"那侍卫说,"当今圣上梁武帝萧衍陛下!"
宝志和尚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既然陛下召见,贫僧不敢不去。"说完,对卜道成点点头,"施主,后会有期。"
等宝志走后,卜道成还愣在原地。邻桌那几个读书人也面面相觑。
"原来...原来他就是那位宝志和尚!"一个读书人惊呼,"我听说过,陛下对他敬重有加,经常请他入宫讲经。据说陛下还亲自给他画过像,称他为'大士'!"
卜道成喃喃自语:"难怪...难怪日柱双贵。这岂止是贵人,简直是当世第一人!可他明明是出家人,怎会有如此命格?"
他决定要弄清楚这件事。
第二天一早,卜道成就去打听宝志和尚的下落。听说他常在一座小庙里挂单,便寻了去。到了那庙,果然看见宝志正在院子里扫地。
"师父!"卜道成快步走上前,"在下还有许多疑惑,想请师父解答。"
宝志放下扫帚,看着他:"施主想问什么?"
"我想问,师父日柱双贵,按理该享富贵荣华。可为何要过这清贫的出家生活?难道命理之说,全是虚妄?"
宝志笑了:"施主懂命理,可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贵?"
"贵?"卜道成愣了,"自然是高官厚禄,富贵荣华。"
"那只是世俗的贵。"宝志摇头,"天乙贵人,真正的贵,不在外,在内。"
"这话怎讲?"
"施主坐。"宝志指了指石凳,"我给你讲个故事。"
两人坐定,宝志缓缓说道:"当年佛陀在世时,有个弟子叫须菩提。此人出家前,也是大富之家的公子,家财万贯,奴仆成群。可他觉得这种生活毫无意义,最后舍弃一切,跟随佛陀出家。有人问他,你放着好好的富贵不享,为何要过这苦日子?"
"他怎么答?"卜道成问。
"须菩提说了一句话:'我在俗世时,虽然富贵,可心里空虚,时刻担心失去这些。出家之后,虽然一无所有,可心里充实,再无挂碍。这才是真正的富贵。'"
卜道成若有所思。
![]()
宝志继续说:"佛陀赞叹他,说他是'解空第一'。什么是解空?就是明白了,世间的富贵都是虚妄的,真正的财富是内心的自在。"
"可师父,您不一样啊。"卜道成说,"您现在不是也受皇帝礼遇吗?这不也是一种富贵?"
"你说的没错。"宝志点头,"陛下确实对我礼遇有加。可你要明白,这礼遇不是因为我有什么身份地位,而是因为陛下信佛,敬重出家人。"
"那您的天乙贵人,岂不是应验了?"
"是应验了,可应验的方式,跟你理解的不一样。"宝志说,"你以为天乙贵人,就是让人当大官,发大财。可真正的天乙贵人,是让你遇到对的人,走对的路。"
卜道成愣住了。
"我这一生,确实有贵人相助。"宝志说,"年幼时,师父收留了我,教我佛法,这是第一个贵人。长大后,遇到许多善信居士,供养我修行,这是贵人。如今陛下礼遇,让我能安心讲经说法,这也是贵人。可这些贵人帮我的,不是让我升官发财,而是让我能走上修行的道路,能弘扬佛法。这才是真正的贵。"
"所以说,天乙贵人不一定带来世俗的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