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争当前的模式下,双方都很难在靠近前线的单个区域内集结大量兵力和装备;因为一旦被对方发现(这是大概率的),那么必然会遭到劈头盖脸地轰炸,以至于出现重大损失。
所以双方要玩命地争夺定居点,尤其是拿到较大规模的城镇,便可以依托房屋为掩护,潜藏较多的兵力和装备,以此作为基地进行下一轮攻防战。
如果抢不到城镇,那么就只能在野地里行动;但在大平原上集结太危险,所以双方通常都喜欢钻林子;当然,为了避免遭到打击,森林集结地也尽量离前线远点。
![]()
以目前打得最凶的红军城战区来说,乌军装甲车辆的突击通常只是单、双车组,而运兵的话已经很少能开车直接进城了,一般会在10到15公里处就下车步行。
而乌军的车辆集结点位置还要更靠后,后勤支援分队的常驻地甚至在战线四五十公里外。
在远离战线的地区也只能是保证相对安全,而非绝对安全。
![]()
![]()
最近,乌军第67机步旅的集结地便被俄军发现,招致了伊斯坎德尔导弹和滑翔制导炸弹的集中轰炸,损失不小。
其实第67机步旅的这支部队已经比较小心了,它们的集结地距离最近的俄军阵地已有30公里。
也就是说,俄军一般的无人机和炮火都覆盖不到这里。
![]()
而且其集结地的具体位置也很有意思,它位于第聂伯罗州沃多拉兹克村西南铁路边的林带内。
越靠近战区的话,铁路运输愈加不可能,这当然是存在的;但是这个位置同样挨着乌军的大动脉——M-30公路边上。
也就是说,在这个相对安全的集结地,只要乌军指挥部的命令下达,第67机步旅集结的这支部队可以立即开上公路向前线输送。
![]()
而且它可以应对的方向还不只是沿着M-30公路通向红军城,还可以折向南沿着T-0428公路或者其他小路,向新帕夫利夫卡方向作出反应。
从其林区编组的状态来看,这就是一支乌军随时可用的预备队。
但很不幸的是,它被俄军发现了。
![]()
![]()
![]()
在俄军侦察无人机拍到的画面中,潜藏在林带中的乌军装备明显可见,俄军自己看到的视频清晰度比公开出来的要好,所以判断会更准确。
而在确定了这里有一个乌军的机械化编队后,俄军那边甚至进行了协同作战,由伊斯坎德尔导弹和几枚滑翔制导炸弹在同一时间段内轰炸乌军集结地。
机械化编队的集结地本身就是一片林带,以伊斯坎德尔导弹和如今滑翔制导炸弹的精度,砸进去问题不大。
在一片红红火火中,被覆盖的乌军机械化编队车辆也被炸得纷纷冒火。
![]()
![]()
![]()
![]()
这在当前乌军比较缺少载具的大背景下,可是不小的一次损失,尤其这支部队根本还没有到前线部署就被当头一击,对乌军来说着实是可惜。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打击俄军方面是做了计划协同的,说明打击并非是临机决定,从拿到情报到制定计划,再进行协调和攻击,必然是有段时间的。
而且俄军准确地报出了遭到打击的部队是第67机步旅,这个也很有意思。
因为这种远程打击不比面对面的交战,打死、俘虏对方后,可以确认其部队番号,这里距战线几十公里,俄军的导弹和航弹炸下来,下面肯定不会报番号出来。
再联系到俄军本身并不太强的纵深侦察能力,这个乌军阵地的暴露有一定可能是有人故意泄密。
这种故意泄密的行为,在俄乌两边都存在,反正自己不在报点那里,又炸不到自己。
![]()
而得到这种情况后,先由侦察无人机直接飞去确认,再从容地组织和实施打击,也无需担心对方跑了。
打完了还可以嘚瑟一手,直接把对方的单位给报了出来,也很符合俄乌战场的军人习惯。
当然,这种并不完全建立在自身“察打一体”体系之下的战果,带有偶然性;换句话说,也算是这支乌军部队倒霉。
不过随着冬季的即将到来,林带的树叶稀疏,对于乌军也好,俄军也罢,在林子里的潜藏多少是不利的,类似这种打集结地的情况,恐怕会越来越多的出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