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5A型船是中国海军的电子情报平台,主要任务是收集对手的雷达和通信数据。它的外观有四个大球形天线罩,能覆盖宽频段信号。从2015年首艘入役,到现在建了多艘,排水量6600吨左右,航速21节,能远洋跑1.2万海里。船上设备灵敏度高,能在数海里外抓取微弱发射源。这类船常出现在国际水域,监视美军活动,美方多次报告类似接触。
最近网飞的纪录片《MARINES》里,就拍到美军第31远征队在南海遇到中国侦察船。片子跟拍了海军陆战队从冲绳出发,执行任务时舰艇雷达发现不明船只接近。美军评估后,实施电磁管制,包括关闭个人手机和蓝牙设备,避免信号被截获。纪录片于2025年11月10日上线,正好赶上海军陆战队250周年,焦点是部队的训练和部署。
![]()
第31远征队是美军在太平洋的快速反应力量,驻扎在冲绳汉森营,配备两栖舰和航空单位。纪录片第三集中,显示运输过程中遇到外国侦察船,美军指挥官下令全舰静默。士兵们把手机关掉,存放到屏蔽区,转用军用加密链路。这不是第一次,美军在南海常遇中国船只监视,类似事件从2016年起就有记录。
815A的侦察系统能监听2.4GHz蓝牙和700-2600MHz手机频段,还扩展到短波3-30MHz。大型天线提升了接收距离,即使蓝牙传输限100米,在海上有金属干扰,美军还是选择防范。片子里船距数海里,美方就反应迅速,这显示他们对815A能力的认可。中国船保持公海位置,没违规,但美军日志记录了潜在情报风险。
![]()
除了侦察,815A据分析有干扰功能,能发电磁脉冲影响雷达和导航。美军在南海曾报告舰载机信号异常,暂停飞行,可能与这类船相关。干扰分噪声和欺骗式,能模拟协议注入假指令,扰乱指挥。美军紧张的原因,就在于担心手机频道被利用,影响内部协调。这类能力让815A在远海任务中发挥大作用。
2017年,一艘815A型船出现在阿拉斯加沿海,监视美军THAAD导弹拦截测试。船只从远处记录轨迹数据,帮助中国分析防御系统性能。那次测试从阿拉斯加发射,拦截太平洋目标,815A没接近核心区,就获取了关键情报。美方确认这是中国船首次在该区域活动,显示海军扩展范围。
![]()
2025年7月,Talisman Sabre演习在澳大利亚举行,涉及19国3.5万军人。中国派侦察船监视,美澳预期到这点,调整了部分科目。演习从7月13日到8月4日,焦点是多域作战,中国船从外围捕捉信号,迫使参演舰关闭雷达。澳洲国防部报告,类似监视在过去四次Talisman Sabre都发生过,这次规模最大。
2025年10月30-31日,美菲澳新四国在南海开展海上合作活动,包括澳洲的巴拉腊特号护卫舰。活动强调联合巡航,中国派多艘船监视,全程包围。结果演习缩短,四国提前收场。中国国防部称这是公海合法行为,美方报告显示监视船包括电子情报型,收集了通信数据。
对比美军,美方没有直接匹敌的专用电子侦察船。T-AGM级是导弹测量船,排水1.3万吨,航速20节,携眼镜王蛇雷达,探测5000公里,但偏重弹道轨迹,情报能力弱。T-AGOS级监视船天线小,没815A的综合实力。美军承认中国在电子情报上领先,常在接触时高度警惕。
![]()
815A的部署反映中国海军从近海向远洋转型,强调信息主导。美军在太平洋遇这类船时,常主动管制电磁设备,减少暴露。这类互动增多,显示中美海上竞争加剧,电子战成关键因素。未来类似事件可能更频发,影响区域平衡。
815A型船的升级版从2017年天枢星号开始,前岛设备更大,提升了对多目标的跟踪。船员150人左右,包括信号分析师,使用船载电脑实时处理数据。在南海常与052D驱逐舰搭配,提供情报支持。船上还可能有小型无人机,辅助近距验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