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藏品的时候,无意间在网上找到一本小人书名字叫《一块银元》,记得以前瞄过一眼,还以为是讲旧时代相关经济的介绍。
当时没兴趣,现在细看内容顿时被吸引住,原来里面讲了一个这么残忍的故事!
![]()
这是上世纪70年代,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小人书,价格是1毛1分钱。
故事是这样的,在解放前,解放军某部班长陈亮的老家遭遇大旱,一家人挣扎在死亡线上。
那时候他还小,跟着父母与姐姐逃荒要饭,路上碰到了国民党抓壮丁。
挣扎中,陈亮的父亲被国民党兵开枪击中胸部而死,同时击穿了他怀里藏着的一块银元,留下了一个缺口。
![]()
含泪埋葬父亲后,陈亮与母亲、姐姐陈玲继续逃难,住在破庙里靠讨饭度日,那块银元也舍不得花。
没想到地主李三刀出现了,他发现了这块带缺口的银元,直接抢走!
生活无以为继,眼看着要撑不下去了,母亲忍痛答应让别人领养姐姐陈玲做童养媳。
当买主上门后,一家人才赫然发现就是李三刀。
![]()
母亲怎么忍心看到女儿跳入火坑呢?但她终究抵不过李三刀的暴力,这个凶狠如豺狼的旧地主,带着手下强行抢人,临走时扔下了那块带缺口的银元。
整个故事到这里让人看得很窒息,李三刀将人带走后并非当成“童养媳”,而是将陈玲活生生灌了水银,和另外一个买来的孩子一起做成“童男童女”。
给李三刀死去的生母当殉葬品!
送殡队伍路过时,陈亮看到姐姐端坐在纸扎的莲花座上,穿着漂亮的衣裳,却目光呆滞,毫无反应:她已经成了一具被水银保存的遗体了。
![]()
母亲当场昏倒在地,醒来后急忙推开众人,抱住自己的女儿。李三刀却残忍地杀害了她,又把银元抢走。
解放后,地主李三刀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那块残缺的银元也被陈亮找到,他从此参军报效祖国。
看到最后不禁潸然泪下,也许是年纪大了,以前觉得“夸张”的故事,如今经历得多了,读起来能够感受到主人公的痛苦。
整个故事是根据现实改编的,原作者杨志东听了连长陈来福的经历之后,创作了这个连环画。
![]()
而灌水银陪葬的情节,是作者根据自己家乡发生过的真实案例当素材,他见过旧时代大户人家用童男童女陪葬。
“殉葬”自古有之,无论中外都十分残忍。如果你看过殷商时期的相关文物,就会发现大量的人祭现象。
战国时期废除了人殉制度,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一种“替代品”,这也是一种进步。然而,这种习俗仍然还存在,一直到北魏时文献中都有类似记载。
据说朱元璋死后恢复了人殉制度,但具体是不是他下令的还有疑问。因为老朱从去世到下葬只用了7天,很不合常理,有可能是朱允炆在从中作梗。
![]()
清早期又恢复,到康熙年间再次禁止人殉。但民间的一些大户人家,尤其是盘踞地方的宗室,直到民国仍然在用活人殉葬。
给人“灌水银”这种方式,在帝王将相的墓葬中,基本未发现过这种现象。一般都是把水银当作一种防盗手段,因为挥发有剧毒。
少数地方的大户、地主,信奉邪门的东西,他们想通过给活人灌水银达到不腐的效果,从而让自己死后也能继续享受。
在旧社会,穷人的生命可以如此轻易地被剥夺!现在还有人“怀念”民国时代,这让人十分不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