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邓遵红
如何给程序员下定义?面对一个陌生人,你如何从其专业背景、职业特征、工作性质等方面判断他是不是程序员?我们可以从名和实两方面来探究。
从名来看,程序员对应的英文是Programmer,意为“event planner(活动策划者)”。尽管有说第一位程序员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女儿Ada Lovelace,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程序员一定是在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出现之后。在数字计算机出现之后,程序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最初的用穿孔纸带写程序,到用汇编语言写程序,再到现在用AI辅助写程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从实来看,程序员的学术定义,结合行业共识,可定义为:“程序员是运用编程语言,负责将算法、逻辑或设计转化为可执行计算机程序的专业技术人员,核心职责包括代码编写、测试、调试及基础维护,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实现功能需求的关键执行者。”简而言之,程序员就是“将抽象想法转化为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的人”。
当然,这是狭义的程序员定义。广义的程序员应该包括所有编写程序代码,以及与代码编写的依据制定者(需求分析者、架构设计者、系统设计者)和代码正确且顺利运行的保障者(测试者、运维者、支持者)等相关的人员。从广义来说只要是在软件生命周期里工作的人都可以称为程序员。程序员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个“新四化”时代的弄潮儿。
如何当好一名程序员?其一是要有高超的专业能力,要对信息技术有全面深刻的理解,而不仅仅限于写出高质量的代码。其二是对自己的程序所服务的行业和领域知识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洞察,要站在职业、行业、全国、全球的高度和视角看待和对待自己的工作。其三是对软件生命周期中涉及的人要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科技只有融于人文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其四是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程序员既要面临技术方面的“硬压力”,又要面临需求方面的“软压力”,所以抗压是程序员的看家本领。其五是要有不断学习不断跨界尝试不断拥抱变化的勇气和能力。
在AI重构一切的时代,作为程序员,也应该有充分的思想和行动准备。程序已经是构筑当代和未来世界的砖瓦,这些砖瓦总要有人生产,虽然生产方式会变化,由人写代码变成由机器写代码,但写代码的机器需要人去设计和维护,机器写出来的代码如何用起来也需要人的参与。不用害怕被替代,人类一直在被替代,但人类似乎越来越忙了。作为程序员,要更深刻地理解人工智能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要为我所用,与之偕行。
(作者系金融街集团信息总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