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海峡两岸从不缺引发共鸣的话题,却很少有像两首民间改编歌曲这样,让两岸网友不约而同地调侃,甚至让官方都忍不住“借梗”回应。
前有王世坚的过往言论被剪成《没出息》,火遍两岸街头巷尾,连当事人都主动哼唱拉近距离。
后有一位退役少将放出豪言,声称“一旦开打,要让解放军找不着北”。
他凭一己之力承包了两岸的笑点,成为继王世坚之后又一位“现象级”争议人物,他就是于北辰。
![]()
背离常识的闹剧
在台湾的政论节目中,于北辰的名字几乎等同于“荒诞”。
他的荒诞表演,并非零星的口误,而是持续输出的、违背常识与逻辑的系统性闹剧。
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他的“210%拦截率理论”。
在谈及两岸军事对抗时,于北辰自信满满地宣称,台湾的天弓导弹单枚拦截成功率约70%。
只要连续发射三枚,就能实现210%的拦截率,确保“万无一失”。
![]()
这番完全无视数学基本原理的言论,不仅让大陆网友哄堂大笑,就连台湾知名学者赖岳谦也忍不住出面讽刺,直言其言辞荒唐。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还抛出“登岛拦截论”。
他声称大陆军队登岛必须坐船,台湾军队可趁机击沉登陆舰,全然忽视现代战争的科技发展与作战多样性,仿佛思维停留在数十年前。
![]()
即便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他也毫不反思,反而借着流量红利继续输出奇葩观点。
两岸开战就躲进卫生间,敲门就说“里面有人”,把红绿灯全部设为红灯,让登岛的解放军“一直等等等”。
甚至扬言“武统时就改名为于辰,让解放军找不着北”。
这些言论被原《没出息》的创作者收录,改编成新曲《找不着北》后,迅速走红两岸。
![]()
而于北辰的荒诞并未止步,他对自己的“变脸”行为毫不遮掩,直言上节目“胡说八道”就是为了挣通告费养家。
这种毫无底线的姿态,不仅遭到国台办点名批评,被列为惩戒对象,还被他的学长、台陆军退役将领黄奕炳怒批。
孙文学校校长张亚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于北辰“名字寓意很好,可如今已经迷失方向,找不到北了”。
![]()
从少将到政治小丑
于北辰的荒诞表演,并非与生俱来,早年的他,也曾有过“根正苗红”的履历。
只是在政治沉浮与利益诱惑中,逐渐抛弃了初心与底线,一步步沦为依附“台独”势力的政治小丑。
1968年,于北辰生于台北,祖籍山东,毕业后他投身军旅,凭借多年的积累,官至少将。
2015年退役时,他在军中口碑尚可,还推行过“禁止打骂士兵、以谈心管理部队”的新规,当时不少人惋惜他“前途未卜”。
![]()
退役后,他被国民党高层相中,执掌黄复兴党部桃园支部。
这个拥有近3万党员的“深蓝”重镇,是国民党的“近卫军”,足见当时国民党对他的器重。
那段时间,面对“你是中国人还是台湾人”的追问,于北辰还能掷地有声地回应,“我是中国人,家住台湾!”
2017年接受官方媒体采访时,他再次重申这一立场,赢得不少网友点赞。
![]()
转折发生在2020年,国民党内部人事变动,于北辰的桃园支部主委职务被突然罢免,还被贴上“疏于党务、攻击中央”的标签。
眼看在蓝营失势,原本立场鲜明的他,开始重新盘算自己的出路。
此时,蔡英文当局上台后,媒体逐渐成为“台独”势力的喉舌,若想频繁出镜刷存在感、赚取收入,转向绿营成为最直接的选择。
2021年12月31日,于北辰正式宣布退出国民党,公开表态支持民进党候选人林静仪,明确了自己“变绿”的立场。
![]()
这一转变很快带来了实际利益,绿营掌控的电视节目纷纷向他发出邀约,还附带3000新台币的通告费。
面对流量与金钱的诱惑,于北辰彻底打破了底线,成为亲绿媒体的“通告咖”。
他很快摸清了博眼球的秘诀,越是极端、越是违背常识的言论,越能获得关注。
于是,他从曾经宣称“我是中国人”的退役少将,摇身一变成为抹黑大陆、鼓吹“台独”的“名嘴”。
![]()
一会儿叫嚣“解放军将领敢和我单挑吗”,一会儿造谣“大陆军事演习都是假的”。
靠着这些荒诞言论,他赚足了通告费,也彻底沦为两岸舆论场中的笑柄。
于北辰之所以甘愿当政治小丑,核心原因在于“向钱看”的利益算计。
他的立场从来不是“蓝”或“绿”,而是“谁给钱就演谁的戏”,这种毫无原则的投机行为,背后是对信仰与尊严的彻底背弃。
![]()
跨海峡舆论互动
而于北辰的个人闹剧,意外成为两岸舆论互动的催化剂。
以《没出息》《找不着北》两首网络歌曲为代表,两岸民间形成了一场跨越海峡的舆论共鸣。
这种自发的交流热潮,不仅戳中了民进党当局的痛点,更证明了两岸交流的必然趋势,绝非政治力量能够随意阻断。
《没出息》的走红颇具戏剧性,大陆一位音乐博主将台湾民进党成员王世坚在议会质询时的骂人金句剪接重组,配上他本人的原音和画面。
![]()
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戳中了两岸网友对其言行的看法,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而原作者后续推出的《找不着北》,因收录了于北辰的一系列“暴论”,更是引发新一轮传播热潮。
两首歌曲没有官方推广,完全是民间自发创作与分享,却能迅速“破圈”,核心在于它们精准捕捉了两岸同文同种的文化共鸣。
![]()
无论是谐音梗的趣味,还是对荒诞政治的讽刺,都能让两岸网友产生强烈的情感连接。
这种舆论互动并非单向传播,而是双向的共鸣与回应。
在大陆网友调侃于北辰“找不着北”、王世坚“没出息”的同时,台湾民众也对这些歌曲表现出浓厚兴趣。
![]()
有岛内民众拍到,王世坚在街头与年轻民众互动时,主动唱起《没出息》来拉近距离,这种反差行为进一步推动了歌曲的传播。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还借用《没出息》的歌词回应时政问题。
官方层面的“借梗”,让民间创作的网络歌曲,成为传递两岸立场、批评“台独”行径的重要载体。
![]()
近年来,民进党一直试图构建岛内的“信息茧房”,阻断两岸人民的交流。
无论是大陆的视频平台,还是讨论度更高的社交软件,都被民进党打上“统战”标签,遭到围堵与限制。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让台湾民众隔绝于真实的两岸信息之外,以便更好地推行“台独”主张,实现“偏安一隅”的企图。
但两首网络歌曲的走红,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锁,民间创作的灵活性与传播力,让民进党的围堵措施形同虚设。
![]()
结语
两岸网络歌曲的走红,不仅是一场舆论的狂欢,更传递出清晰的信号,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交流合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
任何分裂国家的企图、任何阻碍两岸交流的伎俩,都将在历史的洪流中被冲刷殆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