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郑丽文果然高明:美日德都找到她,她马上就派人给大陆带了一句话

0
分享至

前言

国民党新主席刚上任,办公室的门槛就快被踏破了。

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代表,接踵而至,发出了访美访日的邀请。

但她没按剧本走,她为何拒绝美日盛情?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11月12日,美国人找上了门

台湾政坛罕见的一幕正在上演,三个西方大国,几乎在同一时间找上了新上任的国民党主席郑丽文。

11月12日,美国在台协会负责人谷立言,率先见到了这位台湾政坛的新面孔。

他表达得很清晰,希望国民党能和民进党搞好关系,更像一团和气。



话音刚落,一张飞往华盛顿的正式邀请函,就摆在了郑丽文的桌前。

可郑丽文并没有当场答应,这可就有意思了,面对美国的盛情,她竟然按下了暂停键。

紧接着,日本人片山和之也跳了出来,他是所谓“交流协会”的代表。



他和谷立言一样,也希望郑丽文能到日本“访问”,还带来了东京方面的深切期待。

这个邀请的时机实在微妙,中日关系,正因为高市早苗的一些涉台言论而变得紧张。

连马英九都站出来批评她错误引用“集体防卫权”,日本这会儿邀请,意图恐怕不单纯。



如果郑丽文此时动身访日,无异于把自己放到火上烤,很可能会损害国民党在大陆那边的信誉。

所以,对日本的邀请,她也暂时搁置了,尽管事后她在社交媒体上形容与日方的会谈具有“建设性”,但身体却很诚实,并未挪动分毫。

德国人也没缺席,德国在台协会的狄嘉信,也与她见了面。



郑丽文在11月16日确认了这次会晤,德国人同样是来表达对台海问题的关切的。

但德国方面最近也有个小插曲,他们接待了一位被大陆视为“台独”分子的沈伯洋。

大陆方面,已经就此表达了强烈不满,面对美、日、德三方的密集接触,郑丽文如果是一个接一个地回应,那她就彻底陷入了被动,被各方势力拉扯,甚至可能被美国塑造成“制衡大陆的棋子”。



但她选择了一种“引而不发”的姿态,她甚至公开表示,自己更愿意先去北京进行沟通。

这句话的分量,可比单纯的婉拒重多了,她不是拒绝西方,而是通过暂时的悬置,清晰地亮出了自己的优先级。

这一下,西方的“拉拢”反倒成了背景板,衬托出她不受外界压力左右,优先处理两岸问题的决心。



她没按剧本走,绕个弯去上海

就在国际目光还聚焦在她如何回应西方邀请时,郑丽文的核心动作,已经悄然展开了。

她迅速指派副主席张荣恭前往大陆,这个人选本身就传递了丰富的信号。

张荣恭是她上任后亲自提拔的心腹干将,长期以来就负责国民党与大陆的联络工作,是个地地道道的“老手”。



派他去,说明这次沟通,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核心任务。

张荣恭刚一下飞机,就火速和国台办的领导进行了谈话,这次传递的信息,与以往国民党那种试图面面俱到、左右逢源的模糊说法截然不同。

内容清晰得近乎斩钉截铁,第一,承认“九二共识”,第二,坚定反对“台独”,第三,愿意与大陆积极沟通。



更进一步,她通过代表传递的核心逻辑是,接受“一个中国”是台湾能够生存下去的保障。

并且,只要坚持“九二共识”,眼下的紧张局势就可以立刻停止,这种表述,被外界认为比连战、马英九时期,都要来得更强硬、更直接。

过去的国民党,总想在“亲美友日和陆”之间,找一个完美的平衡点,结果往往是两面不讨好。



郑丽文这次似乎是下定决心,要彻底告别这种无效的平衡术,她不仅是口头说说,还计划了后续的实质性动作,比如恢复国共两党间的论坛,甚至建立一个热线沟通机制。

这些都是为了将沟通制度化、常态化,彻底打破之前那种摇摆不定的形象,她看得很清楚,国民党如果想在2028年重新执政,必须要有一条能说服中间选民的对外路线,也要有一套能稳住基本盘的两岸政策。

现在民进党靠“抗中保台”吃老本,但经济、民生都在下滑,年轻人对民进党越来越失望。



她要做的就是趁这个“裂缝”,打开新的空间,她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一步步操作。

先派人传话,再稳定沟通平台,之后再看时机出访大陆,这条路线能不能走通,关键在于她能不能在党内压住杂音。

她任命的四位副主席中,张荣恭、萧旭岑都是“大陆沟通派”,但李乾龙、季麟连则偏向地方经营与选战组织。



这说明她想在“路线”与“选举”之间找平衡,但问题是,岛内蓝营内部对“九二共识”这条路线,早就有分歧,侯友宜在2024年大选失败后,就曾对“九二共识”表达过保留。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像一面冷冰冰的镜子,照出了华盛顿眼中的台湾,不过是棋盘上的一个变量,必要时可以牺牲。

这解释了为什么她的策略是“高风险但高回报”,她要的是一个能稳住岛内,也能对外有交代的面。



只靠美日撑腰,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单方面向大陆示好,也容易被岛内民意反弹。

她现在做的是,先把底线划清楚,再看谁愿意照这个规则来谈,这是一种“同时对内外交代清楚”的策略。



先讲清楚,再谈合作的新玩法

郑丽文的这套做法,其实是一种“同时对内外交代清楚”的策略,她没有讨好美国,也没有迎合日本,更没有盲目靠拢大陆。

她做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把话说清楚,把底线讲明白,然后让人带话过去。

这种方式,可能不会马上让她大红大紫,但却是目前最理性的应对,这不是投机,而是清醒。



美国、日本看似“支持台湾”,但背后的算计越来越明显,岛内政客看似高调“抗中”,但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郑丽文这时候选择不跟风,反而显得格外清醒,她的动作也许不会让所有人满意,但至少给两岸提供了一个喘息的空间。

她不是在讨好谁,而是在告诉每个玩家,台海不是你们的棋盘,更不是你们可以随便下注的赌场。



她的策略,被称为“三向战略”,利用国际接触确立对陆破冰的核心,再以内部整合为基础提供动力。

她不再被动地在“亲美”还是“和陆”的选项之间做选择题,而是主动跳出棋盘,自己来设定议程。

她似乎想把国民党重新打造成一个立场清晰、行动果决、能够真正影响台海局势的关键力量,这无疑是一场高风险的政治赌局。



彻底扭转国民党过去几十年的模糊路线,必然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无论如何,她的出现和这一系列操作,已经为未来的台海局势,甚至国民党自身的命运,比如能否赢得2028年的选举,都注入了巨大的变数。

11月14日,张荣恭受她指派,参加“海峡两岸青春影展”,同时会见国台办主任宋涛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

这个场景,与美日代表在国民党总部的秘密会谈形成了鲜明对比,一边是光影交错中的青春面孔,一边是严肃的密室政治,郑丽文的用意不言自明。



她想把两岸的沟通,重新摆上桌面,让光和希望,代替猜疑和对抗,她提出的“为何台湾有‘主张台独的自由’,却不能有‘倡导统一的自由’?”这一石破天惊的反问,更是直击要害。

她不是为谁表态,而是在主动定调,对内她要稳住蓝营路线,对外她要告诉美日别太把自己当家长。

对大陆,她释放出了恢复沟通的诚意,她这一招,简单、直接、有分量。



台海不是你们的棋盘

张荣恭带去的那句话,“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不是新鲜话,但在这个时间点说出来,意义完全不一样。

她不是为谁表态,而是在主动定调,对内她要稳住蓝营路线,对外她要告诉美日别太把自己当家长,对大陆,她释放出了恢复沟通的诚意。

郑丽文这一招,简单、直接、有分量,未来能不能成局,还要看她怎么走下一步,但这一步,已经走在其他人前面了。



从国民党在2024年大败后的重整背景,到民进党因经济民生下滑导致年轻人失望的“裂缝”,郑丽文精准地捕捉到了时代情绪的变化。

她做的,是在一片“抗中保台”的喧嚣中,发出了一种“关系存续优先于利益计较”的理性声音。

这声音,既是对历史的回应,也是对未来的开启,它试图构建一种新的可能,一种在台湾这片土地上,和平可以压倒对抗,沟通可以取代隔阂的可能。



“回家的路”,这句充满情感的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她为台湾规划的终极方向。

这条路的起点,就是沟通与信任,而她派张荣恭连夜带去的,正是开启这条路的钥匙。

她用一次清醒的选择,证明了在复杂的博弈中,回归本质有时才是最高级的策略。



未来,两岸能否重启沟通,国民党能否借势翻盘,都将取决于这条“高风险”之路能否走通。

但至少她迈出了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她告诉我们,在棋盘上,永远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按照别人的规则走,另一种,是拿起棋子,重新定义棋盘的边界。

郑丽文,选择了后者,这或许就是她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她没在别人的剧本里扮演角色,而是选择成为那个写剧本的人。



结语

她用一次清醒的选择,证明了在复杂的博弈中,回归本质有时才是最高级的策略。

未来,两岸能否重启沟通,国民党能否借势翻盘,都将取决于这条“高风险”之路能否走通。

你认为,在台海这个大棋局上,郑丽文的这步棋,是妙手还是险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黑鹰观军事 incentive-icons
黑鹰观军事
国之重器,一起追寻国家力量的脚步
66文章数 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