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有“重阳无雨一冬晴,重阳有雨一冬淋。”这个秋天,雨水极其的匮乏,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基本上没有看到怎么下雨,这也让秋燥变得更加的明显,很多的农作物,因为没有得到雨水的补给,也出现了死苗的一个情况,所以在这个时候,人们急切的需要一场秋雨,不仅仅是缓解秋燥,更多的还是希望,作物可以得到雨水的补给,从而扎稳根,在冬季的时候,也能抵御寒冬。
![]()
当然往长远一点来看,重阳节这天的天气,对于后续整个的冬季气温也都有一个预测作用,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重阳无雨一冬晴,重阳有雨一冬淋”,说的就是这个时候,天气是晴还是雨,会对整个冬天的冷暖,造成很大的一个影响。
![]()
民间老辈人经常会说“冬天冷不冷,就看重阳”,那么也就是说,如果这天是晴天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迎来一个暖冬,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备上厚厚的棉衣了,反之,如果是出现下雨天,则会出现寒冬的一个情况,那么就要准备好羽绒服这些了。
为啥冬天冷暖和重阳节存在关联呢?
从时间上来看的话,重阳节所属的位置,是在霜降还有立冬节气之间,这个时间节点,恰巧也是秋冬气候转换的一个关键“坐标”。
在这个时候,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热量日趋减少,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开始积蓄力量,并频繁南下。而南方的暖湿空气尚未完全撤退。因此,重阳节前后的天气状况,如同一个“晴雨表”,反映了当时大气环流的强弱与态势。
![]()
重阳节如果出现下雨的一个情况,往往意味着暖湿气流依然活跃,与南下的冷空气交锋激烈。这种态势一旦形成,便容易延续下去,导致整个冬季雨雪偏多。在冬天,降水多通常意味着下雪多,自然给人的感觉就是“湿冷”或“冷冬”。
如果重阳节这天是晴天,则表明冷空气势力尚弱,或者暖空气已呈强弩之末,大气环流相对稳定,预示着冬季可能降水偏少,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感觉上便是“晴冬”或“暖冬”。
![]()
为什么古人喜欢用重阳节来预测天气?甚至想提前知道冬天的冷暖?
这其实更多的和古代的农耕社会有关,在以前,可没有什么天气预报,所以人们只能是通过观察自然的一个规律,然后进行总结。
冬天的冷暖还有降雪的多少,它是晦直接关系到土壤的一个情况,从而影响到作物生长的,在这个时候,人们极度渴望想要知道,漫长冬季,是冷还是暖,更多的是对作物的一个担忧,要知道,在以前,没有粮食吃,那很有可能导致灾荒,影响到人们的一个生存。
![]()
所以重阳节作为秋收冬藏的最后一个重要节日,自然也就成为了人们观察和预测的一个最佳窗口,而且人们也迫切的想要知道提前知道冬天的冷暖。
今日是重阳节,天气比较的晴朗,那么按照其说法来看,今年可能是一个暖冬,那么大家要做好准备,尤其是家里种有作物的,要及时的灌溉,以免出现秋旱的情况,导致作物受灾
![]()
最后,笔者还是想多说一句,古人对于天气的预测,一般都是建立在相对稳定和局部的地理气候模式上,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也变得更加的复杂,所以重阳节这天,决定后续冬季冷暖,我们作为一个了解即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