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时候背历史朝代歌,几乎都听过那句顺口溜:“唐宋元明清”。
这五个朝代像五颗钉子一样,把中国古代史从公元七世纪钉到了清末民初,简单明了,朗朗上口。
那么中间那个存续了119年的金朝去哪了?难道是他“压根不配”上榜?
金朝北起黑龙江流域、南抵淮河秦岭一线,1127 年灭北宋后占据中原,成为与南宋并立的北方王朝,自己也玩了百年王朝,皇帝一个接一个换,制度一套套建。
![]()
按道理,这样的“正经朝代”不该被遗忘。但现实就是,它没能和“唐宋元明清”站一排,反倒成了“历史选秀”里的落选者。
今天,我们不是来给金朝“喊冤”的,而是想聊聊:它到底“输”在哪?为什么那句传了几百年的“唐宋元明清”里,就是没有它的位置?
正统这碗饭,并非你想吃就能吃
金朝其实很早就被写进了正史,元朝那会儿,官方修了《辽史》《金史》《宋史》三本书,明晃晃地把这三个王朝并列处理,意思是:你们都当过一段时间“老大”,我元朝接盘了,大家都是“历史传人”。
![]()
等到了明朝,朱元璋一上台,就把这套“大家一起玩”的说法给推了。他说,宋朝才是正统,金朝那是“僭位”,连资格都没有。
修《元史》时,他干脆把金朝的正统地位一削到底,直接踢出历史主线。
这事儿其实不光是朱元璋“看不惯”,而是背后有一整套文化逻辑。
在传统儒家观念里,谁是“中原”,谁是“正统”,讲究的是“华夷之辨”。你金朝是女真人起家,虽然也讲汉话、用汉制,但说到底,是“外来的”,不符合传统认同。
清朝面对这个问题秉持着双重考量,一方面,乾隆皇帝修缮了金皇陵,甚至还亲自下旨祭拜阿骨打,是为强化 “满族政权的历史合法性”;但另一方面,他又在《御批通鉴》中,照旧维持“尊宋贬金”的说法,以延续儒家文化主导的王朝传承脉络。
![]()
所以,从元朝“都能上桌”到明清“你别想来”,金朝的正统地位就这么被一步步挤出去了。
打个比方,历史这桌饭局,金朝一开始还坐着,结果后来被请出包间,说:对不起,座位不够,你得靠边。
民间传下来的是“戏”,不是“史”
除了官方史书,老百姓的嘴也决定了金朝的“历史温度”。
你看岳飞、秦桧、金兀术这些名字,哪个不耳熟?但再问一句:你能说出几个金朝皇帝吗?大多数人可能连阿骨打是谁都说不明白。
这就是民间记忆的力量,南宋那会儿,老百姓口口相传
![]()
”的故事,后来成了《说岳全传》《中兴演义》这种通俗小说的主线。
金朝在这些故事里,角色就一个字:坏。不是烧杀掠夺,就是谋权篡位,活脱脱一出“忠奸大戏”。
戏曲也没放过这个题材,明清时期的舞台上,岳飞、韩世忠轮番上演“抗金大义”,而金兀术、完颜亮这些人,则成了“标准反派”。
观众看得揪心,演员演得起劲,金朝就在这种“反派加工厂”里,越演越歪,最后彻底“黑化”。
更“狠”的是空间记忆,明朝人在北京房山,把金朝的皇陵改建成了岳飞庙,连金兀术的雕像都给做成跪着的,和秦桧、张俊并排跪着挨骂。
![]()
走到杭州岳王庙,也是“四人跪像”迎客,活脱脱一场“千古罪人展览”。
连成语都帮忙“定性”了,“直捣黄龙”,你一听就知道是岳飞的口号,目标就是打进金朝老巢。可你有没有听说过“直捣大都”“横扫沈阳”?没有。
元清入主中原后,类似的成语一个没留下,说明民间对他们没像对金朝那样“有情绪”。
所以金朝在老百姓心里,早就不是个正经朝代,而是“反面教材”。你说它要进“唐宋元明清”这种主线序列,难度就跟让秦桧进忠臣榜差不多。
历史排序,其实是现实需要
金朝到底干了什么,会让现代教材也对它“敬而远之”?这事儿得从“历史叙事”这个大课题说起。
![]()
现代中国的历史教育,讲求的是“大一统”。也就是说,咱们得有一条清晰的历史主线,说明中国是怎么一步步发展成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这就需要一套逻辑清晰、连贯性强的朝代框架。
唐宋元明清,一路讲下来,符合这个要求。
唐朝打下大一统基础,宋朝稳住文化传承,元朝实现民族融合,明清统治疆域广阔,最后过渡到现代国家建设,这条线顺下来,逻辑通畅,讲课也方便。
那金朝的问题在哪?它没能统一全国,主要控制的是北方。江南那些地儿,它没碰着。
而且,金朝跟南宋是并立的,你说它是“正统”,那南宋算啥?你要是把金朝塞进主线,历史逻辑就像电线打结,捋不顺了。
![]()
2006年教材改革时,其实有人想把辽金西夏这些王朝放进主线教学,说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但不到两年,这个改法就被撤了,说是“破坏历史连贯性”。换句话说,金朝不是不重要,而是它的存在方式不太“配合”现在这种“顺着讲”的方法。
国际上日本学界有个“征服王朝说”,说金元清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外来征服者。
听起来有点说法,但这套说法在中国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我们讲的是“中华民族一家亲”,不是“各家分开算”。
所以,金朝之所以被排除在“唐宋元明清”之外,不是因为它“差”,而是因为它“不合拍”。不合拍的,不只是历史线索,还有现实需要。
![]()
历史的排序,不是盖棺定论
金朝有没有做过大事?当然有。它打败辽国,灭掉北宋,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体系,甚至还用汉语修史、建学校、行科举。
它对中国北方的治理留下了很深的痕迹,尤其是在今天的东北地区,金朝遗迹遍地都是。
问题在于,它的“身份标签”太复杂。既不是完全的“中原王朝”,也不是彻底的“外来政权”。
在历史认知的排序系统里,它有点像夹在主线与支线之间的“边缘人”,存在感很强,但位置很尴尬。
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金朝的“历史待遇”也在悄悄改变。2020年出版的《全金诗》,收录了金代诗人作品上万首,学术界对它的兴趣越来越浓。
![]()
就连一些地方博物馆,也开始做金朝专题展,让公众重新认识这个朝代。
金朝没有进“唐宋元明清”,就是因为它不在当时需要的那条叙述线上。但这不妨碍它曾经辉煌过,治理过,留下过。
也许哪天,我们重新排这段历史顺序,金朝也能找回它的位置。讲好历史,不是为了排座,而是为了看清来路。
参考来源:
从正史修撰看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光明日报.2021-08-23
清朝皇帝是如何看待金朝的?.澎湃新闻.2022-04-07
《辽夏金元史》:中原向心力始终是冲突与交融的关键.北京日报.2023-11-07
元好问和金代“功名社会”.王锦萍/著 陆骐、刘云军/译.2023-10-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