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的顿巴斯战场上,在俄军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后,俄罗斯部队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在部分战区,阵亡的外国雇佣兵数量显著超过乌克兰正规军士兵。
据俄方消息人士透露,在康斯坦丁诺夫卡等关键区域的战场遗体统计中,外籍人员比例可能高达60%,其中包括大量非裔美国人、拉丁裔士兵,以及来自哥伦比亚、法国、波兰等国的退役军人和职业雇佣兵,而这一发现,直接指向乌军兵源枯竭的残酷现实。
![]()
乌克兰兵源危机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2025年10月24日发布的战报,过去一周内,乌军在顿涅茨克方向损失10935人,其中东部集团军作战区域消灭3600人,西部集团军消灭1600人。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康斯坦丁诺夫卡战役中,俄军统计的阵亡人员中,外籍雇佣兵占比达62%,远超乌克兰本土士兵。
这一比例在2025年8月的红军城战役中已现端倪,当时俄军在清理战场时,曾从地下坑道俘获47名波兰与罗马尼亚籍武装人员,其携带的北约制式武器与身份证明,成为北约成员国军事介入的直接证据。
![]()
乌克兰的外籍雇佣兵问题早已不是秘密,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方面持续面临兵源紧张的困境。
长期作战导致兵员损耗巨大,国内适龄男性大量外流,征兵压力日益加剧,为填补前线空缺,乌方不得不扩大对外籍人员的招募规模。
这些外籍战斗人员多以高额薪酬为动机,被纳入乌军作战体系,执行高风险的前线任务,包括侦察、狙击、突击防御等,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2万名来自50多个国家的外籍人员参与乌军作战行动。
![]()
然而其实际战斗力与持久性受到严重质疑,雇佣兵普遍缺乏对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忠诚,作战动机以金钱为主,一旦战场形势恶化或补给中断,极易出现溃散、投降或撤离的情况。
此外,由于语言障碍、指挥体系不统一以及战术协同困难,其整体作战效能远低于正规部队。
据俄新社2024年3月统计,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已有13387名外籍人员进入乌克兰,其中5962人被俄军消灭,波兰以2960人参与、1497人阵亡的数字居首,格鲁吉亚、美国紧随其后。
![]()
而2025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拉丁美洲国家成为新的兵源地,哥伦比亚、巴西等国的失业青年因月薪高达3400美元的诱惑涌入战场,占当前乌军外籍雇佣兵总数的40%。
这些人员普遍缺乏军事训练,在俄军无人机与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下,生存率急剧下降,许多雇佣兵在抵达战场后数周内即伤亡或被俘,成为这场战争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西方军事援助的延迟与不确定性加剧,雇佣兵的后勤保障日益恶化,弹药短缺、医疗支援不足、前线补给困难等问题频发,使其生存环境愈发恶劣。
![]()
雇佣兵体系的结构性崩溃
外籍雇佣兵的困境在战术层面暴露无遗,2025年3月,库尔斯克州苏加贾密林中的一场歼灭战,成为这种脆弱性的典型注脚。
约100名乌军残部与外籍雇佣兵试图夜间突围,却因俄军红外无人机的全程追踪,被火箭炮与自杀式无人机组成的火力网覆盖。
3小时激战后,阵亡者多为手臂缠绕黄色胶带的外籍人员,包括十余名美国与南美作战人员,最后一名雇佣兵甚至选择引爆炸弹自杀,以拒绝被俘。
![]()
这种极端行为背后,是乌军指挥体系的系统性失效,多名被俘雇佣兵透露,乌军对他们的行动协调近乎“放任自流”。
在顿巴斯的一次进攻中,外籍突击队因缺乏无人机侦察与炮兵掩护,在俄军机枪火力下伤亡过半,在哈尔科夫的侦察任务中,一支外籍特种小队因得不到支援几近全灭,乌军甚至试图秘密转移尸体掩盖失误。
更严峻的是,随着俄军在2025年夏季广泛使用FAB-3000滑翔制导炸弹(射程70公里、精度10米),乌军防空体系崩溃,外籍雇佣兵被迫暴露在无掩护的开阔地带,成为精确打击的首要目标。
![]()
外籍雇佣兵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其与北约军事介入的模糊界限,2025年8月,红军城北部坑道中发现的波兰与罗马尼亚籍武装人员,引发国际舆论震动。
波兰政府虽否认官方参与,但承认“部分公民可能以雇佣兵身份参战”,罗马尼亚则保持沉默,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指控更将矛盾升级。
他公开点名中国、巴基斯坦等国向俄军输送雇佣兵,却遭相关国家坚决否认,事实上,乌克兰自身的外籍雇佣兵数量远超俄罗斯,这种“双重标准”暴露出其舆论战的困境。
![]()
北约的灰色介入在装备层面更为明显,尽管美国数月来协助乌军远程袭击俄能源设施,并引发俄方对“战斧”导弹的关切,但地面战场的外籍人员构成更直接反映干预程度。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025年9月披露,前往乌克兰的英国雇佣兵死亡率达20%,约1000人阵亡。
这些退役军人原以为能凭借经验主导战场,却发现俄军无人机与情报网构建的火力网远超中东战场,在阿富汗与伊拉克,他们面对的是装备简陋的民兵,而在乌克兰,他们遭遇的是体系化作战的正规军。
![]()
战争经济的双重绞杀
外籍雇佣兵的涌入,本质是乌克兰战争经济崩溃的产物,为填补兵源缺口,基辅当局将月薪提升至3400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员)至3500美元(高级雇佣兵),但这种“金钱换命”的模式难以为继。
乌议会2025年8月通过新法律,允许18至22岁青年自由离境,被解读为“筛查潜在兵源”的间接手段。
![]()
同时,俄军通过“天竺葵”无人机对乌能源设施的饱和打击(8月单月袭击10座炼油厂,致日均减产110万桶),导致乌国内汽油短缺、物价飞涨,进一步削弱征兵能力。
俄罗斯同样承受经济压力,能源供应受限使南部与远东地区汽油零售价上涨13%,卢布汇率持续走低,但相较于乌克兰的兵源与经济双重崩溃,俄军仍掌握战略主动权。
安理会2025年7月就雇佣兵问题召开的紧急会议无果而终,凸显国际社会对这场代理人战争的无力干预。
![]()
外籍雇佣兵的命运,折射出大国博弈的残酷逻辑,美国国会在2025年8月就追加援乌预算爆发争论,白宫提出“乌克兰必须部分自筹武器资金”,暴露援助上限,德国、法国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欧洲政坛军援议题陷入分裂。
而俄罗斯通过展示外籍雇佣兵阵亡数据,持续向西方施压,在10月的谈判中,俄方代表团特意将战场照片与阵亡名单作为附件提交,要求北约停止“借尸还魂”的干预策略。
![]()
结语
这场由雇佣兵搅动的战争,早已超越军事范畴,随着冲突持续,战争的全球化特征将进一步加深,无论是军火商的订单激增,还是无人机技术的战场迭代,都表明这场战争正在重塑现代战争的形态。
而那些在异国土地上倒下的外籍身影,将成为这个时代最沉重的注脚,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只有无尽的代价,当雇佣兵的遗体被运回万里之外的故乡之时,人们或许才会更深刻地意识到:和平,才是最值得守护的底线。
![]()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