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巴赫穆特“绞肉机”战场,在红军城又重演了。
![]()
从2022年2月开始的俄乌战争,俄军一共上演了四场“绞肉机”作战。
第一场是马里乌波尔之战。乌军具有典型纳粹主义特征的“亚速团”被全歼,加上其他部队,乌军被歼灭大约1.5万人,4000多人投降。
第二场是巴赫穆特之战。俄军在长达一年的作战中,在三面包围了巴赫穆特的情况下,使用20倍于乌军的远程火力狂轰滥炸整整一年,却不采取大规模的攻城行动。
而是利用泽连斯基必须赢得这场“政治和外交战”的迫切心里,引诱乌军远远不断地增援。最终造成了乌军10个旅完全丧失战斗力或被整建制消灭。阵亡近6万人,失踪和受伤大约8.5万人,还有6500名雇佣兵被消灭。
此战导致了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与总统泽连斯基的巨大矛盾,也导致了泽连斯基政治地位危机,深怕被政变推翻的他,将总司令扎卢日内解职后派往英国当大使。
![]()
第三场是库尔斯克之战。泽连斯基为了逆转战争局面,试图闪击并夺取库尔斯克核电站,以炸毁核电站为筹码,逼迫俄罗斯撤军。
哪想到,面对突入的乌军,俄军完全可以使用航空兵等军兵种通过狂轰滥炸,在半个月甚至更短时间里将其全歼。但是,俄军再一次上演了“口袋战术”,用不紧不慢的消耗战,让突入的乌军退不回去,引诱乌军源源不断进行添油式增援,把库尔斯克变成了一个吸引消耗乌军的“黑洞之战”。
这一战役,美西方援助乌克兰的大部分坦克、装甲战车、防空系统等等8000多的重型装备被摧毁,乌军15个建制旅被全歼,伤亡人数至少12万。
![]()
第四场,则是正在进入尾声的红军城战役了。
俄军前期的战法是炮火的远程打击,而后期战法则变成了无人机为主。
面对三面被围的红军城,俄军还是故伎重演,继续上演了“绞肉机”战法。还是利用泽连斯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死守”的“政治需要”,留着一条口子不收口,吸引乌军源源不断增援,并不断攻击增援路线,给乌军造成了开战以来最惨重的伤亡之战。
![]()
根据乌克兰媒体近期的复盘,从7月初开始,在城郊稳定了前沿阵地的俄军,用光纤无人机从空中控制了红军城的所有出入通道。乌方统计还显示,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周边投入的滑翔炸弹占到全战线用量的一半以上,被这种炸弹击中将尸骨无存。
由于红军城三面被围,而俄军使用无人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转入巨大的优势局面。乌克兰媒体报道称,俄军现在使用的无人机数量已经的乌军的四倍以上。毕竟,乌克兰处于全境被打击的状态,生产大部瘫痪。而俄罗斯全境相对安全得多,生产能力比战前增长了两倍。
![]()
问题在于,相比于得不到轮换的乌军,俄军有充足的兵力和后勤保障。
根据乌军方的说法,红军城战场上,俄乌的兵力比在10:1到8:1。这就意味着,乌军处于被包围的困境。大量的零散兵员投降不说,还出现了多次的成建制投降。俄军俘虏的乌军军官当中有营长一级军官,足以说明问题。
有投降士兵对俄军说,他们被指挥官抛弃,已经7天没有吃饭了。这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因为红军城的今天,不是三面被围,而是只剩下了一个很狭窄的口子,里面的乌军逃不掉,外面的增援进不来了。泽连斯基下达“不惜一切代价”的死守命令,最终必然还是损失大量兵力之后的失守。
![]()
看看这四场重大战役,乌军全部失败不说,主要是损失太过惨重。这一切,主要是泽连斯基根本不懂军事,却喜欢插手战场指挥。面对强敌,他根本不懂我们的毛教员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但凡大一点的城镇,他都会当成“政治战”、“面子战”和“总统职位保卫战”,都要求“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住”。
问题是,战场上谁不想胜利?但必须根据实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才行。喜剧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哪里会懂这些?这才是乌克兰最大的悲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