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域漫游”展览现场精彩30秒
2025年10月24日14时,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分展区——“智域漫游 静安市北未来城市公共艺术现场”在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正式启幕。本次展览由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承办,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负责策展,金江波担任学术主持,张承龙担任策展人,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2月24日。
01 主题核心:
量子时代,艺术如何
为智慧城市赋予温度?

![]()
这是一项有关未来城市关系的公共实验。展览直面当代城市的核心议题:追求效率的智慧化发展进程中,怎样守护城市文化的脉络?在技术所创造的无限连接里,如何规避新的隔阂产生?诚邀您一起重新界定自身与城市的关系,共同探寻一种立足于地方、着眼于未来的城市文化全新范式。
何为“智域漫游”?:
●智域:是数据驱动的城市治理系统,亦是技术对人类感知的拓展。
●漫游:是无预设路径的探索,既是身体的游历,也是意识在数据流中的漂移。
![]()
科技与艺术交融:重新定义城市公共性
“智域漫游”以“智域”为技术语境、“漫游”为行动哲学,构建了一场融合科技、艺术与城市记忆的公共艺术实践。“智域”既指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城市系统,也隐喻技术对人类感知的拓展;而“漫游”则强调无预设的探索,既是物理空间的穿行,也是数据流中的意识漂移。本次展览更以“量子城市”为背景,探讨城市空间在技术与记忆叠加下的多重可能性。在量子思维中,城市不仅是物理存在,更是记忆、感知与未来想象相互纠缠的场域,艺术在此成为联结的媒介。
历史记忆的数字化转译——老厂房的肌理由算法重生,成为可对话、可共情的动态现场;
市民行为的创造性反馈——您与作品的每一次互动,都在为这场城市实验注入生命的变量;
城市议题的审美化提案——艺术以柔性介入,激发高密度城市中的新感知与对话。
02 展区地图:
三大板块,构建
可漫游城市实验场

![]()
展区介绍: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
2025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分展区,落地于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作为融合老工业厂房肌理与未来科创产业的“城市样本”。该区域地处南北高架与中环交汇的“黄金十字路口”,着重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以推动城市的智能化更新。园区内留存工业风貌的同时融入现代建筑群,构建起兼具人文温度与独特辨识度的产业综合体。
![]()
展览以“量子城市”为背景,探讨城市空间在技术与记忆叠加下的多重可能性。在量子思维中,城市不仅是物理存在,更是记忆、感知与未来想象相互纠缠的场域,艺术在此成为联结的媒介。通过策展,营造出一个开放的“城市实验场”,三大板块联动,构建出一幅可感知、可参与、可漫游的未来城市图景。
本次静安展区与喜马拉雅达成深度合作,双方以声音作为媒介开展合作,将线上内容与线下展览进行了紧密结合。喜马拉雅为本次展览提供了全方位的线上支持,所有展区的作品均将通过其云平台进行传播与演绎。 也可以说,漫游的最终章,在喜马拉雅总部大楼旁,观众将迎来一个充满回响的终点。全球采集的声音数据流,经过聚焦于本地的算法提纯,被转化为一件根植于静安土壤的艺术作品。生动诠释展览的深层追求:在技术全球化的时代,如何让数字文明滋养而非湮没独特的地方个性。
三大展区全景导览
![]()
橙色标识:公共装置
粉色标识:插画空间
绿色标识:城市家具
A区|中庭天光展示廊带:插画艺术互动区
关键词:视觉叙事与城市感知
这里是一条洋溢着生机的视觉叙事长廊。引入由中国文联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文联、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插画100人才培养计划”,以“静安市北科创生态”为场景,促使青年插画师走进市北工业遗产空间,与趣味互动城市家具相结合,构建出可供观赏、休憩、参与的开放性空间。
B区|悬吊空间展示廊带:漫游装置实验场
关键词:艺术与科技的沉浸式共振
这里是核心启幕地与主展场,此处集中展示了融合数据、声音与互动科技的装置作品,科技在此不仅是工具,更是与公众对话的核心媒介。
C区|悬吊空间左侧草坪:参与式艺术现场
关键词:社群共创与公共美育
这里是灵感迸发的共创乐园。在户外展示多组适于互动、具有趣味性的中小型户外艺术装置。与「磁力画」磁测绘影——隐形场域实验、「化学装置」晶谱置换——复分解晶景实验室等活动,引导访客成为城市故事的共创者。
公共装置类
![]()
《七步的叠态》 周子正
徜徉于弹窗编码之河,与自然的水流相互映照。在“一花一世界”的镜观中,参与者得以体验由物质向意识、由单一现实向多重维度的生成与回返。
![]()
《Space O 奇异空间 2021》 朱佩鸿、赵一霖
空间并非是固定的,而是一个不断生成的生命过程。作品造型不再被设定为静止的终点,而是在能量流动、光影与色彩的交织、结构与材料的变化中,生长出一种自我生成的生命状态。
![]()
《管见之荡·循环新生》 张则逸
创作来自上海工业遗存与生态治理为背景,通过钢铁管道与天然竹筒的嵌合结构,形成工业与自然、历史与未来的视觉对话,隐喻城市更新中的共生可能。当观众荡起秋千,便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以身体动能触发对生态循环的想象。
![]()
《共襄美好》&《梦蝶与城憬》 黄活琳
基于数字化参数设计的绝对理性秩序构造方式,表达现实理性与梦想的感性交织,数字智能与人文艺术因碰撞而交融,城市因艺术生发而包容。
![]()
《风的预言》 潮汐共和
延续了风筝作为"人与神链接的脐带"这一民间信俗文化内核,却将祈愿的对象转向了技术文明的轮回(“新生-升空”和“淘汰-陨落”)。邀请观众重新审视数字化生存状态下,人类与技术和生态之间那份遗落的、充盈着灵性的原始感应。
![]()
《申城叠影》 罗曼 从戎 梁家罗
可折叠的屏风造型,隐喻公共空间的流动性与生长性,思考信息生成的过程中符号性图像引发的多重变革与扩张,在重复性的图像语言中体会历史与未来、真实与想象之间的多重叠加。
![]()
《176CM·结绳记事》 李琰
以古老的结绳记事为创作原点,将个人情感进行创新性表达。176厘米,并非仅仅是作者的身高数值,更象征着独特个体在世界中的存在维度。
新媒体交互类
![]()
《申兰序语》 于思沂 李歆阳 陈悦然 张妍
以金属框架(老厂房隐喻,城市 “骨骼”)为支撑,白玉兰(自然灵魂,城市 “呼吸”)穿插屏幕缝隙,意在为观众营造一个诗意的喘息之所,缓解都市的焦虑,感受自然与城市的呼吸共生。
![]()
《朝夕物语》 邓皓暄、张博晟
开启一场有关上海记忆与个体情绪的双向交流。在这里,人的思绪将作为探索的工具,借助它你的脑电波会唤醒处于沉睡状态的上海影像。
![]()
《在此生长》 戚子茜 郑璇烨 吕奕瑶 田昕雨 曹瑛格
以上海静安区的老工业厂房遗迹为原点,将观众的身体性参与转化为一场关于城市演变的数字叙事。构建一个连接历史与未来、实体与虚拟的对话场域,探寻工业文明遗产在智能城市新语境下的价值转译。
![]()
《阈限》 曾墨林
玩家置身于生态全面崩坏的平行时空,开启一场躲避未知怪物追猎的逃亡之旅,目标直指地标东方明珠塔。这场虚拟阈限体验,旨在唤醒人类对命运与生态共生的现实反思。
![]()
《虚腔》 李奥文
巧妙融合了静安市北的工业遗产与未来科创想象。外层锈蚀的金属骨架,呼应着老厂房的记忆;而内部脉动的光纤,则象征着数据化的未来。背景影像将从斑驳的老工厂,您将穿行于此,亲身感受一部从工业记忆到数字未来的身体性演变史诗。
![]()
《虚像、风、流动的诗》 吴佳霓、王熙雅
作品展现了一个“进入、纠缠、反向凝视、回归”的完整叙事。在这里,观察不再是单向的,而是您与城市环境之间一场深刻的互塑与共生。
![]()
《锈蓝》 丁翊涵、郭亚轩
谁在叩问着我们:在城市的狂飙与生态的守护之间,那条可持续的动态平衡之路,究竟在何方?这不仅关乎一座城,更是人类共同的世纪之问。
![]()
《终焉回响》 吴语冰
火星的虚假繁荣、月球的逃亡废墟、地球的黑色现实三段时空叙事揭示技术无法替代生态根基。观众将在沉浸中直面文明存续的命题,理解生态保护不是选择,而是唯一出路。
插画空间
![]()
《绿毛水怪》 饶恬睿
月亮是一段隐喻,所有的本体都是你。月亮是喻体,本体是相互吸引的孤独灵魂。
![]()
《魔法师的帽子去哪了?》 张楠
这是一本游戏书。魔法师有一顶魔法帽,这个帽子拥有千万种魔法,不可估测的能量——但被一只小黑猫偷走了。魔法师非常着急,和他聪明的猫头鹰使者一起,一路上寻找着黑猫的蛛丝马迹。
![]()
《大小勇敢家》 何盈莹
这段关于勇气与认知的故事,成为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可邂逅、可共鸣的公共艺术,构筑一场穿梭于真实与想象、个体与城市之间的视觉对话。
![]()
《星图稚梦》 朱涵璞
记录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细微烦恼,达成自我情感的抒发并引发公众的共鸣。向观众作出提醒:且从容以待,花朵总会绽放在出人意料之地。
![]()
《山海经·西次三经》 褚心语
以扁平化线条重构《山海经》异兽,注入当代气息。神兽游走于静安城市空间,呈现传统与现代的视觉交流。
![]()
《夏日漫游指南》 夏雨虹
夏夜虫鸣就会想起童年温柔的夜,这一系列作品以都市街角公园为背景,生动展现了孩子们晚饭后相约嬉戏的日常片段。
![]()
《A light in the attic》 姚艾君
一个和画面有情节互动的小老鼠装置,它正好看着门外的猫咪,身体呈现一种恐惧退缩的姿态。墙面上有个LED灯的小“蜡烛台”装置,对应照在门洞的位置——小老鼠被照亮。画面中呈现它的生活正在被打扰。
![]()
《巴塞尔艺术展》 王洋
画布上的426个身影,皆是这场展览中真实的参与者;我从艺术家构筑的精神世界汲取养分,在艺术与人群的交汇处,编织他们的联结。
![]()
《我丢失了我的脑袋》 沈文娇(弥久)
故事聚焦一个在符号化社会中迷失身份的女孩,她踏上重构自我主体的旅程——通过挣脱社会赋予的'无脑'标签,唤醒观众对个体完整性及存在本质的反思。
![]()
《纯真之歌》
纸张折叠,繁茂森林,叶片脉络清晰可见,花朵微微绽放,似在随风轻舞;精致的火车穿梭其间,车头冒出缕缕白烟,仿佛正载着童年的奇思妙想疾驰。
![]()
《静安之光》王斌
旨在描绘科创与人文交织的园区图景。多元场景的融合也暗含园区对创新生态的打造,是科技智慧与人文温度的共生之地。
城市家具
![]()
《鼓点》 杨静楠
以波点与圆球营造轻松视觉节奏,成为城市中鼓励驻足与互动的节奏地标。
![]()
《云朵回廊》 杨静楠
柔和的形态与色彩构筑如云般舒适的休憩空间,观众入座其间,收获一段置身童话云端的轻盈时光。
![]()
《生日快乐》 杨静楠
整体设计无繁杂装饰,以简洁的花朵形态、柔和的色彩搭配传递核心风格,坐于其上时,仿佛被一份温柔的祝福包裹。
![]()
《纸杯蛋糕》 杨静楠
作品以“纸杯蛋糕”为灵感,色彩从内层浅紫向外层浅青自然过渡,渐变柔和且层次分明。圆柱与圆环边缘均打磨出圆润弧度,摒弃生硬线条,既强化了可爱有趣的风格,又确保坐憩时触感温和舒适。
展览现场
![]()
![]()
![]()
![]()
![]()
![]()
![]()
![]()
03 “1+5+N”参与式活动预告:
从观众
到共创者的旅程

![]()
我们构建了
以“1+5+N”静安“云数智链”
特色科普展示品牌,
将艺术体验贯穿始终。
“1”:与喜马拉雅的深度联动,共创声音景观。
“5”:联动市北高新5大科技展示馆,打破艺术与科技的边界。
“N”:贯穿展期的N场创新美育活动。
精选活动预告
「磁力画」磁测绘影——隐形场域实验
以丙烯为底、磁流铁粉为墨,手持磁铁作笔,观察磁力线如何瞬间牵引颜料形成流动山脊。
「化学装置」晶谱置换——复分解晶景实验室
迅速聚焦酸碱胶化,把刚生成的晶体微粒、色素和植物碎片一起“冻结”在三维网状硅凝胶内部,形成半透“试管膜包”。
智域漫游——静安市北未来城市公共艺术现场
展览时间:2025年10月24日 - 2025年12月24日
展览地点: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
主办单位:静安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静安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协办单位: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
策展单位: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PACC)
学术主持:金江波
策 展 人:张承龙
策展助理:江函、朱敏慧、梁君兰
视觉设计:章畅、王天鹏
“智慧城市最宝贵的算力,
是人性温度对记忆的守护。
‘城市更新’并非用科技覆盖历史,
而是以在地性为起点,
将人的故事编织进时空流动的肌理。”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内容审核:张承龙
责任编辑:逄继青
图文排版:朱敏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