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省教育厅发布《云南省中小学校服家长市场化采购工作指南(试行)》及《云南省中小学校服学校统一采购工作指南》,明确校服采购需充分尊重家长意愿,每种款式不超过1套。
![]()
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校需严格依照《校服采购工作指南》的规定,规范中小学的校服采购工作。在是否选用校服的问题上,必须充分尊重家长的意愿。校服选用模式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既可采用学校统一采购的方式,也可由家长通过市场化途径进行采购。校服产品必须严格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教育和市场监管等部门需加强对校服质量的监管以及对采购过程的监督。
![]()
家长:“经过家长的同意,校服是我满意且我同意订购的,这感觉还是挺好的。”
![]()
通知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校服统一采购需实行“每款限购一套”的刚性约束。在质量管控方面,学校在验收校服时应进行随机抽样留样(每批次每款式至少留存1套),留样需保存至校服使用周期结束后1年。同时,鼓励实行“双送检”制度,且检验费用不得向家长收取。
![]()
家长:“一套冬服加一套夏服就足够了。”
记者:“肯定是够了,对不对?”
家长:“对对对,够了。”
家长:“这肯定对校服的质量、安全,包括学生的穿着安全都有保障,肯定是好事。”
![]()
据了解,目前各学校执行的校方采购方法与通知要求相差不大,但此次下发的通知要求更为严格。
![]()
官渡区第五中学副校长 张利华:“其实我们原来学校也在强调一套校服的规定,昆明市对学校的开学检查中,很多学校都在执行订一套校服的方案,且需征求家长意见,只有三分之二的家长同意才能启动校服征订程序。”
![]()
张利华认为,校服实行“双送检”制度,使得责任落实更为严格,这是一件利好的事情。
官渡区第五中学副校长 张利华:“作为学校方,我们也要对校服的材质进行严格把关,并且还要再次送检,这是新的变化。总体上说,这都体现了一点,即对家长和学生权益的保护。”
![]()
说到校服
您还记得自己的校服
是什么样的吗?
您知道从前的校服又是怎样的吗?

这是95后B站百大UP主朵朵花林在视频中,考究地演绎校服百年变迁和古代妆发,力图还原并再次演绎。她的视频让中国校服和中国风火“出圈”!
![]()
校服,不仅仅是服装,也是流动的校园文化符号,更是时代的更迭与文化的传承。近代校服,可追溯至1910年代,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也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风貌。
![]()
40年代末,随着时代的变迁,校服风格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以往拘谨的款式逐渐被打破,相对宽松的运动款开始崭露头角。1940至1950年代,宽松运动款校服及红领巾成为时尚特征。这一时期,校服不仅仅是上课读书时的穿着,更是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统一标识。
![]()
60年代至70年代初,类似军装的绿色服装在学生中大受欢迎。
![]()
到了70年代,白衬衫配蓝裤子的组合逐渐崭露头角。
![]()
80年代,改良的海军服和90年代的运动校服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
90年代,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纷纷穿上了宽大的运动服,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光。这种校服虽然配色单一,尺码宽松,甚至不分男女,但却以结实耐脏、易干的特点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
进入21世纪,单一的运动校服已难以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于是,学院风等多元化风格的校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它们不仅外观美观,更注重穿着的舒适度。
![]()
而对于位于西南的云贵川学子而言,校服在早前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
记者:“您上小学是什么时候?”
谢师傅(81岁):“一九五几年。”
记者:“那会儿有校服吗?”
谢师傅(81岁):“没有,整个全国都没什么校服,我们就是穿自己家里的,有什么就穿什么。六十年代初就是上军校去了,就穿制服了,军服了。”
![]()
记者:“当年您的校服和这个差不多,是吧?“
余阿姨(60岁):“嗯,差不都,只是黑色的。我现在六十岁了,穿着这个校服就像回到了二十岁的感觉。”
![]()
王先生(40岁):“旁边有线条的运动服,很简单,直到现在我都比较爱穿运动服。”
陈先生(36岁):“衬衣、外套是藏青色,裤子也是藏青色。”
记者:“像一套西装一样?”
陈先生(36岁):“对对对,一下子就想到活力的时候、热血的时候。”
![]()
每每谈起校服,大家都充满了回忆和感慨。而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正在校园里的年轻人们,更在意当下,让人有些忍俊不禁。
小左(19岁):“我个人对款式不太注意,比较注重实用性,希望长一点不容易透风。”
![]()
喻同学(小学二年级):“(校服是)绿色的."
记者:“觉得校服好看吗?”
喻同学(小学二年级):“不好看。”
记者:“喜欢穿校服吗?”
喻同学(小学二年级):“不喜欢。”
![]()
时代的更迭见证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崛起。如今,校服已经是学生身份的标志性象征,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时代精神。
![]()
记者:“校服是大家对于学生时代的青春回忆,缝在针脚里的不仅是布料,更是行走的文化课本。当学生们穿上校服去到校园,家长们参与到选型的讨论中,校服不再是一套服饰,更是链接过去与未来、个体与集体的文化纽带。”
来源:8099999《街头巷尾》
编辑:潘华梅
编审:林帅超
终审:赵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