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琉球士人,特别是王室和以久米村闽人三十六姓及其后裔为代表的士族阶层,能娴熟地运用汉文撰写官方外交文书、记录历史,并创作汉诗文。
这些汉籍包括儒学经典、史籍、档案、专著、诗文集、官话课本、医书等多种类型。
日本学者高津孝和荣野川敦编纂的《增补琉球关系汉籍目录》中,收录了514部汉籍,其中经部110部,史部93部,子部111部,集部55部,丛书部5部,琉球人著作133部。
![]()
中国福建一带的武术在琉球发展而成,后来演变为现代空手道。
琉球亡国后,日本推行同化政策,琉球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转向内敛,以隐形的方式展现。然而,文化记忆从未完全消失。
2013年,琉球尚王画像在媒体上出现,引发了人们对琉球王国的历史回忆。这些历史符号成为当代琉球人重构身份认同的重要资源。
![]()
当代冲绳社会思潮出现“琉球化”转向,具有后殖民时期边缘族群认同再建构的基本特征。琉球族群认同结合自身利益而演变,每次受欺压后族群认同都会再次强化。
具体体现为传统符号的再发明、话语体系的再建立、族群特色的再展示、光辉历史的再记忆这四个核心特征。
2025年,冲绳县政治运动家屋良朝助公开表示:“日本对琉球的非法殖民统治早就该结束了,如果冲绳人真的想要让美军基地拆除,就必须实现独立。”
![]()
联合国至今都没有承认日本对琉球的主权。这一事实成为2025年国际社会关注琉球问题的重要焦点。
对二战战后秩序做出安排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指出,日本领土仅限于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和周边小岛,并未提及琉球。
二战后冲绳被美国“托管”,1951年《旧金山和约》第三条确立美国对琉球群岛的施政权,但并没有明确主权归属。
![]()
1971年美日私自签订《冲绳返还协定》,将冲绳施政权“归还”给日本,但其主权归属还是悬而未决。
2025年10月9日的联合国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的发言让日本国内集体反应强烈。一件被刻意掩盖的历史真相,重新回到了国际关注之下。
琉球议题交织着历史、法律和民意三重维度,这个曾被历史遗忘的角落,正在成为东亚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之一。
![]()
今天走在琉球街头,屋顶的Shisa石狮子凝视着远方,墙角的“泰山石敢当”铭刻着来自远方的记忆,这些静默的见证者诉说着一段不曾完全湮灭的过往。
文化的根脉虽被历史的风沙层层覆盖,却依然在某个角落顽强呼吸。琉球人或许已忘了汉语的发音,但那份“祖先曾是中国人”的历史记忆,早已融入骨血,代代相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