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楠正经聊清史之嘉道中衰中的广东海防与水师(十二)一筹莫展,故技重施(1)严守海岸
嘉庆十四年(1809),百龄上任两广总督,初时仍然实行攻剿政策,最终还是重新使用招抚,成功平定海盗。相对前两位总督,百龄有较多海防经验,但面对的形势更恶劣。当时海盗势力已经发展至顶峰,拥有1800艘船只,武力优势更明显,而广东海防则因为福建、浙江两省水师北返,又再面对战船短缺的问题。在澳门事件后,广东巡抚韩崶(1758-1834)曾经上奏中央,总结此前的海防政策,认为应该重新实行招抚,然而嘉庆帝仍然相信坚守口岸,断绝物资供应,就可以令海盗势力逐渐衰弱,对建议置之不理。所以在百龄上任初期,都是加强封锁海岸,切断日用物资流出,将攻击目标锁定在最强的张保和鸟石二两帮。
严守海岸
针对海盗向中路推进的趋势,百龄首先加强珠江口防卫,整顿澳门、虎门及崖门的防务。百龄首先加强对澳门的防守,提升前山寨规格,设立专营防守。其次,百龄又改善虎门防务,在新涌山兴建炮台一座,又计划在蕉门安装两排长2丈以上的木椿,沉塞装石旧船于水底,防止被海盗偷渡。最后,百龄又在中路兴建12座炮台,再按形势缓急,将炮台分为最要和次要两级,前者派兵100-200名防守,后者则派数十名驻守。海盗于同年底,屡次在珠江口附近与水师交战,甚至大举扑岸抢夺粮食。加强中路防守,绝对符合当时形势,部分措施更被后人参考,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加强虎门防务时,就特别注意蕉门的防守。
此外,百龄又加强巡防西路。其中雷州府遂溪县东海,遥对海盗基地广州湾,战略价值不言而喻,所以他派米艇20艘专责巡防东海,20艘在西路洋面往来策应。但从日后的战事来看,西路巡防的效果并不明显,海盗后方不但未受骚扰,更多中路连番发动攻势。
及后,百龄再借助民间力量,改善内河及沿海市镇的防务。由于米艇修造需时,而东西两路水师又有防堵任务难以支援,所以百龄雇用大量民船,协助广东水师,同时减少海盗利用渔民的可能。他雇用大型红单盐船40余艘及拖风大船50余艘,交提督孙全谋统领出洋巡防。然后,以小型红单盐船150艘加强巡防中路的内河,再雇用红绿头船及白艚大船,堵御中、西路的重要海口。他还分派官员至沿海各村镇会同地方官,劝喻绅士行办团练,更允许兴造炮械,加强地方防守,并烧毁沿海居民于外岛搭建的草寮。
然而,这些措施未能阻止海盗推进。嘉庆十四年(1809)五月至十月间,海盗因为封锁政策的实行,扑向内地疯狂抢夺物资,百龄再次调动陆路防兵3000名,驻守沿海各处要隘、炮台、市镇及村庄,甚至出动广州八旗驻防凤岗及飞调黄飞鹏回援。当时,中路成为海盗与水师交战最频繁的地区,百龄虽然不断增兵,但海盗攻入内河时,还是造成极大杀伤。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