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元本梅花字字香 元本梅花百咏 清汲古阁影宋本梅花衲》
编著者:(元)郭豫亨 (元)韦珪
(宋)李龏 撰
定价:130.00元
ISBN:978-7-5013-8194-4
装帧开本:精装16开
![]()
![]()
梅是一种落叶乔木,普遍生长在我国江南一带,每年晚冬早春,正是冰封大地、万物还未复苏的时候,梅花却以它特有的性格,凌霜傲雪,独自开放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咏梅的诗词不仅数量多,而且源远流长。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经有了男女抛梅求婚的描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描绘了历代诗家对梅花的偏爱:“《离骚》遍撷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南宋以来,遂以咏梅为诗家一大公案。江湖诗人,无论爱梅与否,无不借梅以自重。凡别号及斋馆之名,多带梅字,以求附于雅人。”
![]()
宋元连章体咏梅组诗
![]()
![]()
宋元咏梅诗,形成了对梅花审美内涵的极致开拓。它不再是六朝诗歌中单纯的春色点缀,而是承载了士大夫清高自守、孤芳自赏的人格理想。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孤山梅影,姜夔“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的感伤咏叹,无不将个人命运与梅之品格紧密交织。梅的“傲寒”特性,尤其契合了宋元之际文人面对国族变故时,对气节与风骨的坚守。
然而,单一的绝句或小令,已不足以容纳日益丰厚复杂的“梅文化”内涵。于是,连章体组诗这一形式登上了舞台。它如同今天的系列画作或组曲,通过数十首甚至上百首主题统一而视角各异的诗篇,构建出一个立体、多维的咏梅艺术宇宙。诗人得以在其中尽情挥洒,或分咏梅之风、姿、色、香,或借梅抒写人生百态、历史兴亡,实现了咏梅诗从“抒情小品”到“精神史诗”的飞跃。回溯这股创作潮流,韦珪的《梅花百咏》、李龏的《梅花衲》与郭豫亨的《梅花字字香》,以咏梅题材连章组诗的形式,奠定了它们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
![]()
![]()
“必知梅妖我耶,我妖梅耶!”
——郭豫亨《梅花字字香》
![]()
![]()
《梅花字字香》为元郭豫亨集古人咏梅诗句而成。郭豫亨,自号梅岩野人,里籍不详,生卒时间、爵里情况、行实际遇、政治倾向、文学主张以及著述情况等,亦难稽考。此书书名取宋晏殊词“唱得红梅字字香”句。《梅花字字香》有郭豫亨自序:“余爱梅,自号梅岩野人。……平生与梅同一冷淡,越历冰雪,笑傲山林。咏春风,醉明月,心清香妙,气和神交,必知梅妖我耶,我妖梅耶!”藉此我们可初步了解郭豫亨的人生观和借梅自重、超然世外的性格。
![]()
郭豫亨在古人咏梅诗作中反复玩味,从中采摘咏梅之佳句,通过意义的推敲,韵律的协调,再连贯成诗,为梅花诗“百首”。书分前、后二集,《前集》诗五十首,《后集》诗四十八首,共九十八首。所成之诗语句精练,珠联璧合,对仗工致,别有新意,堪称咏梅诗作之别裁。其用心之良苦、刻意之新奇,为咏梅诗又辟新径,可以说是别开生面。 国家图书馆藏元至大刻《梅花字字香》,刊刻风格还有宋刻遗韵,行格疏朗,字画古劲,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曾评价:“亦如梅之老干虬枝,亚影疏窗,殊可爱也,”属元刻中上乘之作。还记载此书“蒋杨孙(注:即蒋廷锡)买书进王府”,世人罕见。此书原藏怡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怡府的珍玩。怡府后此书曾藏明善堂,主人奕绘是清高宗弘历的曾孙,号太素道人,笃好风雅,因此此书在清朝曾经很长时间内都深藏内府。从内府中散出之后,为山东聊城海源阁所得,成为海源阁的秘籍。
![]()
![]()
“山阴韦珪梅雪窝书”
——韦珪《梅花百咏》
![]()
![]()
《梅花百咏》为元人韦珪的咏梅诗集。韦珪字德珪,自号梅雪,山阴人,生卒行状不详。陈衍《元诗纪事》卷二十四引《西湖竹枝集》云:“韦珪早年以诗鸣其乡,有《梅花百咏》梓行于书坊。其网罗古今诗人之学而日进,于近古者未已也。”由此可推断,韦珪早年便以工诗而闻名。这可以说是他以后撰写《梅花百咏》的基础。至正五年,韦珪携诗稿请杨维桢作序,杨序称:“德圭名珪,梅雪,其自号也。”至正七年,韦珪又请干文传作序,干序称:“德珪尝颜其读书之窝曰梅雪,则其嗜吟清苦之志,固可见已。”韦珪的自序落款也写为“山阴韦珪梅雪窝书。”可看出,韦珪借梅自重,孤傲自许的性格略见一斑。
![]()
《梅花百咏》,始作于元至正二年(一三四二)冬十一月,这一年李仲山按治姑苏,公务之余常和好友谈古论今,乐此不疲。韦珪受命吟咏梅花,最初有二十六首。后来又不断将所见所闻写成咏梅之诗,衍为百首,成为《梅花百咏》。以梅花未入《楚辞》,复作《补骚》一章附后。
《梅花百咏》传本绝少,元至正刻本乃存世最早版本,清以前的传世情况很难全部弄清,现今我们仅可从黄丕烈跋及累累钤印中了解,此本先后经姚虎臣、陈鳣、黄丕烈、汪士钟、杨以增等名家收藏。
![]()
![]()
“梅花双璧”同藏国图,文脉永续
![]()
《梅花字字香》卷末杨绍和墨笔跋称:“余藏韦珪《梅花百咏》亦元刊,与此恰堪璧合,皆慬见之书也。丙寅冬购,庚午六月二十三日,东郡杨绍和勰卿识之。” 话语之中洋溢着自得的意味。海源阁逐渐衰落后,著名藏书家周叔弢先生对其收藏的珍贵秘籍极为关注,1934年12月,周叔弢终于将海源阁收藏的《梅花百咏》《梅花字字香》一起收入囊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叔弢先生将此“梅花双璧”无偿捐献给了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
![]()
现存最早梅花专题集句诗集
——李龏《梅花衲》
![]()
![]()
现存最早的梅花专题集句诗集,李龏《梅花衲》,不仅是当时梅花文化的重要代表,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诗歌再创作的探索,更为后世保存了唐宋诗学的重要基因。据周密《齐东野语》载,李龏编纂《梅花衲》历时三十年,集前人诗句咏梅七絶,收诗二百十一首,其中七言絶句一百四十六首、五言絶句六十五首。所集诗句涵盖唐宋四十余位诗人,为唐宋诗学研究提供了珍贵文本。李龏自序曰:“此集实如野僧败袄,将新捺旧,拆东补西,元无一片完物,非衲而何?”可见此书编辑不易。
《梅花衲》现存版本甚多,而以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为佳。此本卷首有宋宝庆三年(一二二七)刘宰序,卷后有淳佑二年(一二四二)李龏自序,首末均有牌记,卷首为“临安府棚北大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印”,卷末为“临安府棚北大街睦亲坊南陈解元书籍铺刊行”,知此书牌系南宋诗人陈起书坊所刻,此抄本之祖本当即此,行款格式、字迹风貌悉仿宋本。书衣有翁同龢题书名,曾先后为毛氏汲古阁、翁同龢等收藏。
![]()
![]()
宋元三梅,古人连章组诗下的
爱梅之情
![]()
![]()
本书收录韦珪李龏《梅花衲》、《梅花百咏》与郭豫亨《梅花字字香》,堪称咏梅组诗的典范。一为裁剪唐诗,别出心裁;一为百首连吟,体物尽态;一为集撷宋贤,字字生香,共同将梅花意象推向艺术表现的极致。
此三种版本尤显珍贵,皆为难得的善本遗珍。元至大刻本《梅花字字香》与元至正刻本《梅花百咏》,均属现存最早的刊本,墨色如漆,版刻疏朗;而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梅花衲》,忠实地再现了宋刻面貌,笔划劲峭,结体方整,堪称“下真迹一等”,是管窥宋版神采的重要窗口。三者版本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
本次系高精全彩影印面世,对底本进行高精扫描和修图制作,选用高档超感纸四色影印。钤印章、原封函等皆据原图重现,为读者呈现古籍原貌的每一个细节。文前附本书导读,由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原馆长陈红彦等专家撰写,对该本作详实权威的学术论述。
![]()
![]()
![]()
![]()
“国家珍贵古籍丛刊”
系列精品制作标准
![]()
![]()
2024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启动《国家珍贵古籍丛刊》出版工作,根据“注重普及、体现价值、避免重复”的原则,《国家珍贵古籍丛刊》从入选第一至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典籍中遴选出“时代早、流传少、价值高,经典性较强、流传度较广”的存世佳椠为底本,尤其重视“尚未出版过的、版本极具特殊性的、内容脍炙人口的”善本,充分体现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经典性、珍稀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
《宋本周易》《元本孟子》《宋本曹子建文集》《宋本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等已于2024年底面世,获得学术圈内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
特别定制内页图框
摆件形式赏心悦目
![]()
![]()
![]()
![]()
![]()
特别定制毛边本
附赠藏书票编号发售
![]()
![]()
![]()
![]()
![]()
![]()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文献出版中心
供稿 | 黄鑫 编辑 | 刘思宇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