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新西兰铁路部长温斯顿·彼得斯爆料:两艘连接南北岛的200米级公铁两用渡轮订单,正式交给中国广船国际。
没人能想到,这个五眼联盟核心成员会做出如此"叛逆"的决定,因为就在两个月前,新西兰刚向韩国现代尾浦造船厂支付1.44亿纽币和解金,取消原定合作买单。
算上此前投入的资金,新西兰在旧项目上砸了6.71亿纽币,却连新船的影子都没见到,只留下一张概念图。
![]()
新西兰的抉择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被这五年来的"烧钱噩梦"给搞怕了。
2018年,前工党政府启动iRex项目,计划替换南北岛老旧渡轮,初始预算单船7.75亿纽币,还包含惠灵顿和皮克顿的港口改造。
可项目推进得越久,窟窿越大:2021年单船造价飙至14.5亿纽币,2023年新西兰财政部发出预警,预算可能突破40亿纽币,是初始计划的五倍多。
等到2023年12月新政府上台,当即拒绝追加14.7亿资金,果断叫停项目。
![]()
就在旧项目彻底收尾时,新西兰把希望投向了中国。
彼得斯公开称赞广船国际是中国南方最大的现代化综合造船企业,从1954年成立至今,在港沪两地上市的资历和技术实力让人放心。
这次承接的渡轮堪称"移动交通枢纽",200米舰长能搭载1500名乘客和40节列车车厢,采用全自主供应链打造,抗风浪等级达到12级。
更关键的是,新西兰已锁定"船舶固定造价"条款,避免重蹈成本失控的覆辙,彼得斯承诺年底前公布详细协议,算算能为纳税人省下数十亿纽币。
![]()
中国造船业之所以能接住这份信任,靠的是十几年磨出的硬实力。
2025年9月,中国船舶集团完成对中国重工的吸收合并,资产规模突破8000亿元,年产能超2000万载重吨,占全球近20%。
在高端领域,沪东中华同时在建19艘LNG船创下世界纪录,广船国际的7万吨级半潜船订单打破西方垄断。
这些数据背后,才是新西兰敢赌,敢下单的底气,而这种确定性正是韩国船厂无法提供的。
![]()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订单转移的同一天,全球造船业的暗战已然升级。
中国交通运输部正式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覆盖美企拥有、运营或持股超25%的船舶,每净吨400元,2028年将涨至1120元,每艘船一年最多收5次。
商务部同步宣布对韩华海洋美国五家关联公司实施反制,禁止境内企业与其合作。
消息传出,韩华集团股价当日下跌超8%,这个长期为美国军方提供军舰零件、还协助301调查的企业,终于尝到了代价。
![]()
而新西兰在这场博弈中则打得一手"务实牌"。
作为五眼联盟成员,它很清楚选择中企的敏感性,面对记者追问国家安全问题,彼得斯只用一句中国方面也明白其中关键轻轻带过。
敢于放弃40亿的黑洞项目,转而投入9亿预算锁定2029年交付的确定性,既能把iRex失败的责任推给前任政府,又能靠"省钱"给自己的执政加分。
![]()
这场事件,往小了说只是一次普通的订单转移,可往大了说,就是全球造船业格局重塑的一次缩影。
2025年1到7月,中国船厂新接订单3531万载重吨,占全球61%,集装箱船、油轮订单份额分别超80%和70%。
曾经被韩国垄断的LNG运输船领域,中国占比也突破30%,沪东中华、大船集团跻身全球顶尖阵营。
韩国虽仍握着93%的液化石油气运输船市场,但整体份额已退守15%,在特种船型上彻底失去竞争力。
![]()
从2018年新西兰启动iRex项目,到2023年叫停止损,再到2025年牵手中国船厂;从韩国造船业的成本失控,到美国的围堵失效,再到中国的技术突破。
这五年间的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笔资金流向,每一次订单变动,都在诉说同一个事实:意识形态的捆绑终究抵不过产业实力的碾压。
当五眼联盟国家都开始用脚投票,中国造船业定义全球新规则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