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中后期,士族集团憋屈太久了。要知道,东汉的士族集团其实就是开国功臣集团,入仕的绿色通道是光武帝刘秀特批的。结果这一东汉基本国策搞着搞着就变形了,东汉末年的两次党锢之祸可把士族集团打压得够惨!
一直夹着尾巴做人的士族集团其实心里憋着一肚子气,他们太想拿回他们曾经的荣耀和优待了。只是那个时候,士族集团都是比较讲究体面的,明火执仗地抢,他们觉得很不合适。所以,怎么样让皇帝重新爱上自己,这是士族集团的集体大课题。
![]()
搞大项目,一个优秀的带头人是必不可少的,跟我们今天的学术带头人是一个意思。上天没有亏待士族集团太久,他们在汉灵帝时期等到了他们阶级的天选之子,这个人就是出身汝南四世三公豪门袁氏的袁绍。
袁绍这个棒小伙,之前已经介绍过了他成为东汉顶流大咖的过程了,这里就接着讲他是如何抓住机会谋篇布局的。
![]()
黄巾起义爆发后,外戚何进被封为大将军,掌握了帝国军权。何进出身屠户,属于东汉有史来最寒微的外戚,能力和声望都相当欠缺,袁绍便火速加盟了何进的幕府班子。这种人傻多金的大哥,很多人都喜欢。
何进因为自身的先天性缺陷,也急需袁绍这样的名流、英才来给自己站台,所以对袁绍是相当礼遇的,将其视为心腹和招牌,先是封袁绍为虎贲中郎将,后来又把他安排到了中军校尉,并让袁绍的弟弟袁术做了虎贲中郎将。虎贲中郎将是禁军实权岗,中军校尉是西园八军的二把手,都是核心军事岗。
![]()
等到189年汉灵帝驾崩了之后,袁绍便开始实施自己的项目设计了。因为汉灵帝生前觉得自己的大儿子刘辨傻不啦叽的、皇后何氏(何进的妹妹)土里土气、何氏外戚还挺横(汉灵帝喜欢的刘美人被逼死),所以想改立老二刘协为太子。团结在刘辨身边的利益集团(以大将军何进为核心)自然不会束手就擒。托孤大太监蹇硕则想先下手为强,打掉何进一党,进而拥立刘协为皇帝。
袁绍得知蹇硕要对何进动手之后,便派张津去何进那里试探口风,劝何进要弄死全体宦官。
何进这个时候还比较清醒,总算发现了这里边有问题。想弄自己的人只有蹇硕一个,自己为何要干掉所有宦官呢?所以没上当。
![]()
蹇硕那边也没闲着,利用了这个消息去拉拢其他宦官,说何进要将整个宦官集团团灭,大家赶紧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何进。蹇硕拉拢的其他宦官就是著名的东汉“十常侍”。实际上是12个人,都位居中常侍,领头的是张让和赵忠两个人,相当于皇帝的太监秘书科,两个秘书长,十个心腹秘书。这些宦官因为当年深受汉灵帝的喜爱和器重,手里都有一定的权力和势力,是内廷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插播一下,汉灵帝生前曾经公开说过“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这样的混账话,可见他对身边宦官的信赖。公开给自己的心腹抬高身份地位可以理解,但是视太监如同父母这事确实比较没下限。
![]()
那么,蹇硕说何进要团灭宦官,想忽悠“十常侍”加盟他的反何阵营,成功了没有呢?没有!因为蹇硕忽略了“十常侍”和何进一党的关系。
当年何皇后之所以能够得宠,就是走了太监的门路,中常侍中的郭胜是何进的同郡人,当初何太后与何进的贵幸,郭胜是出了大力的。何进家本是屠户,他妹当初就是走郭胜的关系才进的进的掖庭,然后业务能力过硬被灵帝宠幸后来当上了皇后。
包括后来汉灵帝喜新厌旧,宠上了另一个妃子王美人,王美人也很争气,生下了二皇子刘协,这让何皇后很有危机感,便下黑手把王美人给干掉了。汉灵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汉灵帝要办了何皇后给王美人陪葬。最后也是何家花钱走张让等人的门路,让他们帮忙求情,才保下了整个何家。
另外,何家跟十常侍还有联姻关系。比如张让的侄儿就是娶了何家的闺女……
![]()
大家说,“十常侍”跟何家关系这么好,会因为蹇硕的一面之词而跟何进拔刀相向吗?可能性不大!
“十常侍”有自己的利益算法,不管谁当皇帝,都会有外戚存在,既然外戚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为什么不让一个熟悉的、平庸的人当外戚呢?出身社会底层的何进没有复杂的背景、卓越的能力,要想身居高位且坐稳位置,势必只能跟宦官集团深度合作……所以“十常侍”内心之中是更倾向于何进能扶持刘辨上位的。蹇硕拉拢他们去拥立刘协,其实是不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
总之,最后蹇硕被“十常侍”给出卖了,他们内部开完讨论会之后,把蹇硕写给他们的信交给了何进,这是投名状。
![]()
何进接收到“十常侍”的诚意和示好之后,心里很开心。他终于可以确认了,他的敌人只有蹇硕,而不是所有宦官集团,这对他解决问题来说,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
最后,何进串通黄门令把蹇硕给暗杀了,并把蹇硕手里的兵权(西园八军之一)给收缴了。
蹇硕被弄死之后,何进又把下一个打击对象瞄准了汉灵帝的生母董太后一家。一山不容二虎,董太后和何进的妹妹一直关系不太融洽,刘协就是董太后一手带大的。而且董太后的弟弟董重时任骠骑将军,手里也是有一定的兵权的,董太后和何皇后闹矛盾的时候,时常拿自己兄弟威胁何氏,说要让自己兄弟砍了何进。所以,在汉灵帝去世后半个月,何进就与三公共同弹劾董家,命董重回到封国,随后逮捕董重,逼得董重自杀。又过了一个月,董太后也不清不白地死了。
![]()
原本,事情发展至此,何进是最大的赢家,几乎垄断了中央军权。而且这个时候刘辨也才14岁,只要刘辨不出事,他们何家就会继续辉煌腾达下去,按照东汉皇帝三十多岁去世的规律,何家其实有大约20年的大运。
但是,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士族集团中出现了一个棒小伙,这个人的名字叫袁绍,他是一直在谋划“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游戏的。
![]()
袁绍在何进干掉蹇硕和外戚董家之后,使劲劝何进要杀光宦官集团。劝的理由是什么呢?是东汉一朝宦官和外戚的历史恩怨。他举了之前外戚窦武的前车之鉴,说宦官集团是不能容忍外戚专权的,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是非常容易忽悠皇帝诛杀外戚的,现在何进和兄弟何苗掌控几乎全部兵权,手下人才济济(画外音:他这样的士族英才都在帮何进办事),正是一举清扫宦官集团的好时机,千万不能养虎为患。
袁绍这种忽悠其实是很没有道理的,因为何进兄妹本身能力有限、威望不足,根本就不适合专权,再加上老何家本身跟宦官集团有深度的利益合作,外戚和宦官共同辅佐小皇帝刘辨走完一生,这是最合理也最稳定的选择。袁绍忽悠何进去诛杀宦官们,其实就是在挑拨离间,让外戚和宦官窝里斗,然后他将率领士族集团坐收渔翁之利。
![]()
这种“一眼假”的忽悠对真正聪明的人没用,但是对何进这种大老粗还是相当有效的。何进这种人其实就是普信男,别人跟他说啥他都会觉得有道理的。他搞不清真正的敌我关系,被袁绍拿窦武的例子一恐吓,瞬间觉得宦官们面目狰狞了。(实际上窦武是主动出击要诛杀宦官集团以实现专权,才逼得宦官集团跟他鱼死网破的。而“十常侍”已经主动跟何进和何家示好了,他们是利益共同体而非对立体)
所以大家一定要听从伟人的教诲:大家要多读点书,以免总是上读书人的当。像袁绍这样的知识分子对何进这种不学无术的人,把一些历史往事掐头去尾、专挑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讲,何进是很难做到不上当的。
![]()
鬼迷心窍的何进便主动找妹妹何太后,请求全部撤换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们的职务。
何太后其实比她哥何进脑子要好使一点,坚决不同意,拒绝的理由是:把宦官都赶跑了,身在深宫的她和儿子刘辨怎么去行使权力呢?难道要自己这个寡妇天天跟一帮大男人搅合在一起吗?
![]()
何进被妹妹怼了之后,有点垂头丧气了。袁绍一看,这可不行,继续拱火,宦官们天天跟皇帝、太后呆在一起,狐假虎威太方便了,将来一定是大祸患。
脑子里少根筋的何进又被袁绍忽悠得格外焦虑了。但是,何家不只有何进一个人,何进的母亲舞阳君、弟弟何苗多次收到宦官们的送礼,也都帮宦官们说话了,对何进表示,宦官们跟咱们何家关系不错,你差不多就行了,人家之前对咱何家有恩,现在又态度这么好,你还要穷追猛打就太没意思了。
其实何家除何进这个大傻子外,都相当要明白一点。宦官为什么会跟外戚火拼呢?讲白了不都是因为皇帝要借宦官之手夺权吗?现在刘辨还小,而且那些宦官手里也没啥兵权,宦官们根本就没啥威胁。更为重要的是,宦官集团跟你们何家是有交情的,现在又主动示好。其实就是在承认你们何家吃肉,他们喝汤的稳定格局嘛!
![]()
大傻子何进天天被袁绍煽风点火,直接自己就把自己搞懵逼了。袁绍一见何进尚有点犹豫,就继续加把火,说何进完全没必要顾及何太后的态度,你是大将军,召集一帮地方军阀到京城周围给何太后施压,她一个妇道人家经得起这种吓唬吗?不还得按你的意思办?
这件事先打个埋伏哈,袁绍后面失败了,很多人拿这件事为例,说袁绍是个大傻,其实不是这样的。袁绍的本意就是促使何进下定决心而已,后面也动用了官方手段禁止董卓他们靠近京城了。只是他没有想到董卓在京城也有内应,直接偷机搅局了。
晕晕乎乎的何进最终同意了袁绍的建议——召地方军阀来威胁自己的亲妹妹了。借此,也跟大家聊一下,如果大家自身水平不咋滴,一定要慎重对待自己的社交。聪明人忽悠傻子,永远是防不胜防的。像袁绍这种大聪明,有的是办法把何进推向绝境。
![]()
袁绍的真实预谋是啥呢?他的叔叔袁隗此时是与何进共领尚书事的;他自己是何进手下第一战将;他弟弟袁术控制着皇宫中最重要的虎贲军。只要搬开了外戚和宦官两座大山,帝国大权就大概率会被他们老袁家掌控。只是大家也知道,最终结果是人算不如天算,袁绍最终还是因为自己过度谨慎而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何进被袁绍忽悠要召外兵入京后,其实很多明白人都发表了自己的正确建议。比如著名奸雄曹操就说这事整太复杂了,宦官是少不了的,只要把专权的宦官干掉就行了,没必要赶尽杀绝。再说就算要诛杀宦官,正常走司法程序就行,一个狱吏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这么大张旗鼓地召外兵入京,反而会打草惊蛇;又比如后面在官渡之战前把曹操骂得都快抑郁了的陈琳也对何进说,你现在大权独揽,想杀宦官,直接动手就行。这么拐弯抹角,反而会坏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外兵入京会让局面失控的,因为复杂的永远是人心。还有卢植、郑泰等好多人,其实都劝过何进。
![]()
可惜何进的脑瓜子确实相当不好使,这种复杂问题他根本就整不明白,最终还是召了董卓、王匡、桥瑁、丁原等一系列有实力的地方大员向洛阳跑步靠拢。东郡太守桥瑁屯成皋;丁原还火烧孟津造声势要诛杀宦官;董卓一边跑一边上书请求逮捕张让等人,以清除奸邪!
何进把事情闹大了之后,最开始跟何进急眼的人其实还不是宦官们,而是何进的家人。何进的弟弟何苗就跟他哥说,咱家当初从南阳到京城来混,全靠宦官们的帮衬才有今日之显贵,咱得知足和感恩。国家大事没有那么简单,哥你就别想着吃独食了,赶紧收手吧。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疑惑,何进真的就蠢到谁都劝不醒的地步了吗?其实并不是,而是袁绍这种人的蛊惑力太强了。也不知道大家见没见过一种人,只要你给机会与他单独待上几分钟,他就能悄无声息地把你的脑给洗了?其实历史上的刘邦、刘备、高欢等等,都是这种人。我们不是老说有些人是恋爱脑吗?这些人没啥理性思辨能力是一方面,遇到的对手太有魅力了是另外一个原因。
![]()
何进被各种劝之后,又开始犹豫了,他派人去阻止当时已经跑到渑池的董卓,要他暂停等通知。
但董卓根本就不搭理他,请客容易送客难,继续率军往洛阳猛赶。
何进随后派谏议大夫种邵宣诏让董卓打住回军!董卓就更加怀疑洛阳政局有变了,直接威胁种邵,你赶紧跟我讲,洛阳现在到底是啥情况?好在中邵也不怂,直接怼了董卓,你个匹夫是想在天子脚下耍疯吗?赶紧给我退回去……这种情况下,摸不清情况的董卓才被吓得退军夕阳亭。
袁绍一见何进又开始犹豫了,继续拿窦武被宦官所杀的往事挑拨。我亲爱的大将军,夜长梦多,咱们赶紧动手吧!
![]()
何进被袁绍迷得神魂颠倒了,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准备对宦官集团开火。大家要注意他对袁绍的授权哈!司隶校尉相当于首都军区司令员,假节相当于“尚方宝剑”,专命击断相当于军事专项特权。综合起来就是袁绍成为首都安全特别行动组的负责人了,想杀谁都是合法合规的,后面袁绍就是靠这个诛杀异己的。
得到何进的最大授权之后,袁绍便安排自己的小弟们监视宦官们的动静,并派人让董卓等人继续上书制造声势(没让董卓继续进军哈,袁绍心里有数,是节奏控制大师)。
就这样,何太后感觉压力太大了,最终下诏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都给免了。
![]()
被免职的宦官们其实也主动放低姿态了,主动向何进请罪,愿意听从何进的处置、发落。
何进把天下动荡的管理责任都推到了这些宦官头上,说是董卓等军阀对他们有意见,要他们赶紧回老家避祸。
袁绍一见何进打算放宦官一马,继续拱火,大哥,你咋能放虎归山呢?斩草必除根呀!
但是,这次何进没被袁绍忽悠,宦官们都交权并准备滚蛋了,杀不杀他们没啥区别了。
可袁绍不会善罢甘休的,宦官滚蛋了,权力都被外戚掌控了,我图个啥?我的目标还未达到呀!于是便用何进的名义以公文通知各州郡逮捕宦官们的亲属,就是要把宦官和外戚的关系搞得水火不容,你们最好是同归于尽。等你们斗得你死我活之后,我再出面清盘。
![]()
其实张让的儿媳妇就是何太后的妹妹,这么亲密的关系,就是让袁绍给离间得你死我活了,大家就说袁绍这小子厉害不厉害吧!张让被逼无路可走后,便让儿媳妇去找何太后哭诉,说这是最后一次伺候太后了,以后没机会了……硬生生把何太后哭得心软了,又下诏把诸位中常侍找回工作岗位了。
回到工作岗位的宦官们,终于开始要对何进绝地反击了。可怜何进尚不自知,继续没有任何防备地进宫找何太后要诛杀那帮宦官。宦官们一见何进还是不愿意放过自己,张让带领常侍段珪、毕岚等几十人,拿着兵器悄悄地自侧门进,埋伏在禁门门前,直接把何进给堵住了。把何进一顿臭骂之后,直接拿刀把何进给捅了。
![]()
何进死后,张让、段珪等矫诏令原来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但尚书台工作人员说要得到大将军何进的指示才能颁发任命文件,宦官们直接把何进的脑袋扔出来了,说何进因谋反被杀了。太后和皇帝都在我们宦官手里,各部门听我们的指示办事吧!
至此,宦官集团看似完成了逆袭,何进已死,何太后以及何家其余人对他们都比较友好,小皇帝也控制在他们手里……但是,他们不知道,大魔王往往会最后出场的,袁绍才是黑暗之神,他早就准备好要打扫战场了,东汉末日即将来临。具体情况且看下回分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