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性把复杂问题归因于一些简单而又肤浅的条件因素,这是底层人穷极一生也难以突破的认知障碍。
各行各业,永远都会存在非常严重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问题。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一场著名且经典的战役,跟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并称为汉末三大战役。其结果众所周知,但是其胜负逻辑却很少有人搞明白。这就是学习历史文化的一种买椟还珠。
![]()
首先请大家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越是认知层次高的人,心中的战略蓝图都是非常清晰。
在袁绍和曹操这样的绝代枭雄心中,早已形成默契,一山不容二虎,两人之间必有一战。只不过,像他们那样的高手,什么时候该合作,什么时候该翻脸,心中都是有盘算的。
公元195年之前,我们普通人看到的都是袁绍和曹操如何兄弟情深、互帮互助,看不到的是两人的暗中较劲、提前布局。
曹操没有袁绍那么好的平台优势,所以前期必须紧紧抱住袁绍的大腿。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虽说乱世是一个创业开放性市场,但真不是你随便注册一个什么品牌就能获得市场认可的。汉末最大的品牌方叫士族集团,而士族集团的大量、优质资源掌握在“四世三公”的袁家手里。曹操这一招叫借势。
![]()
刚好袁绍在创业初期也是困难重重,亟需有人帮他分担市场压力,所以才会不惜抵押自己的妻儿帮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曹操打入兖州市场。这同样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自己不足够强大,即便知道自己扶持的帮手未来可能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也依然要大力扶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嘛。
但袁绍的城府是真的深,扶持你曹操的同时,也时不时给你掺点沙子。这样将来收拾你也容易一点。比如他多次指使曹操去杀张邈包括后面让曹操干掉了意欲投靠张邈的王匡,就是在破坏曹操和张邈的深度合作的可能性。包括曹操第一次打陶谦的时候,他派朱灵来帮架,然后朱灵就不走了,其实也是提前安插暗子。还有兖州之战时,曹操眼看就顶不住了,他该救还是救,但也决不白救,敲诈曹操的家属当人质没成功,但顺势霸占了曹操东郡黄河以北的所有地盘。
曹操其实都对这些事情心里都清楚,但势不如人,该忍还是得忍。不服就赶快自我强大起来呗。所以那些年曹操疯了似的到处搞战略扩张,因为没有人比他清楚,只要等他大哥袁绍统一了北方四州,第一个要收拾的人就是他。
![]()
真正让袁绍和曹操关系变得几乎公开化的紧张和敏感,其实就是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背后其实有一个很多人都忽略了政治因素,汉献帝是袁绍之前公开投了否决票的皇帝,你曹操现在把他捧成政治明星,你这是在恶心谁呢?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大丰收、许下屯田的经济大丰收,再加上拿下半壁豫州的军事大丰收,曹操其实有点飘了,没少以汉献帝的名义去挑衅和挤兑袁绍。比如自己给自己封官想在政治身份压过袁绍一头、以汉献帝地名义去批评袁绍政治思想有问题等等。
![]()
其实都是门儿清的人,这些小动作顶多也就算一点骚扰动作。反正两人有来有往地互相恶心,但因为双方都有各自的燃眉之急要解决,所以也不会彻底地撕破脸皮。
比如曹操在196年招聘郭嘉的面试时,就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早就想收拾袁绍。但这之后也丝毫不影响他把“大将军”的名号让给袁绍。大哥,我跟你闹着玩的,你咋还当真了呢?又比如198年的时候,曹操正在攻打张绣,袁绍就放出消息要来许都抢汉献帝,直接把曹操吓回去了。完了之后还写信给曹操,你不是挺横吗?咋一吓唬你你就丢人现眼了呢?
所以曹操这辈子要感谢的人太多了,但单就外人而言,他最大的贵人就是公孙瓒,没有公孙瓒一直从191年把袁绍拖到199年,甭管你曹操多么英雄了得,也会倒在袁绍的雷霆碾压之下的。
![]()
199年其实就是官渡之战的筹备之年。
这一年到官渡之战正式爆发,发生了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双方的战前博弈。个人觉得,袁绍赢在了谋略上,但输在了运气和队伍上面。并不是什么袁绍好谋无断、曹操英明神武哈。
比如袁绍战前去拉拢张绣,这难道不是无比正确的策略吗?但谁也架不住贾诩这个老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呀!张绣宁可相信跟他有深仇大恨的曹操,也不愿意相信主动提亲的袁绍,有啥办法呢?还有刘表被张羡拖住、刘备关键时刻拉胯等等,这些都是曹操逆天运气的体现,不能说袁绍的战术设计有啥毛病。
![]()
在官渡之战正式启动阶段,真正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呢?其实是双方队伍结构净化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跟广大平民百姓是没有啥关系的,也不是他们能够理解的问题,所以很多人关注不到这个点,其实也情有可原的。
但是我们搞管理的朋友一定注意,账面实力和核心资产这是两个概念。家大业大固然会比较风光,也会有一定的体量优势,但是如果放到某一个紧急而又关键的场景,其实可自由支配的核心资产才是真正的生命线。
大家都知道袁绍麾下兵多将广、人才济济,却不明白资产内耗的可怕之处。
![]()
袁绍集团的内部党争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棘手且严重的问题。
比如沮授,这个人是有才,也有实力,能对袁绍带去很大的助力。但是这货在大战之前,各种政治贬低袁绍、打击己方信心,这样的人袁绍敢重用吗?但你不听他的意见也不行,这帮河北地头蛇是敢公开跟你唱反调的。他们跟你唱反调,你还不能过激地处理他们,因为他们有自己的部曲,容易导致兵变、内部分裂。
那要是听沮授、田丰、审配等河北本土派的呢?那不好意思!郭图、许攸、荀谌、辛评、逄纪这帮河南人又不干了。你袁绍是什么狗屁老乡、老板,一点都不讲家乡感情,分不清亲疏关系,既然如此,那你就别怪我们出轨,曹操那边我们又不是联系不上,走不通门路?许攸后面不就是因为一点小事就背叛了袁绍?
![]()
所以,有些人张口闭口就说袁绍不会用人、不懂管理,纯属瞎扯淡哈!这其实是管理中的一个不治之症。汉末群雄,有一个算一个,只要把产业搞大了,就没有一个不会遇到这个问题的。比如曹操之前不就经历了兖州派的集体背叛?比如刘表稳住荆州不就是全靠跟荆州派妥协?比如陶谦死后徐州派和丹阳派也闹翻了?比如刘备后面不也要平衡荆州派、益州派和东洲派的关系?比如孙权不也是在江东派和寓居派之间搞平衡……
袁绍能够凭借出色的个人能力与威望一直镇得住场子,这其实就是非常了不起了。大家仔细看看上述大佬,是不是基本上都是本尊一走人,二代接班人就稳不住了?
![]()
袁绍这个人其实是一辈子稳如狗的高手,几乎不会出错牌。官渡之战前夕,他的所有布局和决策,咱们之前都分析过,人家是正确的。咱不能因为袁绍最后败了,然后就搞否定之否定那一套,说他应该听沮授的、应该田丰的。咱们要学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大家将心比心一下,如果我是你的秘书或者参谋,只要你不听我的意见,我就到处说你这破公司迟早会破产,你啥感想呢?
而且,从官渡之战的整个过程来看,袁绍的战术手段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全程压着曹操打。高空射击配合地面攻击、地道推进、刺杀对方首领、开辟敌后根据地、包抄敌军侧翼、袭扰敌军粮草、正面火力压制……不说是出神入化,但至少是打得有板有眼吧。整个汉末,把曹操打得快要崩溃的人就两个,一个是官渡之战的袁绍,一个襄樊之战的关羽。
![]()
但是吧,这人呐,再强强不过一个“命”字。袁绍的命确实差点意思,他碰到的是绝对男主角曹操,曹操怎么浪都不死,怎么可能被你打死呢?后面在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连锁反应下,被曹操惊天逆转了。具体就是,被打得灰心丧气的曹操被荀彧、贾诩等人打鸡血又元气满满了,然后在荀攸的建议下成功烧毁了袁绍的一次粮草,暂时削掉了袁绍的一部分优势。然后就是生死关头,许攸来降了并带来了一个唯一可以让他翻盘的信息,然后曹操亲自带队火烧乌巢,而袁绍手下大将张郃临阵投敌……
官渡之战,袁绍究竟输在哪里呢?
![]()
第一个其实是运气!
什么人定胜天的心灵鸡汤,大家要少喝一点,人其实是胜不了天的。比如《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为什么要给诸葛亮虚构一个火烧上方谷的剧情呢?就是告诉大家,即便如丞相那样有通天之才,也能被一场大雨毁掉其所有努力。
其实搁袁绍身上也是差不多的意思。你袁绍牛到一生几乎不出错的程度又如何?你袁绍军政双优又如何?你袁绍坐拥北方四州又如何?你斗得过老天吗?你想翻拍光武帝刘秀的剧本,老天就给你在幽州安排个钉子户公孙瓒;你想拉拢张绣,张绣宁可跟仇人搭伙过日子也不愿意接受你;你就一个弟弟了,但你弟弟一辈子就专门跟你对着干;你约好了刘表,但刘表被突然冒出来的张羡给拖住了;你指望刘备在徐州帮你牵制一下曹操,但刘备却立马变成刘跑跑了……
![]()
第二个其实就是党争。
党争这玩意不好说,它就跟胃病一样,都会有点,只是分轻重而已。
一般地,产业越大,这个问题就会越严重;时间越长,就越容易积重难返。
袁绍手下的沮授和田丰为什么各种阻挠袁绍去打曹操?不是他们不希望袁绍进一步做大做强,而是他们希望袁绍采纳自己的策划方案。这样项目竣工之后,他们的分红权重就不一样了。如果袁绍不愿意采纳他们的方案,他们就会玩鸵鸟心态,带着我们一帮河北人去打河南,消耗的是我们河北的资源,但赚到的大部分利益都会分给河南人,他们当然不乐意了。
![]()
其实类似的问题,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比如刘表在荆州,猛的时候连江东猛虎孙坚都得折在荆州,但是只要打出荆州,同志们就不乐意了;又比如江东政权,生死保卫战如赤壁之战、猇亭之战、夷陵之战,他们打得蛮好。但只要打对外扩张的战争,如孙权四次进攻合肥,次次拉胯……
这些其实都是职场的核心利益分配问题。包括后面的曹魏,它逃得脱这样的宿命吗?你公司上市了就想稀释颍川士族的股权,人家不想方设法跟你死磕吗?输了我认,但是不敢反抗是我怂。
袁绍吃亏吃在哪里呢?自家没人嘛!要是每个关键都有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袁家人在那坐镇,沮授那帮人敢这么无组织无纪律吗?许攸至于一言不合就叛逃吗?张郃甚至都当不了前线一把手!
![]()
第三个其实就是狠劲。
其实官渡之战到了最后一刻,也就是曹操火烧乌巢的时候,袁绍也还是有翻盘的机会的。你偷我的塔,我也偷你的塔就是了嘛!但就是因为袁绍到关键时刻不敢像曹操那样亲自上阵拼命,导致张郃和高览临阵投敌,直接丧失了最后一个机会。
这一点,客观地讲,确实是袁绍相对于曹操来说最大的一个缺点。退无可退,不敢拼命怎么能行呢?拿出你当年在界桥之战的气魄来,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但是依然要替袁绍讲几句。也请大家自己去思考一下,一个人以身犯险究竟有没有前提条件?咱不是说袁绍不敢拼是对的,但这种事情跟我们现在穷人笑话富人怕死是相似的。换作大家是袁绍,可能也舍不得去拼命。
其实官渡之战并没有对袁绍造成毁灭性打击,袁绍回到河北之后,迅速稳住局势,曹操依然不敢去招惹他。所以,真正要说袁绍集团的最终崩盘,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老天把袁绍的寿命给提前收走了。袁绍一死,袁绍集团就开始分裂、内讧了。
![]()
那么反过来我们也来聊聊曹操赢在哪里?
整体上,曹操确实是干得漂亮,但我们也不能盲目而又疯狂地为胜利者鼓掌,要客观地承认曹操有很多运气加持在里面。具体前面都说过了。所以盲目地鼓吹曹操以一当十,过度去夸大曹操以弱胜强,真的很没有必要。
简单地说一下吧!第一就是逆天的运气加自己争气;第二就是有一帮拼尽全力支持他的文武大臣;第三就是汉献帝的政治背书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韧劲让很多投机分子看到了希望。
这个其实有曹操个人能力和魅力的因素在里面,但也有创业型公司的独特吸引力在里面。成为创业型公司的原始股东,这是很多职业赌徒抗拒不了的诱惑。
最后想一想,也没有其他好说的了,就这样吧!对与不对,都敬请大家包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