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5年,多套房的家庭将面临这“3大难题”!

0
分享至

“房子的价值不能单看面积大小,“层高”才是衡量住宅档次更为关键的因素。”

最近,住建部负责人就在公开场合提到,我国正在制定“好房子”的建设标准,并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重要调整,是将住宅层高的下限提升至3米。

这意味着未来的新房,层高将普遍比过去的旧房高出0.2米。可别小看这0.2米的差距。根据建筑采光的相关测算:



层高2.8米时,房间的采光进深约为3.92米;而层高达到3米时,采光进深就能扩大到4.2米。

也就是说,层高每增加一点,不仅提升了室内垂直空间的高度感,也直接改善了采光范围和通风效果,居住舒适度自然水涨船高。

更重要的是,随着“好房子”时代的到来,那些层高仅介于2.5米到2.8米之间的二手房,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减弱。



这一点,其实在近期的房价走势中已有体现。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1月全国百城二手房均价为1413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51%,同比跌幅达7.22%。到了2月,这一数字继续下滑至14071元/平方米,环比再降0.42%,同比跌幅扩大至7.26%。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的房子越来越难卖?2025年房价还会继续跌吗?对于手中有多套房产的家庭,未来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一、房子为何越来越难卖?

从许多普通人的购房经历中,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例如有网友分享,2018年倾尽全家积蓄,花164万元在市区买的房子,如今市值缩水到70多万元,降价幅度超过一半,却仍难出手。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住房供应过剩

过去多年房地产高速开发,导致库存大量积压。大城市尚且存在不少空置房,三四线城市及部分新区空置现象更为严重,有些小区入住率甚至不足30%,近乎“空城”。与此同时,保障房、人才公寓等房源也在分流商品房市场的需求。



2、购房需求减弱

我国城镇化率已接近高位,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新增进城人口减少。加上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2024年新生儿预计仅约900万,不到2016年峰值的一半。老龄化加剧,婚育带来的刚需购房动力也随之减弱。

3、居民购买力受限
目前居民负债率已从十多年前的17%攀升至62%以上,多数家庭资产集中在房产上,继续加杠杆购房的空间非常有限。



4、“房价永远涨”预期改变

过去很多人敢于追高购房,是因为相信房价“只涨不跌”。但从2021年开始,市场进入下行周期,这一预期被打破。购房心态转为“买涨不买跌”,越来越多人选择观望,导致二手房成交周期不断拉长,部分城市甚至超过18个月。

5、新房与二手房竞争加剧

开发商为回笼资金不断推出优惠,变相降价吸引客户,挤压了二手房的市场空间。此外,政策也在向新房倾斜,如现房销售、提高得房率、取消公摊、契税补贴、低息贷款等,而二手房交易则面临中介费、高额个税等成本压力,竞争力进一步削弱。



二、2025年手持多套房的家庭,或将面临三大挑战

1、持有成本持续上升

除了月供、物业费、维修费等常规支出,房产税试点范围的扩大也将成为潜在负担。尤其对于房龄较长的住宅,电梯、管道等设施老化带来的维修开支会越来越多,持有成本逐渐攀升。



2、出租难度加大

过去在大城市,房子基本“不愁租”。但随着保障性住房供给增加、人口流动趋缓,租赁市场的供需关系正在转变。未来租房竞争加剧,空置期拉长或将成常态。

3、资产贬值风险

在人口流出、经济增速放缓的城市,房价上涨动力不足,下跌压力增大。如果无法及时变现,房产就可能从“资产”变为“冻结资产”,面临价值缩水的风险。



三、普通刚需该如何理性购房?

1、合理评估还贷能力

月供金额建议控制在家庭月收入的30%以内。例如月收入1万元,月供不超过3000元,这样既能保证生活质量,也有余力应对突发情况。

2、预留充足的应急资金

首付尽量争取付到四成,以减少贷款总额和利息支出。此外,最好预留出至少12—24个月的月供金额作为应急储备金。



3、眼光放长远,做好中长期规划
购房决策不仅要考虑当前需求,也要兼顾未来5—10年的职业发展与家庭变化,例如通勤便利性、学区资源、居住空间等。

4、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

市场总有波动,涨跌本是常态。买房的核心目的是居住,只要房子满足生活需求,经济压力可控,就无需为短期价格起伏过度焦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祸不及家人!姆巴佩被巴黎气炸:拿他弟弟撒气 后者整日以泪洗面

祸不及家人!姆巴佩被巴黎气炸:拿他弟弟撒气 后者整日以泪洗面

风过乡
2025-11-18 07:45:34
为啥混混不去大公司收保护费?网友:大公司背后势力他们惹不起

为啥混混不去大公司收保护费?网友:大公司背后势力他们惹不起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16 00:15:05
真缺钱了?华谊总裁王中磊带着快50岁的老婆出来拍短剧

真缺钱了?华谊总裁王中磊带着快50岁的老婆出来拍短剧

荆楚寰宇文枢
2025-11-18 22:25:32
日本自民党通过决议,如果中方不采取措施,将驱逐驻大阪总领事

日本自民党通过决议,如果中方不采取措施,将驱逐驻大阪总领事

张嘴说财经
2025-11-18 16:07:27
出差2个月把家中地暖断掉,楼上却在群里骂我,她家楼上也断掉地暖

出差2个月把家中地暖断掉,楼上却在群里骂我,她家楼上也断掉地暖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1-03 10:32:45
C罗再次破圈!明日飞往美国会见特朗普,打破传言为世界杯助力

C罗再次破圈!明日飞往美国会见特朗普,打破传言为世界杯助力

里芃芃体育
2025-11-18 11:14:19
中国和平统一超级重大机遇已经出现

中国和平统一超级重大机遇已经出现

纯科学
2025-11-17 15:05:25
宗馥莉缺席娃哈哈经销商大会:总经理许思敏公开亮相,称“站稳了近10年业绩巅峰”

宗馥莉缺席娃哈哈经销商大会:总经理许思敏公开亮相,称“站稳了近10年业绩巅峰”

澎湃新闻
2025-11-18 15:52:28
“往年非常热门”,今年退订量飙升!有商家:退订超六成,官方重要提醒

“往年非常热门”,今年退订量飙升!有商家:退订超六成,官方重要提醒

极目新闻
2025-11-18 07:53:21
日本专家:投降不是因为美国的原子弹,而是因为苏联发的1个公告

日本专家:投降不是因为美国的原子弹,而是因为苏联发的1个公告

寻途
2025-11-12 18:54:46
痛心!38岁江苏美女教师梁娇去世,丈夫去世不到百天,女儿才7岁

痛心!38岁江苏美女教师梁娇去世,丈夫去世不到百天,女儿才7岁

云舟史策
2025-06-23 09:35:09
许全喜已任水利部长江委副主任,曾任长江科学院院长

许全喜已任水利部长江委副主任,曾任长江科学院院长

澎湃新闻
2025-11-18 22:46:33
1000 天战火烧出全球真相:西方四笔惊天错账,彻底改写世界格局

1000 天战火烧出全球真相:西方四笔惊天错账,彻底改写世界格局

瞳哥视界
2025-11-10 22:31:41
苏宁系38家公司重整表决再延期:超两千亿债务待解,草案称张近东夫妇需承诺个人资产全部注入信托

苏宁系38家公司重整表决再延期:超两千亿债务待解,草案称张近东夫妇需承诺个人资产全部注入信托

澎湃新闻
2025-11-18 21:14:35
小天才电话手表惊爆“大瓜”:孩子的孤独,正在被偷偷卖钱…

小天才电话手表惊爆“大瓜”:孩子的孤独,正在被偷偷卖钱…

妈咪OK
2025-11-17 15:43:33
放假通知!2026中小学生、大学寒假放假时间已定!家长却心情复杂

放假通知!2026中小学生、大学寒假放假时间已定!家长却心情复杂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18 19:09:24
李连杰风波后再发声,动作奇怪口音都变了,外媒披露基因疗法

李连杰风波后再发声,动作奇怪口音都变了,外媒披露基因疗法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17 13:59:26
为何航母速度都在30节左右?30节换算成陆地交通工具,又是多快?

为何航母速度都在30节左右?30节换算成陆地交通工具,又是多快?

云上乌托邦
2025-11-17 12:07:42
6连败西部垫底!亲手送走明年首轮!他毁掉豪门后又毁一支青年军

6连败西部垫底!亲手送走明年首轮!他毁掉豪门后又毁一支青年军

阿浪的篮球故事
2025-11-18 16:07:08
一旦开战中国必败?我国著名院士批主战派,要懂得甲午战争的惨败

一旦开战中国必败?我国著名院士批主战派,要懂得甲午战争的惨败

文史旺旺旺
2025-11-14 20:30:09
2025-11-18 23:07:00
韩胖说装修 incentive-icons
韩胖说装修
装修,我们是认真的!
5492文章数 1839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头条要闻

荒野求生成流量风口:有女子辞职参赛结果烫伤花光积蓄

头条要闻

荒野求生成流量风口:有女子辞职参赛结果烫伤花光积蓄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本地
房产
旅游
教育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旅游要闻

大型旅行社称已陆续有游客取消日本行程!新马等地咨询量上涨

教育要闻

安徽农业大学2026保研459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9人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