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想到,银行下场直接卖房了,甚至价格还比市场价便宜几十万。这些房子到底能不能买?真的可以捡漏吗?
最近,在阿里资产平台上,标注有“银行直供”的房产数量猛增,既有国有行,也有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有的银行甚至挂出一两千套房子,价格还很低。比如这套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住宅,起始价只要22万元;辽宁宣化新区一个小区一下子挂出156套房子,均价只有隔壁小区的一半。
我就好奇了,怎么银行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下场和中介抢生意了?就一个原因:断供的房产数量积累太多了。每年的法拍房数量有70多万套,能卖出去20%左右,这样积累下来的数量,我估计还有200多万套。纯靠法拍太慢了,正常情况下,法拍的流程走下来至少要3年,所以银行只能亲自下场清理库存“砖头”。
这种银行直卖房,跟法拍一样,交了保证金后通过竞价,价高者得。好处就是不大会有意外,如果是法拍房,可能遇上无法腾退,老赖赖着不走,你说你怎么办?银行卖房不大会出现额外的纠纷,他们的目标是赶紧出掉不良资产,不奢望有利润,只求尽快脱手,所以起拍价格也很低。
问题就来了,银行这不是下场砸盘吗?我是不是能赶紧去捡漏啊?
答案是没这么简单。从整体挂牌来看,地方城商行和农信社挂出来的房子,大多在三四五线城市,要不就是位置在郊区,体量太小、太分散,都不算优质房产。但后续各大银行一旦加大供应,对房地产的打击将是巨大的,他们手上可是有几百万量级的低价房子,一旦放出来,对房价肯定是打击。
反正就两个选择:放出来,一些居民的房子价值要缩水;不放出来,就是银行承担资产缩水。如果真要购买银行的房子,记住“两看一算”:看清楚产权确实在银行名下,以及实地去看一下房子有没有硬伤问题或物业、水电欠费;算清楚其他的税费和装修的成本。
银行卖房这个事儿,表面看是商业行为,背后折射的是房子价值分化进一步加剧,三四五线城市以及郊区的房子在这一轮大洗牌当中,已经彻底回归了居住属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