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诺奖得主拉斯洛
四部作品 · 一文整理
解读丨书杰
不提供救赎,只呈现深渊
↓点击观看↓
![]()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
早在2009年,拉斯洛在接受采访时说:“不仅是诺贝尔奖,我认为几乎所有的奖都是艺术最危险的敌人,就像是毒药一样。因为成就会毁掉一位艺术家。”
这位一直描绘毁灭的作家,以长句、末世意象与哲学沉思而著称。他以其冷峻的笔触剖开了现代文明的溃烂内核。他的作品不提供救赎,只呈现深渊——而这正是其力量所在。如今他因至高成就面临“被成就毁灭”的讽刺,这仿佛是他笔下又一个人类困境的鲜活注脚。
《撒旦探戈》
《反抗的忧郁》
《仁慈的关系》
《世界在前进》
4册·一键订购↑
01
《撒旦探戈》
绝望中的循环舞步
![]()
《撒坦探戈》是拉斯洛的成名之作,一部后现代主义的经典。
故事发生在一个破败的匈牙利集体农庄,阴雨连绵,泥泞不堪。绝望的村民蜷缩在漏风的木屋和酒馆里用酗酒、通奸、偷窥、背叛等行为对抗着无边的虚无。
两个神秘人物伊利米阿什和裴特利纳的出现,打破了死水般的平静。他们自称是“救世主”,宣称可以带领村民离开村庄,去城市寻找“光明”。他们掏出伪造文件,声称那里有免费的面包、温暖的房子,甚至能让死去的小女孩复活。村民们仿佛看到了救赎的曙光,却不知自己正一步步堕入撒旦设计的死亡之舞。
![]()
这场“光明之旅”其实是精心编排的探戈。拉斯洛将小说结构设计为探戈“进六步、退六步”的舞步。
伊利米阿什先向前迈六步:在酒馆激情演说,承诺“明天就出发”,怂恿村民砸掉象征旧生活的农具和家具,甚至逼施密特太太交出积蓄作为启动资金。村民们像被催眠的羔羊,跟着节奏疯狂旋转,在酒精和亢奋中撕碎了最后一丝理智。
但探戈的精妙在于后退的六步:当队伍在雨中跋涉了三天三夜,发现“光明之城”只是废弃的工厂,伊利米阿什突然消失,裴特利纳也抢走钱财逃走。村民们瘫坐在泥水里,看着自己砸烂的农具和烧毁的木屋,才明白:自己跳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环形陷阱——所有的反抗和希望,不过是在原地画圈。
拉斯洛以其独特的冗长句式描绘了这些“赤裸生命”的生存状态——村民们既是受害者,也是共谋者。
弗塔基明明识破了骗局,却选择继续装傻,因为“外面的世界可能更可怕”;医生日日记录一切,最终用木板封死窗户,承认自己也是腐烂系统的一部分。最讽刺的是小女孩艾什蒂的死亡——她听信哥哥“种钱得钱”的谎言,最终冻死在树林里,成为整个骗局的导火索。
这暗示着:当谎言成为生存的唯一氧气,真相反而会让人窒息。
村民们的困境,正是现代人的缩影:在虚无中寻找意义,在荒诞中追逐希望,在自由中自我囚禁。
当医生在结尾写下“圆圈闭合”时,他不仅在总结故事,更是在揭示人类的宿命——我们都在跳着这支撒旦探戈,进六步,退六步,看似在前进,实则在永恒的循环里消耗生命。
《撒旦探戈》拒绝提供答案。它剖开社会的腐肉让读者直视脓血,却不给任何止痛剂。它也不是一部“可以轻松享受”的作品,它需要你投入时间、耐心以及深度思考。
它的核心并不是为了讲述一个骗局的故事,而是借这个故事剖析人类文明的普遍困境——信仰崩塌、体制失效、人性异化以及在循环绝望中对希望的本能渴求:
集体主义曾是村民们的“意义来源”,当这套体系瓦解,他们既无法回归传统,也无法融入新的资本秩序,陷入“无信仰、无目标、无价值” 的三重虚无;
伊利米阿什的骗局之所以能成功,并非因为他高明,而是因为村民们“需要被骗”—— 他们宁愿相信一个虚假的乌托邦,也不愿直面 “存在本无意义”的真相;
小说没有批判个体的懒惰,而是指向历史的暴力:集体主义的强制与资本主义的掠夺,共同摧毁了个体的主体性,使村民们沦为被抛者,只能在麻木中等待救赎,却最终被救赎本身欺骗。
02
《反抗的忧郁》
混乱与失序的寓言
![]()
1989年后,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看似进入 “民主时代”,但旧制度的创伤(政治压迫、人性扭曲)未被清算,新制度的问题如贫富差距、官僚腐败、文化失根等,又接踵而至。社会层面弥漫着一种 “倦怠感”:人们既无法摆脱过去的阴影,也无法抓住未来的意义,只能在悬浮的当下中麻木生存。
《反抗的忧郁》正是捕捉了这种“倦怠”—— 它不写激烈的革命或反抗,而写 “日常中的抵抗”:那些拒绝麻木、坚持清醒的人,如何在忧郁中守护人性的微光。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匈牙利小城因“鲸鱼马戏团”的到来而引发一系列骚乱的故事,从而描绘出整个社会如何滑入集体性的偏执与精神危机。
拉斯洛采用多人物视角的碎片化叙事,多方面呈现了小镇的混乱。受惊的市民抓住音乐、宇宙论甚至法西斯主义等任何看似能提供秩序的形式,进行荒诞的批判与追随,这被视为对匈牙利内部革命与社会情绪的深刻讽刺。
![]()
小说标题本身就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反抗的忧郁”究竟是什么?是反抗所带来的忧郁?还因忧郁而反抗?
答案似乎指向后者——反抗的结果依然是忧郁。因为反抗之后,依然存在其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忧郁”成为“反抗”的结果。在这个位于匈牙利大平原上的南部小城,时间和空间构成一个严密封闭的世界,人们既不能逃,也不可能抵抗消逝和毁灭。
拉斯洛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揭示了人类困境的循环本质。在他看来,人类的进步,不过是像电脑程序一样不断更新换代的毁灭。
如果说《撒旦探戈》写的是人们“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那么《反抗的忧郁》讲述的则是“从一次毁灭到另一次毁灭”。
03
《仁慈的关系》
人性的微妙连接
![]()
《仁慈的关系》是拉斯洛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八个故事。拉斯洛笔下的人物总有着相似的怪诞:他们在异乎寻常的神经紧张中,追逐或对抗着难以言说的事物。他们像是卡夫卡主人公的同类,“却又似乎病得更加严重”。
《甩掉埃勒·博格达诺维奇》中,主人公借用他人目光来审视自己的存在;《理发师的手》里,杀害朋友的主人公自己也成为了另一次谋杀的受害者;《茹兹的陷阱》采用“首尾相接”的圆环结构,追踪他人的男人和被追踪的男人,他们的荒唐处境都被一个陌生女人的目光所收缴;《荷曼,猎场看守》呈现了同一个故事的两个版本:第一版本中,猎人荷曼的内心独白解释着他日渐脱离世界正常秩序后变得疯狂的行为;第二版本中,荷曼的事迹则成为他者口中的疯狂威胁。
拉斯洛揭示了叙事本身的陷阱——将世界视为悲剧或喜剧,将某人理解为圣徒或小丑,只取决于我们讲故事的方式。
04
《世界在前进》
对现代文明的叩问
![]()
这是拉斯洛沉淀近三十年后出版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截至目前最新、最重要的短篇创作。
书中通过闪现的尼采、9·11事件、加加林的幽灵等意象,横跨整个当代世界版图,构建了一个千禧年后人类精神症候的文字迷阵。
它甚至包含一篇正文全部留白的文本,有意打破所有传统,挑战语言表达的极限,直接向读者提问:这个世界在前进吗?而答案或许出乎你的意料:“是的,但不是以你我所料想的方式。”
不提供救赎
只呈现困境本身
拉斯洛的文学,是一种沉重的“慢”。他以绵延不绝的长句与密不透风的段落,构筑一个令人窒息的阴郁世界,迫使读者沉入其中,无法抽身。其作品中采用大量的隐喻和象征手法——雨、蜘蛛网、撒旦、鲸鱼马戏团……这些意象不仅是文本内在的风格呈现,更指向深层的哲学思考。
他的作品也包含对后社会主义的政治批判。他就像是预言家,预言了我们都不愿正视的未来。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人类永远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徘徊。
贝拉·塔尔曾用七小时电影呈现《撒旦探戈》,那些令人窒息的长镜头至今让影迷难以忘怀。电影开头长达八分钟的长镜头里,生命走出了黑暗之所,在泥泞中徘徊前行。远方的出口处,等待着它们的是死亡还是乐土?一切皆是未知,而我们只能看到它们的犹豫与迈出的那一步。
拉斯洛的文学世界同样如此——他从不提供答案,只呈现困境本身。
诚挚推荐
拉斯洛作品集·4册
《撒旦探戈》
《反抗的忧郁》
《仁慈的关系》
《世界在前进》
一键打包
4册套装
↓点击订购↓
全网预售
先定先发货
独家0基础哲学课
哲学100问
从古希腊到后现代
300期课程丨250张逻辑图丨2500年哲学史
扫码订购 - 永久收听(附文稿)
收听方式
① 扫码收听
② 下载“小鹅通”APP(可下载音频)
购课后领取逻辑图
加助手微信号:zhexue100zhushou
阅读全文订购《哲学100问》(完整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