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次真菌感染,让苏州人爱上了这个味道

0
分享至


▲莼菜特写

图源:视觉中国

在江南水乡密布的河网和湖泊间,八种水生植物——莼菜、莲、水芹、芡实、慈姑、荸荠、菰和菱角,历经千百年驯化,完成了从野生到栽培的转变,并从果腹之物演变为文化符号——水八仙,升华为地域文化认同的载体,彰显了江南地区人们与水共生的生存智慧。


不做官,也要吃的莼菜

“这缸里头种的,究竟是荷花啊,还是睡莲啊?”

几位大爷大妈聚集在我屋外的水缸边,议论纷纷。我家位于北京一个小区的一楼,所以窗外有一点极其狭小的空间,可以栽花弄草。于是,我就弄了个石质水缸,每年在里头种一些水生植物。

大爷大妈正一本正经讨论的这几棵植物,是我今年开春栽种的,如今长出了十几枚浑圆的叶片漂在水面上。看叶子说是荷花吧,却没有荷叶上清晰的叶脉纹路。说是睡莲吧,却又少了睡莲叶一般的缺口。难怪大爷大妈不认识,因为在北京,很少有人会栽种这种植物,它就是莼菜。


▲村民在莼菜田里采摘莼菜

摄影:孙晓东

多年前,我第一次去杭州游玩时,就把莼菜列入了打卡名单的第一位。只不过不是在水缸、湖泊或河流里,而是在餐馆里。当时我特意点了一份西湖莼菜羹,想要品尝一下声名远播的莼菜究竟味道鲜美到何等程度,以至于会有人因它选择辞官。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曾提及此人:“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词中所说的“季鹰”,就是西晋年间的文学家张翰,表字季鹰。这位张季鹰本是吴人,在洛阳为官,他才华超众,性情放纵不羁,人们将他与阮籍相提并论。西晋末的一年,秋风乍起,这位思念故乡的“美食家”,因想念故乡的鲈鱼脍和莼菜羹而不能自已,于是索性辞官回乡。所以,后人用“莼鲈之思”来表达思念故土之情。

很多人认为,张翰是因为朝堂动荡,明哲保身而有此举。但在年轻时的我看来,敢以美味为由辞官这件事情本身,就足以表明这位张季鹰身上总归是有一点令人敬佩的特质的。苏轼也曾在《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中写道:“浮世功劳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机早,直为鲈鱼也自贤。”因此,我迫切地想知道,这莼菜究竟是何等滋味,才能成为张季鹰的“背锅侠”。

端上桌的西湖莼菜羹,里面有一些尚未展开的嫩叶,叶子吃起来,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只是口感滑嫩,连同汤羹一起,可以很爽滑地吸溜到嘴里。

早在先秦年间,《诗经》里就有关于把莼菜用于祭祀的记载。《鲁颂·泮水》中说道:“思乐泮水,薄采其茆。”其中的茆,就是莼菜。先秦时的古人认为,水生植物品性高洁,所以包括莼菜在内的多种水生植物,都被用于祭祀。而当时因为烹饪技术所限,可以煮成滑嫩汤羹的植物,会被视为美味的食材。莼菜的滑溜口感,当然会被古人所喜爱。《齐民要术》就盛赞“食脍鱼、莼羹、芼羹之菜,莼为第一”,将其视为可以食用的水生植物中最味美者。


▲西湖莼菜羹

图源:视觉中国

莼菜本身的滑溜,当然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而是因为其茎叶上包裹着黏滑的分泌物。有研究表明,莼菜所分泌的黏液,是一种多糖纳米结构凝胶,含水量很高,会形成高度水合、摩擦系数极低的润滑层,从而对茎叶特别是嫩芽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因水流冲击而受损或折断。也有学者认为,这层黏液可以避免嫩叶新芽被动物啃食。莼菜黏滑的口感,原本是对叶片本身的保护,却在不经意间,满足了人类的喜好。

自古以来,在江南水乡,不论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都对莼菜的味美推崇有加,视其为席上珍馐,更因为有众多历史人物和故事的加持,莼菜不仅成为一道文化名菜,更是苏州水八仙宴席的压轴菜。在江南地区,恐怕很少有人能一口气报得水八仙的全部芳名。但在苏州,你若不能说全水八仙的种类,便会被认定不是正宗“老苏州”。


“水中人参”鸡头米

水八仙又称“水八鲜”。从植物学来说,水八仙指的是在江南地区,尤其是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普遍种植的八种水生植物,分别是莼菜、菰、莲、水芹、芡实、慈姑、荸荠和菱。而“水八鲜”更多地是指这八种植物传统的食用部分,也就是八种传统食材,即莼菜(莼菜的嫩叶)、茭白(菰的茎)、莲藕(莲的根状茎)、水芹(水芹的茎叶)、鸡头米(芡实的种子)、茨菰(慈姑匍匐茎末端的球茎)、荸荠(荸荠的块茎)和菱角(菱的果实)。在江南地区,人们把这八种食材和神话故事里过海显神通的“八仙”联系起来,说是由他们留下的八件守护苍生的法器化身而来,所以叫水八仙。水八仙备受江南人喜爱,而且讲究不时不食,按节令吃:“春有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菇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


▲菱的花朵

摄影:王辰

莼菜可食用的是嫩叶,而水八仙中其他成员的可食用部位大多为根茎或者种子,例如芡实的可食用部位就是它的种子。芡实的果实外面带有锋利的尖刺,整个果实形如鸡头,所以被叫作鸡头米。从带刺的果实里把富含淀粉的种子剥出来,自古就是个又辛苦又考验技术的工作。唐代有一首无名氏写的《鸡头》诗,其中说道:“紫罗小囊光紧蹙,一掬真珠藏猬腹。丛丛引觜傍莲洲,满川恐作天鸡哭。”把芡实的果实比作刺猬,“天鸡哭”则指采摘芡实时太过辛苦,会被尖刺扎伤,所以采芡人的工作饱含着血与泪水。

虽说如此,鸡头米却被江南人誉为“水中人参”。苏州人推崇的吃法是清煮加糖,这种做法确实最能显出鸡头米的清香软糯。每年中秋前,到了新鲜鸡头米上市的时候,哪怕价格再贵,老苏州们都会买点尝鲜。明朝的王世懋撰写的《瓜蔬疏》一书中,称鸡头米为“果中之美味,而最补益人,然独杭州多而佳”。其中提到,南北所产的鸡头米有所不同,就好像稻米有粳、糯之分,江南产的鸡头米相对粳而粒小,北地所产则糯而粒大。在明代,江南的鸡头米被视作佳品。苏州城南黄天荡出产的鸡头米最为著名,名为“南荡鸡头”,果实硕大,结籽六七十粒,清糯可口。而其他地方的芡实则有点瘦弱,结籽至多二十余粒。

实际上,如今的鸡头米也有北芡、南芡之分,只是与古时区分的内容并不一致。今日所言的北芡,花萼和果实外面多刺,种子粒大,可晒干后用来煮粥;而南芡的花萼和果实外面光滑无刺,种子较小,通常用于鲜食。从物种上来说都是芡实这种植物的果实,只是栽培品种有所不同。


▲芡实的花朵

摄影:王辰

我在北京长大,印象里吃过的鸡头米,口感都偏硬些,煮在粥里的时候,吃起来就像一团淀粉,有些噎人。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中有记载,到了农历七月中旬,就会有人沿街叫卖,吆喝道:“老鸡头才上河。”

我很理解这个“老”的意味,大抵就是我吃的鸡头米的口感,嚼起来是要费一点力气的。几年前,有朋友从江南用冷链给我寄了新鲜南芡,小小的颗粒像是项链上的珍珠,煮成汤羹后,比糯米小汤圆更加小巧精致,吃起来的口感完全不同:比起之前吃过的那种“老鸡头”,它更应该叫做“童子鸡”才合适。


出淤泥而不染,染真菌而不脏

在水八仙的成员之中,莲藕、荸荠、慈姑的食用部分都是地下的根或茎。莲藕是根状茎,荸荠和慈姑都是细长的匍匐根状茎末端膨大,荸荠是膨大而成的块茎,慈姑是球茎。虽然这三种植物被人类食用的历史有长有短,烹饪方法和口感也不相同,但它们都是靠着地下根茎储存能量,度过秋冬季,在第二年春夏靠着积蓄的能量,再度发芽生长。


▲苏州震泽古镇的河畔,洗刷干净的茨菰被放在篮子里沥干水分。

摄影:孙晓东

菰的食用部位也是茎,也就是茭白,但与这三者相比,又有点不一样。莲藕、荸荠、慈姑的可食部位都埋在水下的淤泥中,要被挖出来,清洗干净,烹饪成菜品,名副其实的“出淤泥而不染”。茭白的茎却是长在水面之上的,而且要想吃茭白,必须感染才可以,而且得是真菌感染,“不染”的话,就吃不到喽。

菰与水稻是近亲,植株也长得有几分相似。但是在野生的菰周身上下找个遍,都找不到菜市场上和小竹笋一样的茭白。食用的茭白,实际上是菰感染了真菌后,靠近基部的茎秆变得粗大肥嫩而来的。在古代,至少在唐代之前,人们所食用的菰,并非茭白,而是它的种子——菰米,也被叫做“雕胡米”。

菰米做成米饭滑嫩爽口,香气扑鼻,曾被视为美味。由于对菰的驯化栽培,没有它的近亲水稻、小麦成功,产量一直极低,不适合规模种植。因此在以采摘为主的农业时代初期,只能限量供应的菰米饭,在以粮食为主食的上千年间,相当“高冷”,没能走进寻常百姓家。《礼记》记载:“饭之品有黄黍、稷稻、白粱、白黍、黄粱,此诸侯之饭,天子又有麦与菰……”足见其非同一般。唐代诗人皮日休诗中也曾说“雕胡饭熟醍醐软,不是高人不合尝”。唐宋以后,南方人口激增,农业生产迅猛发展,人们大量围湖垦田,在稻米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的同时,可供菰生长的浅水沼泽面积急剧减少,因而菰米也渐渐被人们疏远了。只有在饥荒年代,才偶尔被采来果腹。北宋苏颂在《本草图经》中曾写道:“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


▲水八仙又名“水八鲜”,后者是指八种水生植物的可食用部分,即八种江南水乡传统食材:莼菜(莼菜的嫩叶)、茭白(菰的茎)、莲藕(莲的根状茎)、水芹(水芹的茎叶)、鸡头米(芡实的种子)、茨菰(慈姑匍匐茎末端的球茎)、荸荠(荸荠的块茎)和菱角(菱的果实)。

图源:视觉中国

从菰到茭白的变化,要从一种叫黑粉菌的真菌说起。这是一种寄生真菌,主要寄主为禾本科植物,对谷物类作物危害巨大。菰感染黑粉菌后会发生病变,不再抽穗,但是植株不会死亡,茎秆则会膨大成纺锤形的肉质茎,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茭白”。其肉白如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口感清爽鲜嫩,食用后也不会影响人体健康,所以成为餐桌上的宠儿,更有人誉之为“美人腿”。由于野生的菰不一定被真菌寄生,所以我们食用的茭白需要由农人专门接种菌种。广泛的人工栽培,让味道鲜美的茭白成了江南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食材。

在水八仙的成员之中,和莼菜一样只食用茎叶的是水芹,水芹和莼菜拥有同样悠久的食用历史。《诗经》中不但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茆”,也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先秦年间所说的芹,就是水芹。直到旱芹传入我国之后,为了区分,最初的芹才根据生长在水边湿地或者水中的特性,加了个字,变成水芹。

水芹虽然美味,但自古以来却时常有吃水芹吃出麻烦的故事。《列子·杨朱》中有一则“献芹”就写道:有位穷人说水芹是世间美味,某富人听说后,就去找来吃,结果感觉口感粗劣,吃后更是腹中疼痛。故事的本意是说,水芹被穷人看作美味,却没能受到富人的喜爱。其实还有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那位富人认错了植物。毕竟先秦年间所说的“芹”,也有可能是另一种水生植物——石龙芮。石龙芮是有毒的,如果把石龙芮误当作水芹采摘来吃,当然会觉得口感粗劣,腹中疼痛。其实,水芹和石龙芮的形态差别还是很显著的,只要稍有经验,就不至于搞混淆。

采摘水芹要选冬春时节的嫩叶,而在幼苗时期,水芹和毒芹的形态极其近似,再加上它们都会生长在水畔,有时候混在一起,难免被人认错,采回去误食下肚。如今菜市场上的水芹,只要是茎秆、叶柄明显狭长,大都是人工栽种的,这些水芹不至于被人认错,也就不会有误食中毒的风险。野外采来的水芹植株矮小,和菜市场上出售的人工水芹大不相同。


▲水芹的花朵

摄影:王辰


或挺水,或浮水,深谙水性

在水八仙当中,莼菜和芡实的植株都是扎根在水下的泥土中,叶片漂浮在水面,花挺立出水开放。这种生长方式属于水生植物中的一类:浮叶根生植物,同样属于浮叶根生植物的还有菱。菱也是扎根在水下泥土中,但和莼菜、芡实相比,菱的植株形态有些特别。其植株顶端密集生长着许多浮水叶,这些叶片聚集成莲座状,每枚叶片的叶柄上都有一个气囊,使得植株有足够的浮力漂浮在水面。而且菱水下部分的茎上,还有另一种形态的沉水叶,看上去像羽毛,而芡实和莼菜都没有。

或许有人会心生疑惑:莼菜、芡实与菱长得差别那么大,为何会是一类,而和它们高度相似的莲——也就是俗称的荷花,反倒不是浮叶根生植物呢?


▲新鲜采摘的菱角

图源:视觉中国

的确,植物学家一度将莲与莼菜、芡实都归入睡莲科。如今的植物学分类,已经将莲、莼菜、芡实归入三个不同的植物类群。莼菜属于莼菜科,芡实属于睡莲科,这两个类群的亲缘关系很近。而莲属于莲科,和另外两个类群的亲缘关系很远。要打比方的话,莲和其他两种并非近亲,反而和开心果的关系相对近些。其实,除了生长方式不同之外,它们花和果实的形态也有明显差别。莼菜的果实是坚果,芡实的果实是浆果,莲的果实莲子也是坚果,但莲子是长在倒圆锥形的花托——也就是俗称的莲蓬之中。只不过为了适应水生环境,它们三位演化出了一些相似的形态特征。莲和莼菜的嫩叶都是向内卷曲生长,之后渐渐展开成圆形叶片,莲和芡实的叶柄都有中空的管道,用来进行气体交换。而且莲藕——也就是莲的根状茎,其中空结构也是为了适应水生环境而形成的通气组织。

实际上,在水八仙当中,就生长方式而论,除了莼菜、芡实和菱角属于浮叶根生植物之外,其他的莲、荸荠、慈姑、茭白和水芹都属于挺水植物,它们生长的方式并不是叶子漂浮在水面,而是根茎在水下泥中生长,植株包括茎叶、花、果都挺立出水生长。

茭白、莲等挺水植物,在夏季深水时,其叶柄可随水位长至两米以上,在不同的水深范围内均可生长,其茎部或根部的通气组织能应对短期洪水淹没的困难。而莼菜、芡实和菱角这些浮叶根生植物属于漂浮生长型,早早就在水中长出很长的根或茎,可以说随着水位高低变化而打弯或伸直,叶片部分则浮浮沉沉。芡实的种子外壳十分坚硬,能抵御洪水的冲击;菱的表现更逆天,它的果实成熟后外壳变得坚硬,可以在水中漂流一段时间。菱甚至可以在洪水暴发时候,借助水力传播种子,实现种群扩散,而且它的种子能够在新的水域快速萌发、定植,所以民间有“菱遇水涨则实繁,灾年可济饥”的说法,堪称灾后先锋作物。


▲在苏州,水八仙早已超越食材的范畴,化身为刺绣、雕刻、年画里的灵动符号,深入当地人的文化生活。

摄影:孙晓东


从果腹之物到江南的文化符号

江南地区素以“水乡泽国”而著称。以苏州为例,全境湖泊星布,河港纵横,不仅南倚太湖,境内还有阳澄湖、澄湖、潜湖、独墅湖、金鸡湖、沙湖和黄天荡等广阔水面,这些湖泊又与长江、钱塘江等水系交织,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水域环境。

与此同时,江南地区的夏季,湿热多雨,水文有着显著的季节性波动规律。春季进入梅雨季节后,降水开始增加,河流湖泊水位随即上涨。到了夏季,当地降水增多,再因为处于长江中下游,叠加上游来水,所以无论是河流还是湖泊的水位,都会大幅升高,甚至会不定期暴发洪灾,洪涝灾害严重。自古以来,几乎每次特大洪水,都会导致当地“圩田尽没,颗粒无收”。夏季过后,水位开始慢慢回落,湖泊浅滩与河浜沼泽湿地大面积裸露。


▲在苏州白塔西路与皮市街交叉口,百米不到的小路上摆着五六十个摊位,带着露水的荷花与青翠的莲蓬层层叠叠,与各种各样的本地自产果蔬构成一幅夏日限定的姑苏风物图。

图源:视觉中国

水八仙这八种水生植物,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在适应江南地区水域环境和水文节律的过程中,演化出高超的生存技能,在这片水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在长江流域洪灾频发的背景下,水八仙的众多成员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特性,让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江南百姓的“储备粮”。千百年来,江南地区的先民充分利用它们耐涝、可食用的特点,不断驯化,成功实现了人工种植,也让它们从当地众多植物中脱颖而出,完成了从野生植物到栽培作物的转变。如今,这八种水生植物已然成为人类的朋友,它们或根、或茎、或叶、或果,成为人类粮食作物之外的重要食物来源,成为人类餐桌上的美味。再随着“文人菜”被名人雅士的追捧,慢慢在其自然属性之外,具备了文化层面的价值和意义,从简单的果腹之物逐渐演变为江南水乡的文化符号——水八仙。

在江南水乡,悠悠千百年的栽培历史,让这八种水生植物与江南人一起“生活”,并融入当地的风俗典故、诗词歌咏、传统艺术中,渗入当地人的记忆里。水八仙,不仅成为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物和人间真味,更穿透历史与未来,承载着江南水乡的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欢迎订阅:邮发代号38-383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左凌仁 周伊萌

美编:周伊萌

校对:段海英

审核:王旭辉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25年第8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可以赋黄码红码治理

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可以赋黄码红码治理

上峰视点
2025-11-17 18:35:31
取消日韩学历,这不是在报复日本

取消日韩学历,这不是在报复日本

林中木白
2025-11-17 14:59:29
全运游泳收官!诞生5大赢家,2人失意,2人成未来希望,一项没落

全运游泳收官!诞生5大赢家,2人失意,2人成未来希望,一项没落

篮球圈里的那些事
2025-11-17 21:01:57
俞敏洪在南极给员工写信翻车上热搜!员工:23点我还在打电话续费

俞敏洪在南极给员工写信翻车上热搜!员工:23点我还在打电话续费

柴狗夫斯基
2025-11-17 21:16:32
关闭全部门店,盒马创始人又失败了

关闭全部门店,盒马创始人又失败了

邱处机
2025-11-17 19:06:09
荒诞!雷军再遭小米产品反噬:40米潜水手表,小字免责又引火烧身

荒诞!雷军再遭小米产品反噬:40米潜水手表,小字免责又引火烧身

娜乌和西卡
2025-11-17 16:22:27
小天才手表,背刺中国家长

小天才手表,背刺中国家长

金角财经
2025-11-17 16:19:49
仅因“没证据证明死者带凶器”,申大爷竟被判防卫过当,全网怒了

仅因“没证据证明死者带凶器”,申大爷竟被判防卫过当,全网怒了

热点菌本君
2025-11-17 15:49:25
多部日本电影撤档!院线经理回应《鬼灭之刃》20日停映

多部日本电影撤档!院线经理回应《鬼灭之刃》20日停映

释凡电影
2025-11-18 04:12:09
高市早苗的面相分析:蛇纹锁口,目藏刀锋,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高市早苗的面相分析:蛇纹锁口,目藏刀锋,国之将亡,必出妖孽

山九观主
2025-11-17 11:35:08
泰国国王突然跪了,尊贵身份为何输给高僧?中泰佛缘暗藏玄机

泰国国王突然跪了,尊贵身份为何输给高僧?中泰佛缘暗藏玄机

刘哥谈体育
2025-11-18 03:33:33
中国准备打一场反侵略战争,解放军发文,不会保证日本本土的安全

中国准备打一场反侵略战争,解放军发文,不会保证日本本土的安全

影孖看世界
2025-11-16 20:05:08
哈登28000分里程碑:现役第3仅输詹杜+历史第11 神迹历史第一

哈登28000分里程碑:现役第3仅输詹杜+历史第11 神迹历史第一

醉卧浮生
2025-11-18 09:34:53
2-0!世界杯头号夺冠热门诞生:世预赛8连胜0丢球!改写71年历史

2-0!世界杯头号夺冠热门诞生:世预赛8连胜0丢球!改写71年历史

篮球看比赛
2025-11-17 11:40:56
前TVB过气一姐北上夜场开工,唱到露膊近距离可摸手仔

前TVB过气一姐北上夜场开工,唱到露膊近距离可摸手仔

粤睇先生
2025-11-18 00:53:15
又走了一家外企

又走了一家外企

曹多鱼的财经世界
2025-11-17 15:03:31
社评:德国副总理访华的正常与不寻常

社评:德国副总理访华的正常与不寻常

环球网资讯
2025-11-18 00:06:14
“窗帘藏酒”真相再调查 原是服务员找来空箱装喝过的酒瓶 酒店表示:员工配合调查的时间算出勤

“窗帘藏酒”真相再调查 原是服务员找来空箱装喝过的酒瓶 酒店表示:员工配合调查的时间算出勤

扬子晚报
2025-11-17 22:06:24
11月18日俄乌最新:川普放狠话

11月18日俄乌最新:川普放狠话

西楼饮月
2025-11-18 01:35:03
重大风险警告!日本全境或变战场,中方14艘巨舰下水,反制将开始

重大风险警告!日本全境或变战场,中方14艘巨舰下水,反制将开始

云鹏叙事
2025-11-16 15:18:51
2025-11-18 10:36:49
中国三峡杂志 incentive-icons
中国三峡杂志
专注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873文章数 47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国的愤怒还在继续 对日反制有三个新特点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国的愤怒还在继续 对日反制有三个新特点

体育要闻

直到退役那天,“海湾梅西”也没去欧洲踢球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青云租陷兑付危机 集资与放贷的双面生意

科技要闻

京东外卖要“独立” 刘强东还宣战“点评”

汽车要闻

更加豪华 更加全地形 极石ADAMAS

态度原创

房产
教育
艺术
时尚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教育要闻

报告显示美高校国际学生今年秋季入学人数减少17%

艺术要闻

墙上这十四个字太难读,你敢挑战吗?

听说冷帽是“美女检验神器”?

军事要闻

韩国提议举行朝韩军事会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