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建国初年,赵普担任宰相的时候啊,就在办公室的屏风后面放了两个大瓮。凡是有人来提交提出建议改革的文书,他都会扔到瓮里面。瓮装满了以后就拉到街口焚烧。
李沆担任宰相的时候,正值太平时代,凡是提出建议,想要改革的人,他一律不任用。他说:“我不任用这些人诠释为了报效国家。”
哎呀,这贤明的宰相考虑问题就是长远啊。
到了熙宁年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就忙的废寝忘食。天天就想着出台什么法律法规,对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有能力的人没有能力的人都用,结果有能力的人都离开了,只剩下那些没能力的投机分子。彻底改变了太祖太宗时期的法律法规,最后搞得天下纷扰不断,以至于靖康之耻。
这就更加凸显了赵普李沆他们的深谋远虑。
02
原文
国初,赵普中令为相,于听事坐屏后置二大瓮。凡有人投利害文字皆置中,满即焚于通衢。
李沆文靖为相,当太平之际,凡建议、务更张、喜激昂者,一切不用。曰:“以报国耳。”
呜呼!贤相思虑远矣。
至熙宁初,王荆公为相,寝食不暇。置条例司,潜论天下利害。贤不肖杂用,贤者不合而去,不肖者嗜利独留。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致今日之乱。
益知赵中令、李文靖得为相之体也。
03
李沆文靖:即李沆,北宋宰相,“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谥文靖。他被王旦称为“圣人”,所以也被称为圣相。
04
李沆之所以被称为圣相的故事在智囊中有啊。故事在“063李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https://mp.weixin.qq.com/s/iKslOcTqFBnMSypi85yFSQ。
这里滑稽的地方就在于,邵伯温说王安石天天忙都是在瞎忙。但是李沆也一样是忙啊。不是说不改革就没有问题了。
李沆当时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和辽国的问题,是对外的。王安石当时面对的问题,那就不仅仅是辽国,还有西夏吧?更不用说自己家里穷的都揭不开锅了。
而且,李沆当宰相的时候,那国库是充盈的啊。充盈到李沆都担心给宋真宗看了余额以后他就躺平一门心思作妖。结果,赵恒看了余额以后就真的躺平开始作妖了。
宋神宗倒是想作妖,他有那个条件么?
邵伯温代表的那部分知识分子真的是脸都不要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