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用这句500多年前的诗句,描述当今寿险业者终年奔波、持续作战的职业状态,竟如此贴切。
只不过,这种境况并没有太多诗意,有的只是日常工作持续紧张的真实状态。
随着八月“831”业务节点的热度退去,进入九月,已有多家保险公司马不停蹄,启动新一轮业务推动——培训会、产品说明会、创业招募会……
节奏之密集、氛围之紧张,丝毫不逊于往年备战“开门红”。事实上,这就是“开门红”的前夕。
新产品加速迭代,增员计划大力加码,朋友圈、自媒体平台再次被各类聘才海报、优增政策刷屏——一场关乎人力储备与梯队建设的大战,已悄然打响。
那么,经过七、八两月的冲刺,各自的全年任务目标是否顺利达成?面对即将到来的“开门红”,各自的增员策略又有哪些新动向?
近日,《今日保》走访多家保险公司不同区域的资深代理人,一探9月的节奏。
1
-Insurance Today-
全年业绩咋样了?
借着七、八月的热度,大部分完成的不错
经历“831”前,七、八两个月的激烈会战,各自的营销战果如何?全年业绩是否完成?
一家中小险企华东某省分资深部经理黄玲说,“我们江苏省分已经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我个人业务目标也已达成。这主要是公司的营销模式做得好。”
她表示,公司为代理人和客户提供了多个平台和多项增值服务,为业务营销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
“我们主要依托公司打造的特色营销系统,这套聚焦于市场开拓和客户积累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使得我们的日常客户开拓得到进一步升级,从过去的‘单点、随机、散点式’拜访,转向‘有计划、有组织、有批量’的系统化运作,从而提升了客户接触的效率和效果。”
另一家中小险企华北某省分资深总监梁正坦言,自己的个人业绩目标还没完成,但团队业绩目标已经超过了去年。
“去年全年是4500万元标保,今年截至目前已经完成4800万元,目前正在向7000万元冲刺中。”
梁正说,整个8月,自己除参加IDA颁奖典礼的几天外,每天都和团队一起争分夺秒地高频见客户,聆听客户的确切需求,规划落地匹配保险方案,保费抢收效果不错。
大型险企华东某省分资深总监江荣告诉《今日保》,借力年初“开门红”和七、八两个月的热度,目前已完成全年保费目标。
另一家大型险企华中某省分资深总监林龙也有同感,“‘开门红’有司庆产品,七、八两个月有产品切换,有的团队和个人确实达成全年目标。目标达成率与全年任务制定的标准有关,有的任务定得比较高,就未必能达成。目前两极分化比较明显,有的代理人早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而有的代理人过考核都困难。”
2
-Insurance Today-
增员火力全开
“9月人力全都要转正,不能再出现负增长”
七、八两个月大战过后,进入九月的险企并未歇息,而是一边积极推介新产品,一边启动增员,火力全开。
一家大型险华西某省分资深总监林龙透露,之前总公司就提出明确要求,9月份所有人力增长全都转正,不能再出现负增长。所以他们从二季度开始就已经在做增员动作。
另一家大型险企东北某省分中支资深部经理赵飞介绍,9月份,公司在培训新产品的同时,也在全力增员。
据他介绍,公司针对增员出台了新人件数奖励方案、转正奖励方案,对于方案期内达成转正标准的新人及其推荐人,根据不同转正时间给予不同的奖励。
同时,还出台了业务经理晋升奖励方案。 赵飞说,9月份的工作日程安排的非常紧凑。
“9月初总公司就下来通知,9月5日组织新款重疾险产品培训,9月6日冲锋队试卖,9月18日全员开售。”
“9月7日之前是每天一场创业说明会,9月8日以后每天两场创业说明会。”
大型险企华东某省分资深总监江荣直言,九月公司进入了增员节奏,推出了优才计划和普增计划,给予新人津贴。
“优才的话前三个月有4000底薪,没有太多业务要求,普增是2000底薪。但不管优才还是普增,现在新增都非常难。”
与上面两家大型险企以奖励方案、新人津贴鼓励增员不同,有的险企则通过升级基本法推动组织发展。
据中小险企华东某省分资深部经理黄玲告诉《今日保》,公司最新升级的基本法中有很多有利组织发展的政策。
“前几天总公司个险总来到自家分公司宣讲新基本法,比如加码创业津贴、提档管理津贴,每年达标且总的FYC连续4年或者5年达到100万C荣誉体系,即给予百万级别的奖励,这让伙伴们都很兴奋。”
还有的公司则主打以服务支持赋能增员。
中小险企华西某省分部门负责人腾飞称,公司在人力备战方面,招募“美好生活推介官”,给予基层机构一些工具支持、增员活动的费用支持,再接入总部的“VIP客户服务方案”。
“现在分公司层面一般都以支持为主,费用投入为辅。”
3
-Insurance Today-
增员策略转向
大型创说会回来了
聚焦“老兵回营”,力推“同业引进”
在这一轮增员热潮中,很多险企并未如从前那样着力增员白板,而是将目光定位离职的代理人,甚至是引进同业团队和代理人。
9月份,一家大型险企喊出了“老兵回营”的增员口号。
“就是原先离职的代理人再招回来。”
这家险企华北某省分部经理卫峰说,这些“老兵”有一定的保险认知,专业上也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现在公司的平台服务支持力度比较大,也能够帮助那些流失的代理人重新扎根。”
另一家大型险企则将增员目标锚定同业团队。
这家公司华东某省分资深总监佳勇说,增员一般以引进外部团队为主,还有就是网招。
“对于引进的团队会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但具体政策要具体谈。”
还有一些代理人认为,增员就是增客户,增客户就是增员。“不知道从哪增员,就先从客户里找。”
从公司层面看,为了更好地推动增员,有的险企邀请有着丰富保险从业经历的职场效能提升专家进行授课。这家险企华北某省分一位资深代理人称,8月份省分召开了一场300多人的大型创业说明会,进行增员引流。
“这种大规模的创说会很多年没有搞过了。”
大型险企华西某省分资深总监林龙认为,从增员策略看,不同公司、不同团队有不同选择——有的追求专业化,认为结构美比总量美要好得多,所以增员注重高素质;有的致力于保架构,采用的是人海战术,就是先按基本法维持,先干了再说。
“我的增员策略比较中庸,不盲目追求优增优育,也不赞成人海战术,不会一味地用方案来推动增员,而是用职级的晋升来推动增员。”
4
-Insurance Today-
为什么如此看重增员?
“‘开门红’在即,没有人力,怎么打胜?”
与往年相比,今年险企的增员力度明显加大,一度被质疑的“组织发展”这一口号,也再度被叫响。那么一线代理人如何看待增员和组织发展?
“九月份的增员直接影响到‘开门红’首爆,进而影响到2026年全年的整体业务。”
大型险企华北某省分资深代理人孙明透露,目前公司九月份的人力规划已经落地,大家都在搞增员储客活动,“国庆节一过就要打‘开门红’了,你说增员重不重要?。”
另一家中小型险企华中某省分部经理刘丽说,保险公司的经营节奏是不能停的,抓培训抓营销、抓增员抓保费。
“队伍是不能停的,一旦停下来,要三倍四倍的精力和时间才能抓回来。尤其是‘开门红’在即,没有人力,怎么打胜?”
一位险企资深高管认为,增员招募、组织发展是个险营销永恒的主题,因为人力脱落是持续永恒的。
“大停售以后,除了新产品培训以外,只能增员。增员除为‘开门红’蓄力,还可以打一波年度收官。当然有些公司会直接启动‘开门红’,去年一些公司十一黄金周开始录入‘开门红’保费了。”
一位资深代理人称,保险公司之所以不断地招聘新的代理人,就是要利用新人的关系网扩大客户群体。
“增员难,是因为单纯拉人头已经不太行了,需要拉好的人头。现在要的都是资源型代理人,谁要一堆人头呀?”
另一位资深代理人则吐槽说,现在增员就是碰运气,因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保险。
“但万一运气好增员到一个适合的伙伴呢!所以不管怎样先进来试一试,不合适就自然淘汰。”
一些主管们认为增员的意义在于“东边不亮西边亮”——“这个不出单,还有那个出单;增员人数越多,出单的人力就越多。”
后记
捉急的现实与残酷的真相
产品推新、方案升级、人力换血——每年此时,保险公司总会多线发力,全力冲刺“开门红”。年复一年,这已成为行业一道熟悉的风景。
然而当下,“增员”已被赋予截然不同的意义。不再只是规模之争,更是个险渠道在寒冬中的关键自救。
新单保费大幅负增长、佣金水平普遍下调、营销队伍收入锐减、人力崩塌……多重下滑正剧烈冲击着个险渠道的生存根基。加之产品同质化加剧、客户信任机制面临挑战的现实,人力,成了短期内最可掌控的经营变量。
但从队伍大幅滑落、增员愈发艰难的现实看,或许也是最不确定的长期赌注。
火热增员背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管理者开始反思:
在市场深度转型与客户需求持续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单靠“疾行军”式的扩张,是否真能带领行业穿越周期?
或许答案并不在人力规模本身,而在于能否跳出传统人海战术的逻辑,在组织质态、专业素养、长期服务等维度构建新的平衡。
唯有完成从“人力增长”到“人才经营”的转变,年复一年的“开门红”才能真正迈向可持续、高质量的未来。
然而现实的残酷恰恰在于:兜转一圈后,却发现“人海”或许依然是眼下最难替代、也最“经济”的选择。
![]()
【今日保】已进驻以下媒体平台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 腾讯企鹅号 | 新浪微博
和讯名家 | 金融界 | 东方财富 | 雪球 | 搜狐号
大鱼号 | 野马财经 | 网易号 | 知乎 | 一点资讯
抖音 | 微信视频 | 爱奇艺 | B站 | 快手 | 西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