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江山永铸——中国传媒大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幕式在中国传媒大学隆重举行。
![]()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孙尧;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总裁、中国传媒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培元;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卢禹舜,副院长田黎明、贾广健;东北抗联后代代表、靖宇县东北抗联研究会会长、杨靖宇之孙马继民;冯仲云之孙冯星及其亲属;于保合与李在德之子于光;俄罗斯功勋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中华慈善总会名誉副会长白海宁;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袁学军;《中国美术报》社社长金新;韩建民中俄油画收藏馆馆长韩建民;中国画博士班导师及研究员徐里、马锋辉、范扬、陈孟昕、赵卫、李洋、纪连彬、李岗、于文江、姚大伍、李宽、方向、赵建军、王德芳、陆学东、廖勤,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蔺海波,党委副书记张绍华,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晖、杨懿、柴剑平,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红梅,校长助理金炜,以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全体中国画博士班学生。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主持。
![]()
孙尧讲话
孙尧表示,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百名博士生以东北抗联英雄事迹为主题创作的优秀作品,深刻缅怀了以杨靖宇、冯仲云等为代表的革命先辈,是对“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生动实践。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中国画博士班2025级全体新生在正式入学前便积极参与主题创作,学校将创作实践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这在全国高校艺术人才培养中属于首创。同时展出的还有俄罗斯艺术家创作的华西列夫斯基、崔可夫、梅列茨科夫三位元帅的肖像画。博士生深入研习了东北抗联的革命历程,对史料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辨析,并亲历历史现场体会其厚重与悲壮,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不断增强自身的历史素养、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他们必将成长为中国美术领域的栋梁之材和领军人物,为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作出重要贡献,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注入蓬勃的艺术力量。
![]()
廖祥忠讲话
廖祥忠表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时刻,学校举办这次美术作品展,既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更是将其作为提升艺术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契机。中国画博士班自成立以来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次创作全面展现了同学们将个人艺术追求融入国家文化发展进程的专业气质与担当精神。学校成立中国画研究院与中国画博士班三年以来,该平台已形成百名博士生的规模,成为中外美术史上首个规模化培养中国画高端人才的专业平台,这批经过系统培养的博士生必将成为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以有思想温度和艺术高度的精品力作记录时代、服务时代,谱写中国画历史新篇章。
![]()
卢禹舜发言
卢禹舜表示,作为历史记忆的视觉化载体,抗战题材美术创作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次展览汇集百余幅作品,中国画博士班学生以笔墨重现抗战场景,既展现民族气节与传统技法的传承,又体现新时代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中俄艺术家同台展出,为中外文化交流增添了新彩。展览通过艺术致敬历史、以笔墨礼赞英雄,充分展现中国传媒大学在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优势。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盛会,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以艺术之力唤醒历史记忆,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正义与和平的声音。
![]()
徐里发言
徐里表示,本次展览作为全国高校博士研究生主题美术创作展览的首创之举,是艺术教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生动展现。展览的成功举办,充分证明中国传媒大学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与前瞻性指导下,创设中国画博士班决策的科学正确,体现出教育部领导在推动艺术教育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方面的高瞻远瞩与深远布局。
![]()
柴剑平发言
柴剑平表示,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博士班的设立,是中国传媒大学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展出的作品凝聚了博士生导师与博士生的智慧与心血,充分体现出师生团队的创作热情与专业素养。学校注重文化传承与交流互鉴,推动中国画博士班师生在创作实践中弘扬中国精神、描绘伟大时代,使中国画艺术走向更广阔舞台,为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
马继民发言
抗战英雄后人马继民表示,讲述抗联故事,是为了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传承信念。他勉励同学们要以抗联精神为指引,珍惜今日和平,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抗战精神、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他希望同学们以本次展览为契机,不负韶华,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继续赓续发光。
![]()
冯星发言
冯仲云之孙冯星在座谈会上,回顾了冯仲云14年的抗战生涯——从一名清华学子毅然投笔从戎,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率部顽强鏖战,直至最终迎来抗战胜利的光辉历程。他表示,这些珍贵的家族记忆不仅属于个人,更是整个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历史的真实缩影。他希望青年学子以专业所长主动讲好红色故事,让东北抗联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
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发言
俄罗斯艺术家阿布拉莫维奇表示,这份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不仅铭记中苏两国人民的伟大牺牲与胜利,也进一步加深了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在阿布拉莫维奇提议全场起立默哀一分钟之时,中苏两国人民齐力击溃日本关东军的历史画卷仿佛在大家眼前缓缓展开。
![]()
张喆发言
博士生张喆表示,中国画博士班同学以东北抗联为题材,用笔墨重现抗战历史,致敬先烈英魂,是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的生动实践。博士班同学将继续在传承与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以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守护民族记忆,传播中华文化。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124幅,其中包括中国画博士班100名博士生创作的100幅中国画作品以及俄罗斯艺术家们创作的24幅油画作品。展览通过主题性艺术创作,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与世界和平英勇献身的抗战英烈,铭记伟大历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展现新时代艺术教育工作者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历史文脉的使命担当。
在当日下午的座谈会上,中国画博士班6位学生代表2023级博士生于露、王铉文,2024级博士生薛志炜、卢明,2025级博士生丁哲、王昌大依次进行了发言。
![]()
![]()
中国画博士班师生在座谈会上讲话
中国画博士班导师们充分肯定了博士生们在此次主题创作中的努力与成果,作品不仅呈现出艺术创新的探索,也体现了青年学子对家国情怀的真挚表达。导师们指出,本次主题展览是专业学位博士教育改革与项目制教学创新的生动实践。中国画博士班始终坚持教学与实践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中传特色的艺术人才培养高地。在教学模式上,突破传统理论教学的局限,积极推行“创作引领教学”理念,通过引入高层次创作项目、构建“采风—写生—创作”全流程教学机制,不断强化博士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全国专业学位博士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与示范作用。
![]()
![]()
![]()
![]()
![]()
与会嘉宾参观展览
![]()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
![]()
![]()
![]()
![]()
![]()
![]()
![]()
![]()
![]()
展览现场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
▲ 《延安五老》作者:张喆 导师:卢禹舜
![]()
▲ 《长白密林》作者:周书杨 导师:牛克诚
![]()
▲ 《雪岭忠魂》作者:夏振凯 导师:赵卫
![]()
▲ 《遇见、铁西记忆》作者:李晓宏 导师:陈孟昕
![]()
▲ 《重整山河》作者:林莘翔 导师:方向
![]()
▲ 《黑山白水铸英魂——周保中》作者:卢明 导师:于文江
![]()
▲ 《雪岭松桦映忠魂》作者:逯国平 导师:卢禹舜
![]()
▲ 《黑土雄鹰 -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作者:苗镇 导师:杨晓刚
![]()
▲ 《闾峰哨影映苍崖》作者:倪岩 导师:陈平
![]()
▲ 《寒江雪霁》作者:上官明洁 导师:范扬
![]()
▲ 《谧境——长白山》作者:万娟 导师:姚大伍
![]()
▲ 《和平颂》作者:王安 导师:王德芳
![]()
▲ 《雪原英魄铸丰碑》作者:王昌大 导师:李洋
![]()
▲ 《大地春回》作者:王健卫 导师:田忠利
![]()
▲ 《林海烽烟焕新章》作者:王湘东 导师:常朝晖
![]()
▲ 《东北抗联教导旅》作者:王铉文 导师:李宽
![]()
▲ 《铁甲破晓》作者:薛志伟 导师:曹俊
![]()
▲ 《白山丰碑》作者:杨桐岭 导师:马锋辉
![]()
▲ 《承平》作者:杨原野 导师:贾广健
![]()
▲ 《明月何时照我还》作者:叶阮晨 导师:张捷
![]()
▲ 《侵略者的下场》作者:于露 导师:徐里
来源:中国美术报
编辑:于永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