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中,第四实验小学(东校区)操场上,跑步者的脚步与孩童的欢笑交织成曲;夕阳下,慈溪市实验小学(南校区) 体育场,居民切磋球技的身影跃动不息。随着我市83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全面向社会开放,曾经闲置的校园体育资源正化作市民触手可及的“运动加油站”,让全民健身不断向“优”发展,为民生幸福再“加码”。
![]()
“暑假期间,四小的运动场都免费开放。每晚,我就会带着孩子来健身,顺便跟邻居们聊会天!”家住彩虹家园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你看,这个告示牌写上了开放的具体项目、开放时间、开放形式,让我们‘一目了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若因设施维修保养、举办赛事活动等需暂停开放的,学校至少提前3天向社会公告(校门口张贴公示),避免群众“跑空”。
据了解,自2013年起,我市尝试部分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公众开放,明确除特殊教育学校外,全市所有满足开放条件的公办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定期向社会开放,鼓励民办中小学校积极开放。近年来,全市学校遵循“避开教学时间”的基本原则,落实开放时长要求。在无晚自习的工作日,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2小时,确保周边居民“天天能健身”。同时,我市还建立了“暂停开放”应急响应机制,针对学校大型活动、设施维修保养、特殊天气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开放安全与教学秩序互不干扰。
![]()
“体育场馆开放了谁来管理?维修设施的钱从哪里开支?”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免费开放场地的维修、保养、更新、管理人员合理报酬及意外伤害责任保险购买,对不同开放时长的学校实行分类补助,确保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此外,针对部分学校场地设施维修经费较高的情况,建立了“适当追加补助”的灵活机制,保障设施正常运转。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以“扩面、提质、优化”为核心目标,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提质增效。计划引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公益健身指导;加快智慧化管理建设,推进实名登记管理系统开发。此外,将进一步优化开放布局与资源配置,引导学校与周边公园、文体中心联动服务;探索“错峰共享”模式,推动学校与社区、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互补共享。
来源|市教育局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景锦
编辑 | 范田圆
审核|赵思舜 胡孟才
慈溪·智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