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探讨了桂林为何能在长达一千年时间里为广西的行政中心。今天,我们来说说自清末到现在广西行政中心的变迁。
自宋朝到清朝,广西的行政中心一直在桂林,为何在民国初期迁到了南宁?早在清朝末年,广西就已经有了迁省会的根源。
清朝末年,西方国家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法国更是把中国西南当做自己的侵略目标。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双方签订了 《中法新约》。清朝政府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并在广西开放通商口岸。
1889年,龙州率先开埠,成为第一个通商口岸。北海虽然于1876年成为通商口岸,但当时却不属于广西,而属于广东廉州府。1897年,梧州又成为了通商口岸,成了西江流域的商贸枢纽。以上三个地方是列强逼迫下开关。
1907年,南宁又开埠,这一次,是清政府主动开放通商口岸。
清朝一些人士认为,开放通商口岸可以发展经济,并非全是坏事。当时英国也想渗透进广西,要求两国合开商埠。为了占据主动,不让英国插手通商口岸,1899年,广西巡抚奏请朝廷主动开关,17天时间就得到朝廷同意开关的批复。但在英国的阻挠下,知道1907年7月1日,南宁才正式开埠。《南宁开埠章程》特别声明,南宁为“自开商埠”(即中国主动开放,非列强强迫开关)。
开放对外通商口岸,很快就打破了广西的经济格局。
在宋朝到清朝的一千多年时间里,桂林因处于湘桂走廊这个咽喉要道,依靠田赋和盐业过境税收,经济遥遥领先于广西其他州府。国门洞开之后,形势发生巨变。海关税收和商业税收已经超过了盐税,成为了第二大税源,并与田赋差不多齐平了,比如,1910年,全国田赋为4800万两白银,而海关税收也到达了4200万两白银。
1910年,梧州仅关税税银就达到了98万银元,再加上其他商业税,在经济总量上实现了桂林的反超。南宁因为开关的原因,经济也发展很快,也有反超桂林的趋势。
除了经济因素以外,当时法国陈兵越南,给了清朝南部边疆造成了很大压力。无论朝野,把广西省城迁到南部以便靠前指挥的呼声也很高。 1906年,当时的两广总督岑春煊,以“广西省城僻在东北,控制不便”为由,奏请“移巡抚驻扎南宁,即南宁府治建为省会”。这个提议遭到了桂林籍京官的强烈反对,迁移省会并没有被批准,只是把广西军事最高指挥机构广西提督衙门迁到了南宁。
清末十年,广西的民意已经是大多数人主张迁移省会,毕竟桂林长期一家独大让很多人不爽。对于这种呼声,朝廷也是采取拖延静观其变来应对,比如,张之洞就主张,先在桂林和南宁之间修条铁路,让两地往来更方便,然后在看情况是否迁移省府。
随着清王朝的轰然倒塌,迁省会的呼声陡然高涨,因为主迁派又多了一个加权项——用议会来解决斗争。
1912年,清朝广西的咨议局改成了省议会。议会共有议员98人,来自广西各州府,赞成迁省会的居然多达70多人,占据绝对优势。
1912年3月,广西省议会开会讨论是否迁省会。
由清朝军官摇身一变而成为民国广西省防统领的秦步衢,因长期盘踞桂林,自然反对迁省会。秦步衢等人原本就是立宪派,杀了不少革命党人,新成立的省议会同盟会员较多,自然对其很反感。多数议员想迁移省会以摆脱清朝旧势力的影响。这有点像当时的南京和北京之争。
在开会的过程中,秦步衢因争辩不过,竟然派兵闯入会场,还抓走了一位名为徐新伟的议员,招摇过市押到官署。
如此一闹,非桂林籍议员群情激奋,直接宣布解散议会,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桂林籍议员则想办法挽回局面,四处活动,成立广西临时省议会,但终究于事无补。
1912年4月,广西77名非桂林籍议员,自行跑到了南宁,宣布成立新议会。新议会电告北洋政府并通电全国,到南宁的议员人数已经超过总数的五分之四,应当为广西唯一合法议会,桂林的临时议会为非法议会。
桂林都督陆荣廷本身就是南宁人,他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却在极力推动迁移省府。陆荣廷一面致电袁世凯和参议院:“荣廷智浅才庸,不能裁决”,一边鼓动在南宁的议员大造声势,压迫桂林方面让步,并影响北洋政府决策。
1912年6月,北洋政府参议院表决,广西省会移置南宁。
在参议院电令下达到广西以后,桂林系官员和议员还想再争取留下一些机关不迁移。参议院于11月再下令,除高校继续留驻桂林外,省府其他所有机关全部迁移到南宁。
此为广西省政府第一次迁移。
![]()
1920年以后,新桂系崛起,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成为了新桂系三巨头。1930年中原大战以后,黄绍竑脱离了桂系,倒向蒋系,李白组合成为了桂系核心而更加团结。
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是桂林人,自然更倾向于省府设在桂林。他们认为 陆荣廷把省会迁到南宁是以权谋私,一直有看法,认为南宁“不足以担大任”。
他们还认为, 日军侵华战争一起, 南宁临近北部湾,且平原地带易守难攻,很难守住。桂林是喀斯特地形,溶洞多,可以有效躲避空袭。湘桂铁路又可以就近提供兵员物资援助,可支撑桂林长久作战。这些观点确实在后来的战争进程中得到了印证。
在 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运作下,广西省政府又于1936年10月迁回桂林。此为民国时期,广西省会的第二次迁移。
1939年11月,日军在钦州湾登陆,只用了9天时间就攻占了南宁,可见南宁确实不利于防守。随后,国军立即反击,杜聿明率第五军大战昆仑关后,又夺回了南宁。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在占领衡阳以后 ,以10万兵力大举南下进攻桂林。在此背景下,广西省政府于9月12日,从桂林迁往河池宜山暂避。当时的省政府主席为黄旭初,张发奎负责军事掩护。
国军驻守桂林的只有2万余人,却依托有利地形进行了坚决抗击。在七星岩内,日军向洞内用火焰喷射器,毒气弹等强攻,除岩洞口的少数战士突围以外,守军800人全部壮烈牺牲。桂林保卫战,日军伤亡近两万人。
日军占领桂林以后,接着又占领了柳州。广西省政府不得不于11月1日,又从宜山迁往百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广西省政府又迁往桂林。
1950年1月,广西省人民政府在南宁成立。同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广西省会设在南宁。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首府为南宁。
相关链接,可直接点击阅读: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