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伯通
要了解潘金莲这个人,必须得看《金瓶梅》,有两本名著都取材于《金瓶梅》,一个是《水浒传》,一个是《红楼梦》,《金瓶梅》其实是《红楼梦》、《水浒传》的祖宗,但为啥《金瓶梅》不为广大群众所熟知呢?主要是很多人以为是“小黄书”,再加上香港导演只拍里面“颠鸾倒凤”的情节,而忽视里面的“革命性”,严格意义上来说,《金瓶梅》是一本“带有革命倾向的谴责小说”,作者把一个时代的全部丑恶一股脑掀倒在光天化日之下,把那些男男女女的皮里阳秋来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曝光。
鲁迅对《金瓶梅》的评价是,“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现,无以上之。”但也有人讲了,书的作者革命性不够,最后用“因果报应”来结束了全书,就是你怎么得来的,必将怎么失去,说结尾拉低了小说的层次。但是换位思考,你总不能让他写“造反”吧?该书成书年代在隆庆到万历年间,民间经济条件不错,老百姓愿意为“小黄书”买单了,谁还要“造反”,放着好日子不过乱折腾干嘛呢?
我们常常说“汉以强亡”,但我觉得“明亡于富”,通过书中细节可以看出,小市民的生活都不差,但只是物质上的富,而精神上却都全毁了,大家都沉迷于欲望,无底线的欲望,不择手段欲望,互相攀比的欲望,性事开放尺度令欧洲都叹为观止,后来欧洲也把这些糟粕都学了去,导致了欧洲人均“梅毒”,在书中对欲望的极致追求,男人如此,女人亦是如此,男人要女色和钱,而女人全部在追求男色和钱,作者借用“宋朝”来展现了一个时代失去“精神文明”后的悲剧。
潘金莲在《金瓶梅》里的描述中,可谓算是一个“女权主义者”,读私塾的时候,就喜欢霸凌,她打其他女同学的时候,同学说:“我要告到衙门里去”!潘金莲抖着腿说,“你去告啊!我经常去衙门的,在里面待个二十分钟,喝杯奶茶,又出来了!”为什么当时朝代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甚至还有一批学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废除女性死刑的可行性研究!”整个朝代都在把女性地位无限拔高,最后导致一个结果,“重女轻男”!有诗曰:“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我们现在的女子常常对中国古代的批评,有一个杀手锏,叫“重男轻女”,但是古籍读多了一些之后,我发现并非如此,好多诗词都写“不要儿子要女儿”,比如“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战争年代,“男孩是国家的,女儿是自己的”,其实和平年代,只要稍微经济好了一点,女性地位就很快能提高,宋朝后来到了临安之后,南宋系媒体更是把女人捧得高高的,几乎捧上天了,我怀疑有钱人想垄断女性资源,故意这样干的,如此抬高女人地位之后,女人宁愿去当小三、小四、小五、小六,也不嫁给普通人。
那女人做三、四、五就一定能得到好处么?未必!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大量的女性无法结婚,她们高看了自己,只能一辈子单身,有一个女子死了之后留下了上万俩银子,结果被亲戚瓜分了,单身女性就是被群狼环绕的食物而已!另一种就是被有钱人白玩,女人自从不接触“普信男”之后,相对于富人来说,供大于求啊,有的女人跟富人好多年,最后正房告到衙门里去了,说“我老公和此女子私会,花掉我们夫妻共同财产三万两白银,我全然不知,她应该返还于我”!结果算下账来,此女子还倒欠男人很多钱,被人白嫖了,还要倒找钱,那个时候,骗女子的花样特别多,因为只有骗子才能满足女人。
南宋系媒体兴起之后,像“潘金莲”这种纯纯色欲狂魔,倒成了“女权先锋”,《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她每天趁武大出去卖炊饼,就坐在家门口嗑瓜子,把小脚翘出来勾引人,而且边嗑瓜子边唱歌呢,是这样唱的:“做女人你得浪,越浪越有样;整个迷你超短裙,你再烫个大波浪;没事街上逛,大屁股使劲晃;哪个爷们看见你,他春心不荡漾?”
书中原文是这样写的,“武大每日自挑担儿出去卖炊饼,到晚方归。那妇人每日打发武大出门,只在帘子下磕瓜子儿,一径把那一对小金莲故露出来,勾引浮浪子弟,日逐在门前弹胡博词,撒谜语,叫唱:‘一块好羊肉,如何落在狗嘴里?’油似滑的言语,无般不说出来。”这等于向外界发信号,说好羊肉到狗嘴里去了,可惜!好男人快到我碗里来啊。犹如现在很多女子发短视频,括号内写“单身”或“离婚”,也是对外发信号,更狠的是,有些女子在“单身”或“离婚”后面加上“勿扰”两字,更惹的男人心里砰砰跳,你越不让我惹,我越想惹,“勿扰”两字反而抬高了女人身价,一群老色胚纷纷后台留言,像此等女子的手段,方圆百公里的退休金估计都得归她了!
弄不懂为啥女权主义非要和性开放挂钩呢,就像法国的女权领袖波伏娃,一辈子都是“满身大汉”,此起彼伏的,甚至“舌战群阴”,这一对多,属于违法啊!但她认为是女性解放,现在在中国高校里也很吃香。搁古代我们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就是媒体捧一些这种出格的人物来当典型,把人的价值观都搞坏了,这导致岳飞在前线打仗,他老婆却在后面偷人,后来岳飞老婆跟人私奔了,当时的韩世忠将军看不下去了,说“你老公在外面出生入死,你却在家里偷男人,寡廉鲜耻啊!”于是就派手下把此事告诉了岳飞。
岳飞和武二不太一样,武二是不信女权那一套,但岳飞多年看南宋系媒体的文章,擅长自我反省,于是他就搁军营里苦苦反省自己,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虽然我每个月打回家8000块钱给老婆,但是我长年在外,非要逼她当贞洁烈妇,苦守寒窑十八载么?这太不人道了,她在家带小孩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自己何必赶紧杀绝呢!”反省好了之后,他给了韩世忠手下一大笔钱,说“你把这钱交给我老婆,这是我最后一次给她钱了,让她跟那个男人好好过日子去吧!”岳飞还表示,此事我今后绝不会再去追究,他们俩放心走吧!
岳飞的性格就是这样,爱反省自己,结局是悲催的,皇帝要杀他了,他还搁那反省呢,说“肯定是我的错!我得回去听后发落!”要是换成武二,手下有数万雄兵,早就反了。可能有人问,似乎传统上不是一直打压女人么,怎么和你说的不太一样呢!其实自古以来男人都是耗材,女人都是资产,为什么要在表面上打压女人呢,吹捧男人呢?你不吹捧男人,男人会卖命吗?就像你搁厂里上班,身边老娘们说“你好厉害,你很男人”,结果你一激动,把老娘们的活全干了,而且还是义务劳动,自己还心甘情愿的。
我说为啥搞女权一定会失败,还会连累更多的女人倒霉呢?男人皆因虚名而累死,古人早就看透了,宋代的康执权写过一首诗,叫“昔日缇萦亦如许,尽道生男不如女。河阳满县皆春风,忍使梨花偏带雨。”诗人回忆过去,称赞女儿的优秀,但同时也表达对于生儿子的不如意。但老百姓为啥还要纠结要儿子呢,就是古代的教育,把男人说的很崇高,什么家国责任都得靠男的,还有什么“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男人养女人天经地义,这高帽子一戴,男人一天能犁20亩地!
现在搞女权的很蠢,你剥夺了男人的虚名,荣誉奖状你都不发了,那男人肯定就不干了,男人其实就是个工具,和驴没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驴,你得学会正确的使用,女人示弱从不是软弱,而是智慧,要让男人把“保护你、照顾你”变成一种责任感和习惯。如此,男人心里会有种被需要的踏实感。那如何正确地使用男人呢,这里就得讲一个“主人和驴”的故事。
主人对正在拉磨的驴说:“你很伟大,没有你,大家都得吃粗粮。驴憨厚的笑了,露出一口大板牙,拉磨的步伐更快了。晚上,主人一家一边吃着驴磨的新粮,一边教育小孩:“你长大了以后千万不要学它啊,累死累活的不说,最后还可能被吃的连渣都不剩。”驴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吃着玉米秸秆,对小驴说:“你快点长大,我要教给你拉磨的本领,努力干活就不愁吃喝,这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工作!”
男人无非要的就是这种尊敬,全都是虚名的,但是这个虚名让他着迷。如今搞女权的,男人把工资都全部上交了,回家连口热饭都没有,还得自己来做,他仍然是没有怨言的,结果你还天天说他是没有用的东西,然后整个社会像当年的韩国和日本一样,女人搞女权,就天天针对男人,结果现在好了,日韩的女人真惨了,自己愿意出去劳动,结果都还找不到事情干,于是出现了女人开始攻击女人了,这就是不懂得正确使用男人的后果,中国传统文化将男人训练的好好的,和驴一样,结果女权主义一闹,自己失去了驴,从此没有细粮吃了,只能吃玉米秸秆了。
搞女权主义的人和日本人心态非常像,就是我不管做了什么事情,你都得理解我!日本全民族的性格都是这样的,比如“我虽然干了坏事,但我也是有苦衷的,所以我们应该互相理解。”因此好多导演拍反战的片子,或者媒体报道杀人凶手的时候,一定会去追述他的成长环境,什么“小时候过的苦啊,被父母打啊,曾经也是扶老奶奶过马路的人,现在变成凶手了,是有原因的。”但是武二的思路却不是这样的,他的脑回路是,“你说破天,那我也受害者啊,作为受害者,原不原谅你,取决在于我,而不是你啊!你们这群围观者,天天要我原谅别人,不要记住仇恨,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道理啊?”
潘金莲弄死武大之后,也有很多人为其辩解,说了很多理由,如,武大长的丑;武大虽然有房有车,但是不能提供情绪价值啊;武大整天围绕在家里转,让人很厌烦,我不要你一事无成的温柔,你要有更大的事业,有上进心,哪怕家里什么都不管!于是潘金莲的形象就变成了“敢爱敢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新时代女性形象,于是有女人这样呐喊道:“姐妹们,咱得活出自我,别管别人咋说咱。就像咱潘金莲,宁可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咱!这西门府里,咱也得闯出一片天!”
1926年,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写了五幕话剧《潘金莲》,剧中的主人公潘金莲是一个反对封建礼教的正面形象,表现的是反对封建、主张个性解放的主题,后来为潘金莲翻案的作品也非常多,比如,被称为巴蜀鬼才的当代剧作家魏明伦写过一个川剧《潘金莲》,剧中的潘金莲是一个女权主义者的形象。这是在欧阳予倩先生之后又一次把潘金莲这个形象正面化。这些都是基于《水浒传》里面的潘金莲,而《金瓶梅》里面的潘金莲,以及西门府里面的所有男男女女,几乎都是纵欲狂魔,潘金莲这个角色,是所有女性角色里最真实最残酷的一个,没有灵魂,杀人如取乐,普通人根本没这么极致之恶。
潘金莲的一生很任性,无风也能掀三尺浪,全程各种花样作死,是推动全书剧情的主力军,可惜的是,武二不给你在西门府里闯出一片天的机会了。武二本来是一个五好青年,学习好,思想好,工作好,纪律好,作风好,如此的好青年,为什么一定要对潘金莲下杀手呢,为什么不告官呢?我估计是等不及了,自从废除了经济案死刑之后,一群人又在推动女性刑事犯罪免死案,一旦通过,武大的仇就没办法报了,武二的思想很朴素,“饶你命可以,还我哥哥命来!”既然你还不了命,那只能“以命抵命”了。
有人读书的时候,可能会产生疑惑,你武二杀潘金莲杀了就是了,为何要撕开她的衣服呢,这主要是为了震慑,在杀潘金莲的时候,武二请了街坊四邻、包括王婆,当场审问,要一个口供。有了供状之后杀潘金莲,杀潘金莲之后,武松还有一个重要的安排,就是去找到西门庆,假如他出去找西门庆的时候,这些人跑出报官怎么办呢?为了震慑这些人,要让这些人老老实实地呆在武大家里,不让走就不敢走,武二就不得不拿出点儿雷霆手段来了:他不是一刀砍死了潘金莲,而是撕开她的衣服,剜胸、抠心、又割头。吓的大家一动都不敢动,他提出的“楼上少坐”的要求,也就没有人敢拒绝了,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去官府报案了。
也有人觉得武二这个家伙有点滥杀无辜,比如为何把“玉兰”也杀了呢,这家伙对女人也太不懂“怜香惜玉”了,记得在血溅鸳鸯楼之前,武二说过这么一句:“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那玉兰呢?从表面来看,她不过是张都监赐给武二的女子,并未对武二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但是玉兰直接参与张都监陷害他的阴谋,玉兰通过谎称贼人进入后花园,诱使武二进入陷阱被擒,这一行为直接导致武二被构陷为盗贼,所有的舆论都站在玉兰一边,说武二是贼,让他是百口莫辩。
武二在被捕后意识到,玉兰并非单纯受胁迫,而是配合张都监完成了陷害的全过程,武二曾在潘金莲事件中因隐忍而导致武大被害,这使得他对女性的背叛尤为敏感,玉兰的欺骗行为触发了武二对潘金莲式虚伪的联想,强化了他的杀戮冲动,血溅鸳鸯楼的极端行为,标志着武松对体制和人性的双重绝望。
我想说的是,好多搞女权主义的女子,自以为是强者,后来都是被人利用了,成为别人脚底下的泥,因为她并不懂的什么是真正的女权,她们估计听了易教授的讲课,易教授在公众场合讲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自己的身体,我愿意和谁做,就和谁做!”这算是哪门子女权呢?这不还是法国的波伏娃的自我犯贱的女权理论么?
潘金莲或者法国的波伏娃都不是真正的女权,她们的所谓自我个性解放,不过是每个时期设法挑选最优秀的男人依附罢了,她对西门庆也不是真爱,只是一种索取和占有欲,没有爱,结果这些行为连带若干女性地位共同进一步降低,一方面让女性三观毁掉了,另一方面又破坏了社会稳定,必然成为女性对社会影响的反面教材,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潘金莲式的女权主义都是女性权利保障及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而且更大的危害是,男人们都拒绝当岳飞了,一个经济繁荣,GDP全世界第一的朝代,居然都没了男儿血性,最后陆秀夫对着一个年龄很小的小男孩说,“辱已甚,而你不可再辱也”,小男孩虽然年纪小,却展现出超越年龄的觉悟,他说,“国将亡,我虽小,亦不愿苟活于世!”然后陆秀夫背着这个小男孩纵身入海,葬进了茫茫波涛之中,自此之后,女人婚后不约而同地做起了“摔死头胎”的事情,侮辱之甚,又何其地惨烈矣!
明人不说暗话,
支持的点个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